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七 (30)
卷十七 (30)
1. 音啞門主論
有大聲喊叫,喉破失音者,不可作火治,而用涼藥,須大補八珍加甘桔、倍參耆,作傷損治。然足少陰脈挾舌本,而足太陰脈絡舌旁,手少陰脈系舌本,若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塞其脈道,而舌不能轉運言語也。若三經血少不能營舌,亦令人喑,故久病失血後,及誤汗下後,心家氣血衰,不能鼓舌者,並用獨參湯八物加減,有痰加竹瀝。
白話文:
有些人因為大聲喊叫,導致喉嚨受損而失聲,這種情況不可以採用火療,而要用寒涼的藥物,並且要用大補的藥方,像是八珍湯加上甘草、桔梗,並且要加倍人參和黃耆,當作是外傷來治療。
另外,足少陰腎經的經脈連繫著舌根,足太陰脾經的經脈分布在舌頭兩旁,手少陰心經的經脈則連結著舌頭的根部,如果這三條經脈虛弱,那麼痰液就會趁虛堵塞住經脈的通道,導致舌頭不能靈活轉動來講話。如果這三條經脈的氣血不足,不能夠濡養舌頭,也會造成失聲。所以,久病失血之後,或是誤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之後,導致心臟的氣血衰弱,無法推動舌頭運轉的,都要用獨參湯或八物湯來加減治療,有痰的話,則要加上竹瀝。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