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五 (6)
卷十五 (6)
1. 舌衄門主方
舌上無故出血,槐花炒黃色,研細擦之。
舌上出血如泉者,乃心火旺極,血不藏經也。六味黃湯加槐花三錢,煎服立愈。
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赤小豆一升杵碎,水三碗和搗取汁。每服一盞,不拘時服,外用槐花末摻上。
又方,大小薊搗汁和酒飲。
白話文:
舌頭無緣無故出血,用槐花炒到黃色,研磨成細粉擦拭。
舌頭出血像泉水一樣湧出,這是心火太旺盛,血液不能藏於經脈的緣故。用六味黃湯加入三錢槐花煎服,馬上就能痊癒。
舌頭突然出血,像針孔一樣小,用赤小豆一升搗碎,加三碗水一起搗爛取汁,每次服用一碗,不限時間服用,同時用槐花粉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用大小薊搗爛取汁,加酒服用。
2. 白膜裹舌門主論
初生小兒,舌上白膜裹住,若不刮去,則發驚。不可不知。(《保生碎事》)
白話文:
新生兒舌頭上覆蓋著一層白膜,如果不刮掉,就會驚厥。這點必須要注意。
3. 白膜裹舌門主方
驗方(《保生碎事》),先將舌上白膜刮出血,以白礬少許搽之。
白話文:
白膜裹舌門主方:
這個方子(出自《保生碎事》)的做法是,先刮掉舌頭上的白膜直到出血,然後用少量白礬塗抹。
4. 舌疔門主論
《心法》曰:舌疔者,乃心脾火毒。舌生紫泡,其形如豆,堅硬寒熱,疼痛應心而起。宜用蟾酥丸含放舌下,隨化隨咽;或再服三丸,以解內毒。甚者刺之,服黃連解毒湯,兼搽紫雪,徐徐咽之。
白話文:
舌疔的病因來自心脾的火毒。舌頭上長出紫色的泡,像豆子一樣大小,又硬又痛,還會發冷發熱,疼痛的感覺會牽連到心臟。治療方法是用蟾酥丸含在舌下,慢慢融化後咽下去;或者再服用三丸,以清除體內的毒素。病情嚴重的話,就需要用針刺破膿泡,同時服用黃連解毒湯,並塗抹紫雪丹,慢慢咽下藥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