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真

《外科集驗方》~ 卷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0)

1. 附骨疽論

漏蘆湯,

治附骨疽。

漏蘆(去蘆),升麻,連翹,麻黃(去根節,各一兩),防己,木香,白蘞,沉香(各五錢)大黃(銼炒,一兩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至七分,入芒硝一錢攪勻,去渣空心溫服,取利三二行,未利再服。

應痛丸,

治走注疼痛,疑是附骨疽者。

蒼朮(去皮),當歸,黑牽牛,草烏頭(炮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湯下。

赤朮丸,

治附骨疽,膿汁淋漓,久而不瘥,已破未破皆可用。

赤朮(一斤,泔浸去油用川椒蔥白煮令黑色,焙乾),舶上茴香,破故紙(炒),川楝子(銼炒),茯苓,土茴香,川白芷,桃仁(去皮尖,炒,各一兩)

上為末,老人加黑附子,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吞下。

黑鯽膏,

治附骨疽,未破已破或膿出不盡者。

上用黑色鯽魚一個,去腸入白鹽令腹滿,用線縛定,用水一盞,銅石器中煮水盡乾焦為末。用豬油調敷,已破者乾摻,少痛勿怪。

白話文:

漏蘆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附骨疽。

藥材包含:漏蘆(去除蘆頭)、升麻、連翹、麻黃(去除根部和節,各一兩)、防己、木香、白蘞、沉香(各五錢)、大黃(切碎炒過,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水一碗半,放入竹葉七片,煎到剩七分時,加入芒硝一錢攪拌均勻,去除藥渣後,空腹溫服。藥效發揮後,會排便二至三次,如果沒有排便,可以再服一次。

應痛丸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四處遊走的疼痛,懷疑是附骨疽的情況。

藥材包含:蒼朮(去皮)、當歸、黑牽牛、草烏頭(炮製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醋湯送服。

赤朮丸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附骨疽,膿液不斷流出,久久不能痊癒,無論是已經破潰還是尚未破潰的情況都適用。

藥材包含:赤朮(一斤,用米泔水浸泡去除油脂,再用川椒和蔥白煮到變黑色,然後烘乾)、舶上茴香、破故紙(炒過)、川楝子(切碎炒過)、茯苓、土茴香、川白芷、桃仁(去皮和尖,炒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老年人可以加入黑附子,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黑鯽膏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附骨疽,無論是還沒破潰、已經破潰或是膿液沒有完全排出的情況。

使用方法是:取一條黑色的鯽魚,去除內臟後,在魚腹中塞滿白鹽,用線將魚腹綁緊,放入銅製或石製的器皿中,加水一碗,煮到水乾且魚焦黑,然後將魚磨成末。用豬油調和成膏狀,外敷於患處。如果已經破潰,則將藥粉直接灑在患處。敷藥後如果有些疼痛,不必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