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十九 (2)
卷十九 (2)
1. 內疚疽門主論
《鬼遺方》曰:內疚疽,發兩腋及臂並兩手掌中,振寒熱而嗌乾,飲多即嘔,煩心悁悁,脈盛,六、七、八日診如此可汗,不汗死。
白話文:
內疚疽,會在兩腋下、手臂和兩個手掌心出現。患者會發冷發熱、咽喉乾燥,喝水喝多就會嘔吐,心裡煩躁不安,脈搏有力。如果六、七、八天病情都這樣,能出汗則會好轉,不出汗就會死。
2. 缺盆疽門主論
王肯堂曰:缺盆疽,又名鎖骨疽,生肩前陷中,寒熱大作,飲食少進,肩背拘急,小水不利,胸腹膨脹,屬足陽明胃經、手少陽三焦經,宜隔蒜灸。若治之稍緩,必致潰爛,是經少血多氣,瘡口不合,危篤者多矣。(《準繩》)
《心法》曰:此疽又名蠹疽,屬膽胃二經積熱而成。
白話文:
缺盆疽,又稱鎖骨疽,長在肩膀前方的凹陷處,會發高燒、畏寒,食慾不振,肩膀和後背僵硬疼痛,排尿困難,胸腹脹滿。這是足陽明胃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病症,應該用隔著蒜頭灸的方法治療。如果治療稍微延誤,就會潰爛化膿,因為這種病症是經絡氣血失調,氣多血少,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因此病情危重的例子很多。《心法》中提到,這種疽也叫蠹疽,是膽經和胃經積聚熱邪造成的。
3. 臑癰門主論
王肯堂曰:臑癰,俗名病藕包,臑臂表裡俱腫赤色,惟肘節處差小,故名藕包,以內外分陰陽。(《準繩》)
陳實功曰:臑癰生於膊上,連肩通腫,長而堅硬者是也。(《正宗》)
薛氏曰:臑癰在肩之下,肘之上,周匝漫腫色赤,裡廉外廉,左右皆同,由風溫或風火凝結而成。初起狀如粟米一撮,亦有起一粒僵疙瘩者,漸次焮腫紅熱,臖膿痛甚。紅腫之外,無暈者順,有二暈者險,三四暈者逆。
又曰:藕包毒,腫發臑內,或臑外結腫一枚,如桃、如鵝鴨卵者是也。臑內屬手三陰經,臑外屬手三陽經,宜加引經藥必效。
白話文:
臑癰門主論
王肯堂說:臑癰,俗稱病藕包,手臂內外都腫脹發紅,只有肘關節處稍微好一些,所以叫做藕包,這是因為它內外分陰陽的緣故。(出自《準繩》)
陳實功說:臑癰長在肩膀上,連著肩膀一起腫脹,腫塊又長又硬的。(出自《正宗》)
薛氏說:臑癰長在肩膀下面,肘部上面,周圍腫脹發紅,裡側和外側都一樣,是由於風溫或風火凝結造成的。一開始像一撮小米粒大小,也有些會起一個硬結,然後逐漸腫脹發紅發熱,並且膿腫疼痛得很厲害。紅腫的外面,沒有紅暈的預後較好,出現兩個紅暈就危險,出現三到四個紅暈就更嚴重。
又說:藕包毒,腫塊長在手臂內側,或手臂外側長一個腫塊,像桃子、鵝蛋或鴨蛋那麼大,就是藕包毒。手臂內側屬於手三陰經,手臂外側屬於手三陽經,治療時應該加入引經藥,效果一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