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十二 (21)
卷十二 (21)
1. 鼻衄門主論
岐天師曰:火氣鬱勃於上焦,不能分散,故上衝而為吐血、衄血也。七孔流血者,乃腎虛熱也。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骨碎補治之。(《秘錄》)
馮魯瞻曰:鼻衄者,或心或肺或胃蘊熱過極,迫血妄行,上干清道而衄也。鼻氣通於腦,血上溢於腦,故從鼻而出,名曰鼻衄。若因風寒暑濕,流傳經絡,湧泄清道而致者,皆外所因;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皆能動血隨氣上溢而致者,皆內所因;飲食過多,炙煿辛熱,或墜車損撲而致者,皆不內外因也。《原病式》曰:衄者,陽熱怫鬱於足陽明經。
丹溪曰:衄血出於肺,言肺者,以竅言也。言陽明者,以血海言也。又有洗面而衄,日以為常,猶風行水動,面熱而陽明之火上升,血亦隨之也。(《錦囊》)
又曰:若產後口鼻有黑氣及鼻衄者,名胃絕。此證多不可治。遇有此者,急取緋線一條,併產婦頂心發兩條,緊繫中指節即止。如衄不止,而頭汗者死。
陳實功曰:鼻中出血,乃肺經火旺,逼血妄行,上從鼻竅而出也。用紫土散敷囟頂上,內服羚羊清肺湯自止。(《正宗》)
《東醫寶鑑》云:產後氣血散亂,入於諸經,不得還元,故口鼻黑色起,及傳變鼻衄,名曰胃絕肺敗。此證不可治,宜用犀角地黃湯救之,或急用荊芥散。
胡景周曰:上下失血過多,氣息幾微,心慌神困,脈細如絲,或惡寒發熱,作渴煩躁,急用人參一兩,大棗十枚去核,水煎服。蓋血生於氣,故血脫補氣,陽生陰長之義也。
一女子因往後一跌,鼻血長流,止後一有所感,其血即出,諸醫不效。後一醫以水和白麵,包大附子一個在內,火煨熟,去附子,只用面燒存性,為末,每用二錢,白湯和服。用此永不再發。
《傷寒論》曰:衄家不可發汗。
張景岳曰:雜病衄血,責熱在裡;傷寒衄血,責熱在表。
又曰: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蓋陽明之脈絡於口鼻,今其漱水不欲咽者,以熱在經,而里無熱,故當鼻衄也。
又曰:有動陰血者,又非衄血之謂。論曰: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故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此陰血也,乃為危證。
澄曰:書以產後口鼻黑氣及見鼻衄,為不可治者,何也?蓋五臟之華,皆上注於面,凡色紅赤者,陽熱之生氣也;青黑者,陰寒之絕氣也。況口鼻為陽明多血多氣之部,而見陰寒慘殺之氣,則胃中陽和之氣衰敗,可知矣。復至鼻衄,則陽亡陰走也。胃絕肺敗,陰陽兩亡,故不可治。及產後舌紫黑者,為血先死,不治。蓋心主血,少陰氣絕,則血不上蔭耳。
白話文:
鼻衄門主論
岐伯說:上焦的火氣鬱結旺盛,無法散發,所以衝向上方而導致吐血、鼻出血。七竅流血,是腎臟虛弱又伴隨熱證。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再加入麥冬、五味子、骨碎補來治療。(出自《秘錄》)
馮魯瞻說:鼻出血,可能是心、肺或胃部的熱邪過盛,逼迫血液妄行,衝擊到鼻腔而引起出血。鼻子與腦部相通,血液上溢到腦部,所以從鼻子流出來,叫做鼻出血。如果因為風寒暑濕,循經絡傳播,衝擊鼻腔而導致鼻出血,都是外在因素引起的;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惱思慮傷脾、失意傷腎、暴喜傷心,都能使血液隨著氣機上溢而導致鼻出血,都是內在因素引起的;飲食過度、食用辛辣炙烤的食物,或者跌撞損傷而導致鼻出血,則是不屬於內外因素引起的。《原病式》說:鼻出血,是足陽明經的陽熱之氣鬱結不通。
朱丹溪說:鼻出血來自肺,說「肺」是從鼻竅而言;說「陽明」,是從血液而言。還有一種情況是洗臉後就鼻出血,每天都這樣,就像風吹動水面一樣,臉部發熱,陽明經的火氣上升,血液也跟著上升。 (出自《錦囊》)
他又說:如果產後口鼻有黑氣以及鼻出血,叫做胃絕,這種情況大多數不可治癒。遇到這種情況,趕緊取一條紅線,以及產婦頭頂的兩根頭髮,緊緊地綁在中指關節上就能止血。如果鼻出血不止,而且頭上出汗,就會死亡。
陳實功說:鼻子出血,是肺經火盛,逼迫血液妄行,從鼻孔流出來。可以用紫土散敷在囟門(嬰兒頭頂的軟骨部分)上,內服羚羊清肺湯,就能自行止血。(出自《正宗》)
《東醫寶鑑》說:產後氣血紊亂,進入各個經絡,不能恢復正常,所以口鼻出現黑色,並演變成鼻出血,叫做胃絕肺敗。這種情況無法治癒,應該用犀角地黃湯搶救,或者緊急使用荊芥散。
胡景周說:上下出血過多,呼吸微弱,心慌神倦,脈搏細弱如絲,或者惡寒發熱,口渴煩躁,應該緊急服用人參一兩,大棗十枚(去核),水煎服。因為血的產生依賴於氣,所以失血就要補氣,這是順應陽氣生長,陰氣滋長的道理。
有一個女子因為往後跌倒,鼻子出血不止,止血後只要稍微受刺激,血就會再次流出,許多醫生都治不好。後來一個醫生用水和白麵,包著一個大附子,用火煨熟,去掉附子,只用麵粉燒成炭,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用這個方法後就再也沒有復發了。
《傷寒論》說: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
張景岳說:雜病引起的鼻出血,是責備裡面的熱邪;傷寒引起的鼻出血,是責備表面的熱邪。
他又說:陽明病口乾舌燥,只想漱口,不想吞咽,這一定會鼻出血。因為陽明經的脈絡通於口鼻,現在只想漱口不想吞咽,是因為經絡裡有熱邪,而內部沒有熱邪,所以就會鼻出血。
他又說:有陰血流動的情況,並不是鼻出血。書上說:少陰病只有厥逆沒有汗,卻強行發汗,一定會使血液流動,不知道從哪個部位流出來,所以可能從口鼻或眼睛流出來,這叫做下厥上竭,這是陰血,是很危險的症狀。
澄說:書上說產後口鼻有黑氣以及鼻出血是不可治癒的,為什麼呢?因為五臟的精華都上注於面部,凡是顏色紅赤的,是陽熱之氣的表現;青黑的是陰寒之氣衰竭的表現。況且口鼻是陽明經,血氣旺盛的地方,卻出現陰寒慘淡的氣色,那麼胃中陽氣就衰敗了,這可以知道了。而且又鼻出血,就是陽氣衰竭,陰氣外洩。胃絕肺敗,陰陽俱損,所以不可治癒。還有產後舌頭紫黑,是血液先衰竭,無法治癒。因為心主血,少陰之氣衰竭,血液就不能上承於面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