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2)

1. 聤耳門主方

千金不換丹(秘方)

水龍骨(一錢),硼砂(五分)

研末。吹入耳竅,又綿塞之。二次除根。

聤耳不論已未出膿,神效方(周鶴仙)頭髮在新瓦上燒灰存性,為細末,羅過,每灰一錢加真冰片七釐研勻,吹少許入耳內,極驗。

驗方,胭脂燒灰為末,加冰片少許,吹之。

驗方,醬茄子擠汁滴耳內即愈。

白話文:

聤耳門主方

秘方「千金不換丹」:取水龍骨一錢、硼砂五分,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再用棉花塞住。如此兩次即可根治。

治療聤耳,不論是否已化膿,都有效的方子(周鶴仙方):將頭髮燒成灰,過篩取細末,每取一錢的頭髮灰,加入七釐的冰片,研磨均勻,少量吹入耳中,效果極佳。

驗方一:將胭脂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冰片,吹入耳中。

驗方二:將醬茄子擠出汁液滴入耳中,即可痊癒。

2. 震耳門主論

王肯堂曰:耳內虛鳴,常出清膿,名曰震耳。乃足少陰、手少陽二經風熱上壅而成。(《準繩》)

馮魯瞻曰:耳內虛鳴,常出青膿,名曰囊耳。乃腎氣有餘,積熱上壅,或風水入耳所致,法宜清火養血,或去濕化毒。(《錦囊》)

白話文:

震耳門主論

王肯堂說:耳朵裡面空虛作響,經常流出清亮的膿液,叫做震耳。這是由於足少陰經和手少陽經的風熱之邪阻塞上升所引起的。(出自《醫學準繩》)

馮魯瞻說:耳朵裡面空虛作響,經常流出青綠色的膿液,叫做囊耳。這是由於腎氣過盛,積聚的熱邪阻塞上升,或者風水之邪入侵耳朵所造成的,治療方法應該清熱瀉火、滋養血液,或者去除濕邪、化解毒素。(出自《外科錦囊》)

3. 纏耳門主論

王肯堂曰:耳中常出白膿,名曰纏耳。乃足少陰、手少陽二經風熱上壅而成。(《準繩》)

馮魯瞻曰:白膿出者名曰纏耳。仍腎氣有餘,積熱上衝,或風水入耳所致。(《錦囊》)

白話文:

纏耳門主論

王肯堂說:耳朵裡經常流出白色膿液,叫做纏耳。這是由於足少陰經、手少陽經的風熱之邪上衝阻塞所造成的。(出自《準繩》)

馮魯瞻說:流出白色膿液的,叫做纏耳。這是因為腎氣過盛,積聚的熱邪上衝,或者風水侵入耳朵所引起的。(出自《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