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4)

1. 脫疽門主論

又曰:脫疽多生手足,初起如粟,漸大其色如褐,或似棗皮,漸黑漸開漸大,黑如烏羽,不知痛癢,熱臭難聞,小兒多從積熱積毒,大人多因誤服丹石興陽等藥,霸阻精道房術所致。古人雖有割截之法,予見三人,俱至七八日而死。

馮魯瞻曰:脫疽多因房術,虧損腎水,鬱怒有傷肝脾,地位偏僻,藥力罕到,氣血難達,易致筋潰骨脫,故猶宜補托氣血為主,以脈消息,若黑色者不治。(《錦囊》)

竇漢卿曰:脫疽乃肺經受熱,發於兩手五指頭上,七八日不瀉必死,四日可刺,如發黑,癰不甚過節猶可治也。黑甚過節者死,雖過節猶可治者,藥入及之也。其狀因小黯,肉中生點子,點小者如粟豆大,惟大者如梅李,或赤或黑,乍青乍白,有實核即根也。不浮腫,慘痛應心至骨,或身體發熱,若不急治,毒遂衝上,面悉腫泡點紫黑,爛壞入心殺人,南方人得此,名曰榻著毒。

即截去其指,恐毒上攻,罕有一生,十指端忽然策策痛入於心,不可忍也,嚮明望者晃晃黃赤,或黯青黑,是熛疽,齒間出臭水血者,七日亡矣。但厚肉處即割去,用烙鐵烙之,令焦如炭,亦如治疽之法,灸百壯為佳,須頓飲葵根汁、青靛花、竹瀝、犀角汁、枳殼湯、消毒飲。若吐膿血不治,宜以灰掩膿血上,否則毒氣著人,亦相染矣。

熛疽害人不旋踵,惡風入肌脈,初未知覺,毒郁既發,若火之烈,其上隱小而深,實點黑而不明,其病應心,稍緩則入臟矣。

《心法》曰:脫疽多生足指之間,手指生者間或有之,蓋手足十指,乃臟腑枝幹,未發疽之先,煩躁發熱,頗類消渴,日久始發此患。初生如粟,黃疱一點,皮色紫暗,猶如煮熟紅棗,黑氣漫延,腐爛延開,五指相傳,甚則攻於腳面,痛如湯潑火燃,其臭氣雖異香難解,皆緣膏粱藥酒,及房術丹石熱藥,以致陽精煽惑,淫火猖狂,蘊蓄於臟腑,消爍津液而成。斯時血死心敗,皮死肺敗,筋死肝敗,肉死脾敗,骨死腎敗,此五敗證雖遇靈丹亦難獲效。

初起宜服解毒濟生湯,外用大麥米煮飯,拌芙蓉葉、菊花葉各五錢敷之止痛,消之如不應,必施割法,須患者情願,將死生付之度外,不可輕易動手。(《金鑑》)

又曰:諸方書論脫疽,單生於足大指,而別指生者俱是敦疽,此非確論。然脫疽偏生於屬足陰經之指者居多,學者宜詳審之。

白話文:

脫疽這種病,大多長在手腳上。剛開始像米粒一樣小,慢慢變大,顏色像褐色,或者像棗皮一樣。接著顏色越來越黑,逐漸裂開變大,黑得像烏鴉羽毛一樣,沒有痛感和癢感,卻散發出難聞的惡臭。小孩多半是因為體內積熱積毒導致,大人則多半是因為誤服壯陽藥,或因房事過度、阻礙精道所引起。古時候雖然有割除的方法,但我看到有三個人,都是在手術後七八天就死了。

馮魯瞻說:脫疽多半是因為房事過度,導致腎水虧損,再加上情緒不好,傷了肝脾。患病部位又偏僻,藥力難以到達,氣血也很難到達,容易導致筋脈潰爛、骨頭脫落。因此,應該以補養氣血為主,根據脈象變化來調整治療。如果患處已經變成黑色,就無法治癒了。(《錦囊》)

竇漢卿說:脫疽是因為肺經受熱,從兩手手指頭開始發病。如果七八天內不把熱毒瀉掉就會死亡。發病四天內可以針刺放血。如果患處發黑,但潰瘍沒有超過關節,還可以治療。如果黑色已經超過關節,就無法治癒了。即使超過關節,如果能及時用藥,也還可以治療。脫疽的症狀是從皮膚下出現小小的暗點,然後長出像粟米、豆子大小的點,大的像梅子、李子一樣,顏色有紅色、黑色,有時候會呈現青白色。這些點的下方有實質的根。患處不浮腫,但是疼痛劇烈,甚至痛到心臟、骨頭裡。有時候身體會發熱,如果不趕快治療,毒素就會向上蔓延,臉部會腫脹、起水泡、出現紫黑色的斑點,潰爛侵入心臟而導致死亡。南方人稱這種病為「榻著毒」。

即使把手指切除,恐怕毒素也會向上蔓延,很少有人能活下來。如果十個手指頭突然劇烈疼痛,痛到心裡無法忍受,在光亮的地方看會呈現黃赤色,或者黯青黑色,這就是「熛疽」,如果牙縫裡流出臭水血,七天就會死亡。可以把患處較厚的肉割掉,用烙鐵燙焦,像炭一樣,也可以用治療一般瘡瘍的方法,用艾灸灸一百壯最好。同時要馬上喝葵根汁、青靛花、竹瀝、犀角汁、枳殼湯、消毒飲等藥。如果吐出膿血,就無法治療了。應該用灰把膿血蓋住,否則毒氣會傳染給別人。

熛疽這種病,很快就會危及生命。邪風入侵肌膚血脈,剛開始沒有感覺,等毒素積聚爆發時,就像火一樣猛烈。患處表面看起來很小,但深藏在裡面,黑點不明顯。病痛會影響到心臟,稍有延誤,就會侵入內臟。

《心法》說:脫疽多半長在腳趾之間,手指上長脫疽的也有,但比較少見。手腳十指是內臟的枝幹。在還沒發病之前,會有煩躁發熱的症狀,很像消渴病。時間久了才會出現這種疾病。剛開始像米粒一樣大,會有黃色的水泡,皮膚顏色紫暗,像煮熟的紅棗一樣,黑氣慢慢蔓延,腐爛擴大,五個手指頭之間會相互傳染,嚴重時會蔓延到腳背,疼痛像被開水燙、被火燒一樣。發出的臭味即使是用香料也無法掩蓋。這都是因為經常吃肥甘厚膩的食物、喝酒、濫用壯陽藥,以及房事過度,導致陽氣過盛、淫火猖狂,積聚在內臟,消耗津液而造成的。這時候會出現血死心衰、皮死肺衰、筋死肝衰、肉死脾衰、骨死腎衰的「五敗證」,即使遇到靈丹妙藥也很難救活。

剛開始發病時,應該服用解毒濟生湯,外用大麥米煮的飯,拌上芙蓉葉、菊花葉各五錢敷在患處,可以止痛、消腫。如果沒有效果,就必須進行切割手術,但必須要患者自願,並且抱著生死置之度外的決心,不能輕易動手。(《金鑑》)

還有人說:各種醫書上都說脫疽只長在腳大拇指上,而長在其他腳趾上的都是敦疽,這種說法不夠準確。但脫疽確實比較多長在屬於足陰經的腳趾上,學者應該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