《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

回本書目錄

1. 脾胃病門

2. 辨脾胃症

凡人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當宜補脾。而補脾尤宜補腎中之火,蓋腎火能生脾土也。

凡人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胃病而非脾病也,不可補腎中之火,當補心中之火,蓋心火能生胃土也。

世人一見不飲食,動曰脾胃病,殊不知胃之虛寒責之心,脾之虛寒責之腎,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一般人如果能吃東西,卻無法消化,那是脾臟的問題而不是胃的問題,應該要補養脾臟。而補養脾臟尤其應該補腎中的陽氣,因為腎陽能夠滋養脾土。

一般人如果不能吃東西,但吃了卻覺得舒服,那是胃的問題而不是脾臟的問題,不可以補腎中的陽氣,應該補心臟的陽氣,因為心陽能夠滋養胃土。

世人只要看到有人不吃東西,就動不動說是脾胃的問題,卻不知道胃的虛寒要從心臟去調理,脾的虛寒要從腎臟去調理,這一定要分辨清楚啊。

3. 氣虛胃虛

凡人病氣虛者,乃身體羸弱,飲食不進,或大便溏泄,小便艱澀。方用:

人參(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澤瀉(三錢),車前子(一錢)

水煎服。

此方用人參為君者,開其胃氣也。蓋胃為腎之關,關門不開,則上之飲食不能進,下之糟粕不能化,必用人參以養胃土,茯苓、車前以分消水氣也。〔且胃之性最喜溫和而不喜濕,濕者必上壅而嘔、下積而泄矣。今順土之性而溫補之,則飲食自進、而大小便安其位矣。〕

或服此方而未愈,兼服八味丸,最能實大腸而利膀胱也。

白話文:

一般人如果生病出現氣虛的狀況,會身體虛弱,吃不下東西,或者大便稀溏,小便不順暢。可以用以下的藥方:

人參(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一錢)、澤瀉(三錢)、車前子(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用人參作為主藥,是要打開胃氣。因為胃是腎臟的關口,關口打不開,上面的食物就無法進入,下面的殘渣也無法消化,所以必須用人參來滋養脾胃,用茯苓、車前子來分流排除體內的水氣。而且胃的特性最喜歡溫和的環境,不喜歡潮濕,潮濕會導致向上堵塞而嘔吐,向下積聚而腹瀉。現在順應脾土的特性,用溫補的方式調理,那麼自然就能吃得下東西,大小便也會恢復正常。

如果服用這個藥方後沒有好轉,可以同時服用八味丸,最能補實大腸並幫助膀胱排尿。

4. 氣虛飲食不消

飲食入胃,必須胃氣充足,始能化糟粕而生津液。今飲食不消,氣虛故也。方用:

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三錢),陳皮(五分),神麯(五分),黃耆(三錢),麥芽(五分),山楂(五粒),炮姜(一錢)

水煎服。

傷麵食,加蘿蔔子。有痰,加半夏、白芥子各一錢。咳嗽,加蘇子一錢、桔梗二錢。傷風,加柴胡二錢。夜臥不安,加炒棗仁二錢。胸中微痛,加枳殼五分。

方內純是開胃之品,又恐消食難消,更加消導之味,則飲食化而津液生矣。

白話文:

食物吃進胃裡,必須胃氣充足,才能將食物殘渣轉化成身體需要的養分。現在出現食物消化不良,是因為氣虛的緣故。

藥方使用:

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三錢),陳皮(五分),神麯(五分),黃耆(三錢),麥芽(五分),山楂(五粒),炮姜(一錢)

加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因為吃麵食消化不良,就加入蘿蔔子。如果有痰,就加入半夏、白芥子各一錢。如果咳嗽,就加入蘇子一錢、桔梗二錢。如果是感冒,就加入柴胡二錢。如果晚上睡不好,就加入炒棗仁二錢。如果胸口微微疼痛,就加入枳殼五分。

這個藥方裡面的藥材都是開胃的,又怕消化藥的藥性太強,所以加入幫助消化的藥材,這樣就能幫助食物消化,產生身體需要的養分。

5. 倒飽中滿

氣虛不能食,食則倒滿。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三分),山藥(三錢),蘿蔔子(一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

水煎服。

下喉雖則微脹,入腹漸覺爽快。

白話文:

因為氣虛導致消化功能不好,沒辦法好好吃東西,只要一吃東西就會覺得肚子脹滿難受。

使用以下藥材:人參(三克)、白朮(六克)、茯苓(九克)、甘草(三克)、陳皮(一克)、山藥(九克)、蘿蔔子(三克)、薏仁(十五克)、芡實(十五克)。

加水煎煮後服用。

藥湯喝下去的時候,雖然會覺得喉嚨有點脹脹的,但進入肚子後,會漸漸感覺到舒服暢快。

6. 胃氣虛寒

心腎兼補,治脾胃兩虛者固效矣。若單是胃之虛寒,自宜獨治心之為妙。方用:

人參(一兩),白朮(三兩),茯神(三兩),山藥(四兩),半夏(三兩),菖蒲(五錢),遠志(一兩),白芍(二兩),棗仁(五錢),蓮子(三兩),白芥子(四錢),良薑(五錢),附子(三錢)

蜜丸,每日滾水送下三錢。

〔此方補心火併疏肝氣,內加附子、良薑,以助火熱之氣,心火足,自然生胃土;胃土足,飲食自然能進而無害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同時補益心和腎,對於治療脾胃虛弱的人效果很好。但如果只是單純的胃虛寒,最好單獨治療心臟問題。這個方子的內容如下:

人參(37.5克),白朮(112.5克),茯神(112.5克),山藥(150克),半夏(112.5克),菖蒲(18.75克),遠志(37.5克),白芍(75克),棗仁(18.75克),蓮子(112.5克),白芥子(15克),良薑(18.75克),附子(11.25克)。

將這些藥材製成蜜丸,每天用溫開水送服9克。

這個方子的作用是補益心火,同時疏通肝氣,裡面加入了附子和良薑,用來幫助增加體內的火熱之氣。心火充足了,自然就能夠產生胃土(指脾胃功能),胃土充足了,飲食自然就能夠正常進食,並且不會產生不適。

7. 健脾丸

炒白朮(二兩半),蓮子(二兩半),炒山藥(二兩半),山楂(二兩半),芡實(一兩),茯苓(一兩)

以上六味,俱飯上蒸曬兩次,加神麯五錢,白芍五錢,白色大米蟲五錢,陳皮二錢,澤瀉二錢,蜜丸,空心米飲送下二、三錢,宜常服。

如瘦極成疳,加蘆薈三錢、杜仲二錢。如泄瀉,加白果煨三錢。如內熱口乾,大便結,加黃連二錢姜炒。如潮熱,加柴胡三錢。如骨蒸,加地骨皮五錢。如有蟲,加使君子三錢。如肚腹脹大。大便閉塞,腸鳴作響,加檳榔五分、木香一錢。

白話文:

將炒過的白朮(二兩半)、蓮子(二兩半)、炒過的山藥(二兩半)、山楂(二兩半)、芡實(一兩)和茯苓(一兩)這六種藥材,全部在飯上蒸過並曬乾兩次。接著加入神麯(五錢)、白芍(五錢)、白色米蟲(五錢)、陳皮(二錢)和澤瀉(二錢)。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用蜂蜜製成藥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二到三錢,適合長期服用。

如果瘦到像得了疳症一樣,可以加入蘆薈(三錢)和杜仲(二錢)。如果腹瀉,可以加入煨過的白果(三錢)。如果體內有熱、口乾、大便乾燥,可以加入用薑炒過的黃連(二錢)。如果出現潮熱,可以加入柴胡(三錢)。如果出現骨蒸,可以加入地骨皮(五錢)。如果有寄生蟲,可以加入使君子(三錢)。如果肚子脹大、大便不通、腸鳴作響,可以加入檳榔(五分)和木香(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