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集驗方》~ 卷上 (22)
卷上 (22)
1. 瘰癧論
夫瘰癧瘡者,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瘰癧、結核寒熱之殊。其證皆由忿怒氣逆,憂思過甚,風熱邪氣內搏於肝經。蓋怒傷肝,肝主筋,故令筋縮結蓄而腫也。其候多生於頸項胸腋之間,結聚成核,初如豆粒,後若梅李累累相連,大小無定。
初覺憎寒壯熱,咽項強痛,腫結不消者,便當服散腫潰堅湯,或五香連翹藜蘆湯之類散之,或用牡蠣大黃湯疏利三二行,瘡上可用十香膏之類貼之,及諸淋洗敷貼等藥治之,庶得消散。若不散,可用內消丸之類消之,或隔蒜灸之,仍斷欲息氣,薄滋味調理之,不然恐日久變生寒熱咳嗽,而成癆瘵之疾,不可治矣。
又有馬刀瘡,亦生於項腋之間,有類瘰癧,但初起其狀如馬刀,赤色如火燒烙極痛,此瘡甚猛,宜急治之,不然多成危殆也,臨證辨之。
是齋立應散,
治瘰癧神效,已破未破皆可服。
連翹,赤芍藥,川芎,當歸,甘草(炙),滑石(研,各半兩),黃芩,白牽牛(生取末),川烏尖(七個),土蜂房(蜜水洗,飯上蒸,日乾,各二錢半),地膽(去頭翅足拌米炒,米黃為度,去米稱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抄一大錢匕,濃煎木通湯調下,臨臥服。毒根從小便中出,澀痛不妨,毒根如粉片塊血爛肉是也。如未效再服,繼以薄荷丹解其風熱,且地膽性帶毒,濟以烏尖,或衝上麻悶,不能強制,嚼蔥白一寸,茶清下以解之。如小便澀,燈心湯調服五苓散,瘡處用好膏藥貼。若療癰疽,用此宣導惡毒,本方去黃芩不用。
柴胡連翹湯,
治男子婦人馬刀瘡。
柴胡,連翹,知母(酒製),黃芩(炒,以上各半兩),黃柏(酒製),生地黃,甘草(炒,以上各二錢),當歸尾(一錢半),中桂(三分),牛蒡子(二錢),瞿麥穗(六錢)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或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稍熱,時時服之。
薄荷丹,
解瘰癧風熱之毒,自小便宣毒,後常須服。
杜薄荷,皂角(不蛀者去弦皮),連翹,何首烏(米泔浸),蔓荊子,京三稜(煨),荊芥(各一兩)
上為末,好豉二兩半以米醋煮沸,灑豉淹令軟,研如糊,和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食後
熟水下,日一服,病雖愈常服之。
神秘散,
治瘰癧。
斑蝥(去頭足翅,麵炒,二十一個),荊芥穗,直殭蠶(炒,去絲嘴),黑牽牛(微炒,取末各二錢)
上細末,每服一錢,五更好酒調下,日中當取下惡物。如不下,次日五更再進一服。或更不下,第三日五更先吃秫米粥一盞,次服此藥,其毒決下。如小便痛澀,以蔥茶解之,或木通燈心煎湯利之。
雌雄散,
治瘰癧。
斑蝥(一雌一雄足翅全者,新瓦焙焦去頭翅足),貫眾(二錢),鶴蝨,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瘰癧論
瘰癧是一種皮膚病,成因有風毒、熱毒、氣毒三種不同,症狀也有寒熱之分。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憤怒導致氣逆,或憂思過度,造成風熱邪氣入侵肝經所致。由於怒傷肝,而肝主筋,所以筋脈收縮凝結而腫脹。瘰癧多發生在頸項、胸腋等處,初起時如豆粒大小,之後會逐漸增大,並連成一片,大小不一。
初期會感到畏寒發熱,咽喉和頸部疼痛,腫塊消不下去,這時應該服用散腫潰堅湯或五香連翹藜蘆湯等藥物來消散腫塊,或用牡蠣大黃湯來通利大小便。在腫塊上可以貼敷十香膏等藥物,或使用其他洗劑、敷貼藥物治療,以期達到消散的目的。如果腫塊不消,可以服用內消丸等藥物來消腫,或用隔蒜灸的方法治療。同時,患者應保持心情平和,飲食清淡,否則久而久之,可能轉化為寒熱咳嗽,甚至發展成肺癆等難以治療的疾病。
還有一種叫做馬刀瘡的疾病,也發生在頸項和腋下,與瘰癧類似,但初期形狀像馬刀,顏色鮮紅,如同火燒烙印般疼痛劇烈,這種瘡非常厲害,必須及時治療,否則很容易危及生命,需根據實際情況辨證施治。
以下列出一些治療瘰癧的有效藥方:
是齋立應散:治療瘰癧效果神奇,無論腫塊是否已破潰皆可服用。
柴胡連翹湯:治療男女皆可的馬刀瘡。
薄荷丹:用於治療瘰癧的風熱毒邪,能從小便排出毒素,療程結束後仍需服用一段時間。
神秘散:治療瘰癧。
雌雄散:治療瘰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