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濂

《傷科大成》~ 接骨入骱(骨之小筍也)用手巧法 (2)

回本書目錄

接骨入骱(骨之小筍也)用手巧法 (2)

1. 接骨入骱(骨之小筍也)用手巧法

打傷眼珠落出者,先以銀針蘸井水,將收珠散點紅筋,次用青絹蘸溫湯挪進。即服還魂湯,再投明目生血飲。

鼻梁骨斷者,先捏正斷骨,摻以止血丹。如鼻已傷落下者,急趁血熱,蘸髮炭末黏貼原位,不可歪斜,加絹條紮緊,遲則血冷不能黏。服壯筋續骨丹。如骨未碎斷,只貼損傷膏,服吉利散。骨碎內膜破者,口鼻流血者不治。

砍跌打落耳朵,或上落下黏者,或下脫上連者,急拈正用封口金瘡藥。若全落下者,急蘸血餘末貼原位,將兩耳相對,次以竹片夾緊,加布條紮好。如耳門骨傷重而體素虧,昏沉者不治。

口唇豁開者,先摻麻藥,急以小箝箝牢油絲線穿合其縫,不可歪斜。摻金瘡藥,貼損傷膏,外以絹條在唇上扎向腦後縛定。服活血止痛散,常飲稀粥,不可言笑,及呷食物。如血已冷,先敷麻藥,以刀尖剮破,血出時急縱合,須手快為妙。仍服前藥。口含刀誤割其舌,將斷未落者,急用雞蛋殼內衣貯其舌,蜜調敷止血定痛散,頻頻添換。

使患者仰臥,稀粥灌飲,不動其舌,則易愈。或戮傷上齶正中之孔,面腫色青,血流不止,痛連腦髓。若傷會厭,昏沉不語,痛連心膈。急研鉛粉、冰片吹患處以止其血,再用蟹黃、血竭煎湯,每日口漱三十次,內服定痛散。

下頦一骱脫下者,遂不便言語飲食,其骱如剪刀股樣。先以布包手大指入其口,余指抵住下邊,輕輕捺下,用力向上一推,而進骱有響聲,齒能合者復位多。得於腎虛者,外加布條兜裹於項後,常進補腎養血湯,次進補腎丸。

頸項骨難於損折,有登高倒跌,損骨外出者,重者三時死。輕者捏平其骨,相對原筍。貼損傷膏,次以布條連肩背絡之,投砂仁泡湯煎吉利散。

缺盆外鎖子骨傷斷者,先拿胸骨,將肩頭向內合之,揉摩斷骨令其復位,加帶掛肩於項,敷定痛散,不可搖動,服接骨藥。

肋骨斷者,骨不能對,須捏骨平正,外貼損傷膏,內服壯筋續骨丹。

肩骱與膝骱相似,肩骱落下,手不能舉,將上一手擒住其肩下,一手拿住其手,輕輕轉動,使其筋舒。再令患者坐於低處,一人抱住其身,將手拔直,用推拿法。又兩手捏其肩,抵住其臂骨,將膝夾住其手,齊力推上。骱內有骱聲,乃復舊位,手自能舉動。如無響聲者,骱未能上,仍照前法而行。

先以熟牛皮,長五寸、寬三寸,兩頭各開二孔,貫以棉繩,內貼損傷膏,加以棉花蓋之。又用棉裹如雞卵大,夾於夾窩內,復以牛皮夾緊肩之前後,加布纏好後,以扶手板,長二寸,寬四寸,兩頭穿繩,懸掛空中,令患者俯伏於上,不使其肩骨下垂,俟全愈方可撤板。若不依此法,後必遺殘患蘆節。

服獨活桂枝湯。

臂骱落出者,以上一手抬住其灣,下一手拿住其脈踝,令其手伸直,拔下遂曲其上,後抬其灣,捏平湊合其攏,內有響聲,使其手曲轉,搭著肩膊,骱可合縫矣。貼損傷膏,多以布每頭釘帶四根,裹紮臂骨,復以竹簾照患處大小為度,圍緊布外,使骨縫無參差走脫之患,以引經藥煎湯和吉利散。

白話文:

接骨入骱(骨頭的小突起也)用熟練的手法

眼珠被打傷掉出來的,先用銀針沾井水,把收珠散點在紅筋上,然後用青色絲綢沾溫水把眼珠推回眼眶。接著馬上服用還魂湯,再服用明目生血飲。

鼻樑骨斷裂的,先捏正斷裂的骨頭,敷上止血丹。如果鼻子已經被打落,要趕在血還熱的時候,沾上髮炭末黏貼回原位,不能歪斜,加上絲綢條綁緊,時間久了血冷就黏不上了。服用壯筋續骨丹。如果骨頭沒碎裂,只是損傷,就貼損傷膏,服用吉利散。骨頭碎裂內部薄膜破裂,從口鼻流血的,就沒辦法治了。

耳朵被砍、跌打掉落,或是上面連著下面脫落,或是下面連著上面脫落,要趕緊捏正,用封口金瘡藥。如果整個掉落,趕緊沾上殘餘的血末貼回原位,把兩耳對齊,再用竹片夾緊,加上布條綁好。如果耳門骨頭傷得很重而且身體虛弱,昏迷的就沒辦法治了。

嘴唇裂開的,先敷麻藥,馬上用小鉗子夾牢,用油絲線把裂縫縫合,不能歪斜。敷上金瘡藥,貼損傷膏,外面用絲綢條從嘴唇綁向後腦勺固定。服用活血止痛散,常喝稀粥,不要說話、笑,也不能大口吃東西。如果血已經冷了,先敷麻藥,用刀尖劃破,血出來時趕緊縫合,必須手快才行。還是服用之前的藥。嘴裡含著刀不小心割到舌頭,快斷了但還沒掉下來的,趕緊用雞蛋殼內膜包住舌頭,用蜂蜜調和敷上止血定痛散,頻繁更換。

讓患者仰臥,用稀粥餵他喝,不要動到舌頭,就容易痊癒。或者刺傷上顎正中間的孔,臉腫脹發青,血流不止,疼痛連到腦髓。如果傷到會厭,昏迷不說話,疼痛連到心臟和膈膜。趕緊研磨鉛粉、冰片吹到患處來止血,再用蟹黃、血竭煎湯,每天漱口三十次,內服定痛散。

下巴關節脫臼的,就不能方便地說話和吃飯,關節像剪刀的把手一樣。先用布包住手的大拇指放入嘴裡,其他手指抵住下巴下方,輕輕地按下,用力向上推,關節發出響聲,牙齒能合攏就表示復位了。如果是腎虛引起的,外面用布條兜住脖子後面,常服用補腎養血湯,接著服用補腎丸。

頸椎骨很難折斷,有從高處摔倒,造成骨頭跑出來的,嚴重的三個時辰內就會死。輕微的,就把骨頭捏平,對回原來的樣子。貼損傷膏,再用布條連著肩膀和背部纏繞,服用砂仁泡湯煎的吉利散。

鎖骨外側斷裂的,先固定胸骨,把肩頭向內合攏,揉搓斷骨讓它復位,加上帶子掛在肩上,敷上定痛散,不能搖動,服用接骨藥。

肋骨斷裂的,骨頭沒辦法對齊,必須捏平正,外面貼損傷膏,內服壯筋續骨丹。

肩關節和膝關節相似,肩關節脫臼的,手就舉不起來,把上面的一隻手抓住他的肩部下方,另一隻手抓住他的手,輕輕轉動,讓筋舒展開。再讓患者坐在低處,一個人抱住他的身體,把手拉直,用推拿的方法。再用兩手捏住他的肩膀,抵住他的臂骨,用膝蓋夾住他的手,一起用力推上去。關節裡面發出響聲,就表示復位了,手自然就能舉動。如果沒有響聲,就表示關節還沒復位,仍然按照之前的方法進行。

先用熟牛皮,長五寸、寬三寸,兩頭各開兩個孔,穿上棉繩,裡面貼上損傷膏,加上棉花蓋住。再用棉花裹成雞蛋大小,夾在腋窩裡,再用牛皮夾緊肩膀的前後,加上布纏好後,用扶手板,長二寸、寬四寸,兩頭穿繩,懸掛在空中,讓患者趴在上面,不要讓他的肩骨下垂,等到完全痊癒才能撤掉板子。如果不按照這個方法,以後一定會留下殘疾的後遺症。

服用獨活桂枝湯。

手臂關節脫臼的,用上面一隻手抬住他的手肘彎,下面一隻手抓住他的脈搏和腳踝,讓他的手伸直,拉下後彎曲他的手肘上方,再抬起他的手肘彎,捏平讓脫臼處湊合,裡面發出響聲,讓他的手彎曲轉動,搭在肩膀上,關節就可以合攏了。貼上損傷膏,多用布每頭釘上四根帶子,纏繞手臂骨,再用竹簾按照患處大小圍緊布外,使骨縫不會錯位或跑脫,用引經藥煎湯和吉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