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身體類 (89)

回本書目錄

身體類 (89)

1. 肩背痛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通口服。(《袖珍》)

有因濕熱,肩背沉重而疼者,當歸拈痛湯。(《統旨》)

真武湯,治肩項痠疼,兩肩欲脫,背㾓痛不欲伸,短氣惙惙虛弱。(《萬安》)(按:此佚出典,當考。)

灸法,背疼乃作勞所致,技藝之人與士女刻苦者,多有此患(士之書學,女之針指,皆刻苦而成背疼矣),色勞者亦患之,晉之景公是也,惟膏肓為要穴。予嘗於膏肓之側,去脊骨四寸半,隱隱微疼,按之則疼甚,漫以小艾灸三壯,即不疼,它日復連肩上疼,卻灸肩疼處愈,方知千金方之阿是穴猶信云。予嘗肩背痛,已灸膏肓,肩痛猶未已,遂灸肩井三壯而愈,以此知雖灸膏肓,而他處不可不灸云。兩肩頭冷疼,尤不可忽。予屢見將中風人臂骨脫臼,不與肩相連接,多有治不愈者。要之,才覺肩上冷疼,必先灸肩髃等穴,毋使至於此極可也。予中年每遇寒月,肩上多冷,常以手掌心撫摩之,夜臥則多以被擁之,僅能不冷,後灸肩髃,方免此患。蓋肩髃系兩手之安否,環跳系兩足之安否,不可不灸也。(《資生》)

白話文:

肩背痛

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在飯後服用。(出自《袖珍》)

如果是因為濕熱引起的肩背沉重疼痛,可以用當歸拈痛湯來治療。(出自《統旨》)

真武湯可以用於治療肩頸痠痛、兩肩像要脫落、背部僵硬疼痛難以伸展、呼吸急促虛弱等症狀。(出自《萬安》)(註:此處的原文出處已佚失,需要考證。)

灸法,背痛多是因為勞累所導致,從事技術性工作的人以及勤奮刻苦的讀書人或女性,大多會有這個毛病(讀書人埋首讀書,女子從事針線活,都會因為過度勞累而導致背痛),過度勞累的人也容易患上此病,晉景公就是個例子。其中,膏肓穴是最重要的穴位。我曾經在膏肓穴的旁邊,距離脊椎骨四寸半的地方,按壓時會感到隱隱作痛,用小艾草灸了三壯後,就不痛了。隔幾天又出現連帶的肩膀疼痛,於是灸了肩膀疼痛的地方,就治好了,才知道千金方的阿是穴是可信的。我曾經肩背痛,雖然已經灸了膏肓穴,但肩膀的疼痛還是沒有停止,於是又灸了肩井穴三壯才痊癒,由此可知,雖然灸膏肓穴重要,但其他地方的穴位也不能忽略。兩肩頭發冷疼痛,更不能輕忽。我多次看到有些即將中風的人,手臂骨頭脫臼,與肩關節無法連接,很多都治不好。總之,一旦感覺肩膀發冷疼痛,一定要先灸肩髃等穴位,不要等到病況嚴重才治療。我中年時,每到寒冷的月份,肩膀都會發冷,經常會用手掌心撫摸,晚上睡覺時則用被子裹住,這樣勉強才能不感到冷,後來灸了肩髃穴,才免除了這個困擾。可見肩髃穴關係到雙手的活動是否靈活,環跳穴關係到雙腳的活動是否靈活,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穴位。(出自《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