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三十一 (15)
卷三十一 (15)
1. 馮氏小兒面部見點吉凶之圖說
凡發熱三日之後,其痘先出於面之下部,在兩頤者為上,在兩頰者為中,若額際先發者,系毒參陽位,為下下矣。凡曉星報點稠密者,雖各部稀疏,難治;如曉星報點稀疏光潤者,雖各部稠密,必有可治之機焉。然五臟之精華,皆上注於頭面,故五臟之精華充足者,則痘點雖多,必能顆粒分明,高聳潤澤,雖多無害;若精華不足,則邪毒用事奔潰成片,如㾦如麩,而為不救之證矣。
白話文:
小孩發燒三天後,如果痘疹先從臉部下方長出來,長在兩邊腮幫子的算是好的,長在兩頰的算是普通,如果先從額頭邊緣長出來,表示毒邪侵犯陽氣的部位,是最不好的情況。如果剛開始出現的痘疹(像曉星般微小)又多又密,即使其他部位稀疏,也很難治療;如果開始的痘疹稀疏且有光澤,即使其他部位密集,也還有治好的機會。因為五臟的精華都向上注入頭面部,所以五臟精華充足的人,即使痘疹很多,也一定顆粒分明,高起飽滿有光澤,即使多也不會有害;如果精華不足,邪毒就會趁虛而入,擴散成片,像爛瘡或麥麩一樣,是無法救治的重症。
2. 三關兩煞五軸
胸膛乳阜心之關,臍封脾之關,陽球腎之關。白帝煞門座於氣窩右太陽,青帝煞門座於眼眶左太陽。顴阜胸乳心之軸,左太陽左脅、眼胞兩臀阜肝之軸,右太陽右脅項頸氣突肺之軸,腮頰中庭口角肚腹手足脾之軸,地閣後頸耳窖背窬、腰脊陽球腎之軸。
白話文:
胸口乳頭處是心的關卡,肚臍是脾的關卡,睪丸是腎的關卡。白帝煞門的位置在氣窩右邊的太陽穴,青帝煞門的位置在眼眶左邊的太陽穴。顴骨、胸部、乳房是心的軸線,左邊太陽穴、左邊脅肋、眼皮和兩邊臀部是肝的軸線,右邊太陽穴、右邊脅肋、後頸和氣管突出處是肺的軸線,臉頰、人中、嘴角、肚腹、手和腳是脾的軸線,下巴、後頸、耳朵凹陷處、背部、腰椎和睪丸是腎的軸線。
3. 經穴部位諸痘所主
囟會:在頂上上星一寸,可容寸許,督脈所發毒生於此,大凶。方廣:肺之部,痘少則吉。神庭:肺之部,在頭入髮際五分,督脈足太陽陽明三脈之會,不宜多出。天庭:肺之部,見標先於此處而且多者,則為毒參陽位,凶。穹窿:五嶽高處是也。痘若先見則為陽,但多而細者凶。
風疳:在腦之後,不宜生疔。印堂:肺之部,痘如成片云遮,則主大凶。絲竹:肝之樞,在眉頭陷中,足太陽脈氣所發,與商邱相應,切忌多密。天倉:肺之部,在太陽之上,豐溢則五經無變證。彩霞:在兩眉梢之上,明暢則美,肺之部也。繁霞:在兩眉梢之上,明暢則美,肺之部也。
玄武:上耳齊處,腎之部也。山林:不宜結毒。百會:痘毒不宜生此。髮際:結毒則睛紅舌唺口枯而為凶。睛明:在目內眥淚孔,手太陽陽明之會,肝之部也。陽池:兩陽之地,切忌先見稠密細小。左太陽:肝之殺門,切忌稠密。右太陽:肺之殺門,先見稠密大凶。淚堂:即是眼眶,肝之殺門,痘如椒實大,凶。
魚尾:肺之部,在眼角之上,痘如稠密大凶。交骨:腎之部,在耳邊前一寸,痘如遊蠶主凶。聽會:腎之部,在耳珠前陷中,上關穴下一寸動脈宛中,手太陽脈氣所發,不宜生毒。耳孔:腎之樞,疔生於此即名豢虎,宜速挑治。玄壁:即名瑞壁,脾之部也,痘宜稀朗,則為吉兆。
井谷:七竅之處為井谷,痘若先見於此,則為陰而主凶。五嶽:兩顴鼻額地閣是也,痘宜疏朗美麗為吉。顴阜:心之軸,痘如彩鈿為吉,若似紫萍遊蠶為凶。顴石:心之部也,上灌下囂視,此乃系可治。鼻準:胃之部,不宜生毒。嵩岳:胃之部,痘如石榴,則四肢痘如夭桃而屬吉兆。
年壽:胃之部也,凡七朝而痘起紫泡於此者,並若木硬而如錫片者大凶。地閣:腎之部也,不宜先發。鼻柱:胃之部,痘如桃花之美為吉,如色灰煤大凶。迎香:在鼻孔傍五分斜縫中,手足陽明之會,不宜生毒。食倉:在兩鼻孔傍是也,然近法令紋而在兩腮之次,亦名食倉,俱脾之部也,痘如蟢窠,主嘔吐而凶。人中:脾之部,乃司命之堂,不宜有痘,兼痘而如車輪之形者主凶。
腮井:脾之部,痘毒不宜生此,與足陋骨相應。腮田:脾之部,不宜稠密。頤池:脾之部,痘如梅花則脾土傷而瀉逆,主凶。承漿:在頤前唇下五分宛中,足陽明肺之所會,毒生於此則凶。氣樞:肺之樞,在頦下近喉處,痘多則凶。喉突:在結喉一寸宛中,陰維任脈之會,肺之樞,主生殺之職,痘密於此則凶。
氣窩:肺之殺門,痘出於此大凶。穴在突下窩中,若三星垂照必死。背座:上灌下囂視,此乃系難治。項鎖:痘如盤蛇,則毒盛而難峻,肺之部也。乳盤:心之樞也,痘如交壘則煩躁卷床。膻中:又名胸阜,在兩乳中間,玉堂下一寸六分,在脈氣所發,心之樞也,有痘則煩躁而主凶。中脘:在臍上四寸,胃之膜,手太陽少陽所主,任脈所會,脾之關轄也,痘如蜂螫為凶。
白話文:
[經穴部位與痘疹預示的健康狀況]
囟會:位於頭頂上星穴上方一寸處,此區域能容納約一寸範圍,是督脈發毒的位置,若在此處出現異常,預示病情嚴重。
方廣:這屬於肺部區域,痘疹數量少表示情況良好。
神庭:同樣屬於肺部區域,位於頭頂髮際五分處,是督脈、足太陽和陽明三脈的交匯點,不宜出現過多痘疹。
天庭:肺部區域,如果痘疹首先在此處大量出現,表示毒素已影響陽位,病情危急。
穹窿:位於頭顱最高處,痘疹若先在此出現代表陽性反應,但若數量多且細小,則病情危急。
風疳:在腦後部,不宜出現疔瘡。
印堂:肺部區域,若痘疹如雲遮蔽,預示病情嚴重。
絲竹:肝臟相關部位,位於眉毛凹陷處,與足太陽脈氣相應,需小心避免痘疹密集。
天倉:肺部區域,位於太陽穴上方,若痘疹豐滿表示五經無異常。
彩霞、繁霞:位於雙眉上方,痘疹明亮通暢表示肺部健康。
玄武:與耳朵齊平處,屬腎部,不宜出現痘疹。
山林:不宜形成毒素。
百會:痘疹不宜在此處生成。
髮際:若在髮際線結成毒素,眼睛可能紅腫,舌頭乾燥,預示病情危急。
睛明:位於眼內角淚孔,與手太陽、陽明脈相會,屬於肝部,不宜出現痘疹。
陽池:兩陽交匯之地,不宜先出現稠密細小的痘疹。
左右太陽:分別為肝和肺的殺門,痘疹稠密表示病情嚴重。
淚堂:即眼眶,屬於肝的殺門,痘疹如花椒大小表示病情危急。
魚尾:肺部區域,位於眼角上方,痘疹稠密表示病情嚴重。
交骨:腎部,位於耳前方一寸處,痘疹如蠕動的蠶預示病情不佳。
聽會:腎部,位於耳珠前凹陷中,手太陽脈氣發源處,不宜生成痘疹。
耳孔:腎的樞紐,此處生成疔瘡稱為豢虎,應迅速治療。
玄壁:脾部區域,痘疹稀疏明亮為佳兆。
井谷:七竅位置,痘疹若先在此處出現,表示陰性反應,預示病情危急。
五嶽:包括兩頰、鼻子、額頭和下巴,痘疹應疏朗美麗為佳。
顴阜:心臟相關部位,痘疹如彩色鈿片為佳,若類似紫萍或蠕動的蠶則病情不佳。
顴石:心臟區域,需觀察上下眼神,可進行治療。
鼻準:胃部區域,不宜生成痘疹。
嵩嶽:胃部區域,痘疹如石榴,四肢痘疹如夭桃,屬吉兆。
年壽:胃部區域,痘疹於此處生成紫色泡泡,若質地堅硬如錫片,病情嚴重。
地閣:腎部,不宜先發痘疹。
鼻柱:胃部區域,痘疹如桃花為佳,若色澤如灰煤,病情嚴重。
迎香:位於鼻孔旁五分斜縫中,手足陽明脈會合處,不宜生成痘疹。
食倉:脾部區域,痘疹如蜘蛛網,預示嘔吐,病情危急。
人中:脾部,生命之門,不宜有痘疹,若痘疹如車輪狀,預示病情危急。
腮井:脾部,不宜生成痘疹。
腮田:脾部,不宜痘疹稠密。
頤池:脾部,痘疹如梅花,表示脾臟受損,預示病情危急。
承漿:位於下巴前脣下五分凹陷中,足陽明肺脈會合處,痘疹於此則病情危急。
氣樞:肺部樞紐,位於頦下方靠近喉嚨處,痘疹多表示病情嚴重。
喉突:位於喉嚨下方一寸凹陷中,陰維任脈會合處,肺部樞紐,痘疹密集表示病情危急。
氣窩:肺的殺門,痘疹於此表示病情嚴重。
背座:需觀察上下眼神,此症難治。
項鎖:痘疹如盤蛇,表示毒素旺盛,難以控制,屬於肺部區域。
乳盤:心臟樞紐,痘疹如交錯的壘石,預示煩躁不安。
膻中:又名胸阜,位於兩乳之間,玉堂下一寸六分,脈氣發源處,心臟樞紐,痘疹表示煩躁,預示病情危急。
中脘:位於肚臍上方四寸,胃部膜層,由手太陽和少陽脈主宰,任脈會合處,脾臟關轄,痘疹如蜂刺表示病情危急。
臍封:脾臟關卡,不宜有多數痘疹,否則脾臟功能失調,預示病情危急。
臘麓:脾臟關卡,痘疹如旋轉的珠子,必定導致脾臟功能失調,預示病情危急。
肺俞:位於背部第三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發源處,五俞位置皆不宜生成多數痘疹,若同時在此處生成,名為懸鏡,預示病情危急。
心俞:位於背部第五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
肝俞:位於背部第九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
脾俞:位於背部第十一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
胃俞:位於背部第十二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
腎俞:位於背部第十四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不宜生成多數痘疹。
肩俞:在該處形成的癰瘡可以治療。
傷門:五關之一,痘疹多表示煩躁。
井田:位於肚臍上方,丹田蓄積毒素則腸道堵塞,排便困難。
玄門:男性生殖器,女性陰道,屬水性,若在此處生成疔瘡,病情危急。
豐邱:五經高處,痘疹少表示平安順遂。
曲池:位於手肘彎曲處凹陷中,不宜在此生成痘癰,應盡快治療,否則易發展為慢性疾病。
三里:位於膝蓋旁牛犢下方二寸,痘癰於此生成,性命無礙,但需防止潰爛。
臀阜:肝臟相關部位,可在該處生成癰瘡,可以治療。
陽球:腎臟關卡,若有毒素生成表示病情危急。
商邱:位於腳內踝前方微凹處,足太陰脾脈經過,與絲竹相應。
公孫:位於腳部,屬足厥陰肝脈。
湧泉:位於腳心凹陷中,湧泉若結成堅硬塊狀,毒素透入腳部,難以治療。
太衝:位於腳大拇指關節後方二寸凹陷處。
太谿:位於腳內踝動脈凹陷中。
太白、陰陵、委中、陋谷:位於腳部和膝蓋彎曲處,其中陋谷在腳底,與腮井相應,若在該處生成疔瘡,絕對無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