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二十二 (14)
卷二十二 (14)
1. 小兒龜背門主論
龜背者,多因未滿半周,強令坐早,失護背脊,以致客風吹撲,傳入於髓,寒則體痿,故變成斯證。又謂五臟皆繫於背,凡五臟受過而成五疳,久則蟲蝕脊髓,背骨似折,高露如龜矣。書曰:腮腫疳還盛,脊高力已衰,腎無生氣,骨無堅長,故為惡候也。
白話文:
小兒龜背,多半是因為未滿半歲,就太早被強迫坐立,沒有好好保護背部脊椎,以致外來的風邪侵襲,傳入脊髓,受寒就會身體萎縮,因此變成這種病症。
還有一種說法是,五臟都與背部相連,如果五臟受到損害,就會形成五疳(多種小兒營養不良疾病),時間久了,蟲會侵蝕脊髓,導致背骨好像斷裂,高高隆起像烏龜的背部一樣。
書上說:腮腺腫大且疳病還很嚴重時,脊椎高聳表示身體已經虛弱,腎氣不足、生機衰退,骨骼也不堅固、難以生長,所以這是一種不好的徵兆。
2. 小兒龜背門主方
孫真人《千金方》,紅藥首烏研末,龜尿調敷脊骨,漸漸自平。
白話文:
孫思邈《千金方》記載的方子:用紅藥(可能是指紅色的藥材,具體藥材需要進一步考證)和何首烏研磨成粉末,再用龜的尿液調和成糊狀,敷在孩童的脊椎骨上,這樣慢慢地脊椎就會恢復平直。
3. 脊縫出蝨門主論
岐天師曰:如人背脊裂開一縫,出蝨千餘,此乃腎中有風,得陽氣吹之,不覺破裂而蝨出。治以活水止風丹。裂縫生蝨盡死。(《秘錄》)
白話文:
岐天師說:如果有人背部脊椎裂開一條縫,跑出上千隻蝨子,這是因為腎臟裡有風,受到陽氣吹動,才會不知不覺地裂開,導致蝨子跑出來。治療方法是用活水止風丹。裂縫裡的蝨子就會全部死掉。(出自《秘錄》)
4. 脊縫出蝨門主方
活水止風丹(岐天師)
熟地,山萸肉(各三兩),杜仲(一兩),白朮(五錢),防己(一錢),豨薟草(三錢),白水煎。
脊縫生蝨(張仲景)。萆麻子三粒,研成如膏,同紅棗三枚,搗成丸如彈子大,火燒之,薰衣上則蝨死而縫合。蓋萆麻子能殺蝨而去風,風去蝨出則脊自合縫矣。
白話文:
活水止風丹(岐天師的方子)
熟地黃、山茱萸(各三兩),杜仲(一兩),白朮(五錢),防己(一錢),豨薟草(三錢),用水煎服。
脊椎縫隙生蝨(張仲景的方法)
蓖麻子三粒,磨成膏狀,和紅棗三枚一起搗成彈珠大小的丸子。用火燒這個丸子,薰在衣服上,就能殺死蝨子,脊椎縫隙也會癒合。因為蓖麻子可以殺死蝨子,還能去除風邪,風邪去除,蝨子就死了,脊椎縫隙自然就會癒合了。
5. 肉龜瘡門主論
汪省之曰:肉龜瘡乃心腎二經受證。生於胸背兩脅間,有頭有尾,且有四足,皮色不紅,突起二寸。或有頭向上者,毒攻心口;或有毒向下者,足如刀割。或左或右,其痛難忍。急用神針,針住頭尾四足,上用艾灸二十八壯,龜瘡即死;不可去針,內服荊防敗毒散加天花粉、乳香、沒藥,然後再瀉其針。(《理例》)
白話文:
汪省之說:肉龜瘡是心經和腎經受到病邪侵擾所引起的疾病。這種瘡通常長在胸部、背部以及兩側脅肋之間,瘡體有頭、有尾,而且有四隻腳的樣子,皮膚顏色不紅,但會明顯突起約二寸高。有的瘡頭是朝上的,毒性會攻擊心口;有的瘡頭是朝下的,腳的地方會像刀割一樣疼痛。這種瘡可能長在左邊也可能長在右邊,疼痛起來難以忍受。必須趕緊用神奇的針法,針刺住瘡的頭、尾和四隻腳,然後在針刺部位用艾草灸二十八壯,這樣龜瘡就會死掉。針不可以拔出來,接著要內服荊防敗毒散,並加入天花粉、乳香、沒藥等藥材,等到藥效發揮後,才能把針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