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廣要》~ 臟腑類 (254)
臟腑類 (254)
1. 〔附〕脫肛
凡虛中挾火,或熱赤,或腫痛,宜用補中益氣湯,加黃芩、黃連、槐花之類,加減治之。(《景岳》)(節錄)
大腸受熱則赤腫,受寒則白滑,當審其因證。緋赤腫痛,不可用熱湯熏洗,尤忌五倍子等酸澀收斂,湯氣蒸發,則愈腫愈痛,宜熊膽磨水點之。病勞人脫肛,骨肉相失,聲散嘔血,陽事不禁,夢寐交侵,呼吸不相從,晝涼夜熱者死。唾膿血者亦死。其脈不數而有根蒂,及頰不赤者生。(《醫通》)
治方,香荊散,治脫肛。
大香附,荊芥穗(半兩),縮砂(二錢半)
上末,每服三錢,食前,新水煎數沸即服。小兒通用。(《直指》)
縮砂湯,治大腸虛而挾熱,脫肛紅腫。
縮砂,黃連,木賊(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米飲調下。(《奇效》)
涼血清腸散。
生地黃,當歸(各二分),防風,升麻,荊芥(各一錢),黃芩(炒),黃連,香附(炒),川芎(各八分),甘草(五分)
水煎服。(《統旨》)《回春》治痔漏秘方,於本方去香附、甘草,加芍藥、烏梅、枳殼、槐角。
提肛散,治氣虛肛門下墜,及脫肛便血,脾胃虛弱等症。
川芎,歸身,白朮,人參,黃耆,陳皮,甘草(各一錢),升麻,柴胡,條芩,黃連,白芷(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渣再煎服。(《正宗》)《壽世》提氣散,治脫肛虛寒,於本方去川芎、陳皮、芩、連、白芷,加白芍、乾薑、羌活。
參朮芎歸湯,治瀉痢後及產育,氣虛脫肛,脈濡而弦者,即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加白芍、川芎、白茯、生薑煎服。(《六要》)
訶子人參湯,治瀉痢產育,氣虛脫肛,脈濡而弦者。
訶子(煨去核),人參,白茯苓,白朮,炙甘草,蓮肉,升麻,柴胡(各等分)
上水加生薑煎服。(《準繩》)
參朮實脾湯。
白朮(黃土炒),人參(二錢),肉果(麵煨一錢半),白茯苓,白芍藥(炒各一錢),附子(炮八分),炙甘草(七分),陳皮(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服。下陷,加升麻。(《統旨》)
治肛出方。
磁石(四兩),桂心(一尺),蝟皮(一枚,按:《外臺》炙黃。)
上三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一服即縮(《外臺》作一日服,十服即縮)。慎舉重及急帶衣,斷房室周年乃佳。(《千金》)《三因》名蝟皮散。《聖惠》治經年下痢,脫肛不收,鱉甲丸,於本方加鱉甲,煉蜜和丸。
治大腸虛冷脫肛,宜服此方。
干蝸牛子(一百枚微炒搗羅為末),磁石(二兩搗碎淘去赤汁)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磁石五錢,至五分去滓,調蝸牛末一錢服之,日三服。(《聖惠》)《十便》名縮腸散。(按:《要訣》治脫肛,磁石末,每二錢,食前米飲調下,外用鐵鏽磨湯溫洗。此法過巧,難信。)
白話文:
脫肛
一般來說,體質虛弱又夾雜火氣,或是肛門紅腫發熱疼痛的脫肛情況,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黃芩、黃連、槐花之類的藥材來調整治療。《景岳全書》
大腸如果受熱就會紅腫,受寒則會呈現白色光滑的樣子,必須仔細辨別病因。如果肛門紅腫疼痛,絕對不能用熱水薰洗,更忌諱使用五倍子等酸澀收斂的藥物。因為熱氣蒸發反而會使腫痛加劇,這時可以使用熊膽磨水來塗抹。如果因為勞累生病導致脫肛,出現骨肉分離、聲音虛散、嘔吐出血、無法控制性功能、睡夢中性慾旺盛、呼吸困難,以及白天涼爽晚上發熱等症狀,通常是死症。如果還吐膿血也一樣危險。但是如果脈搏雖然不快但有根基,而且臉頰不紅,則還有存活的希望。《醫學入門》
治療方劑
香荊散,用來治療脫肛:
- 大香附、荊芥穗(各半兩)、縮砂(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在吃飯前用剛燒開的熱水沖泡幾次後服用。小孩也可以使用。《直指方》
縮砂湯,用來治療因大腸虛弱又夾雜熱氣,導致脫肛紅腫:
- 縮砂、黃連、木賊(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在空腹時用米湯調服。《奇效良方》
涼血清腸散:
- 生地黃、當歸(各二分)、防風、升麻、荊芥(各一錢)、炒黃芩、黃連、炒香附、川芎(各八分)、甘草(五分)。 用水煎服。《醫方統旨》 《回春》書中治療痔瘡瘺管的秘方,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去掉香附和甘草,加入芍藥、烏梅、枳殼、槐角。
提肛散,用來治療因為氣虛導致肛門下墜、脫肛出血,以及脾胃虛弱等症狀:
- 川芎、當歸身、白朮、人參、黃耆、陳皮、甘草(各一錢)、升麻、柴胡、條芩、黃連、白芷(各五分)。 用水兩碗煎至八分,在吃飯後服用,藥渣可以再煎服一次。《醫宗金鑑》 《壽世保元》中的提氣散,用來治療脫肛虛寒,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去掉川芎、陳皮、黃芩、黃連、白芷,加入白芍、乾薑、羌活。
參朮芎歸湯,用來治療瀉痢之後或產後,因為氣虛導致脫肛,脈象呈現濡而弦的情況。此方是在補中益氣湯的基礎上,去掉柴胡,加入白芍、川芎、白茯苓、生薑煎服。《醫學六要》
訶子人參湯,用來治療瀉痢或產後,因為氣虛導致脫肛,脈象呈現濡而弦的情況:
- 訶子(煨過,去核)、人參、白茯苓、白朮、炙甘草、蓮肉、升麻、柴胡(各等份)。 加水和生薑一起煎服。《醫學準繩》
參朮實脾湯:
- 白朮(用黃土炒過)、人參(二錢)、肉豆蔻(用麵包煨過,一錢半)、白茯苓、炒白芍藥(各一錢)、炮附子(八分)、炙甘草(七分)、陳皮(一錢)。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八分服用。如果出現下陷的症狀,加入升麻。《醫方統旨》
治療肛門脫出方
- 磁石(四兩)、桂心(一尺)、蝟皮(一個,根據《外臺秘要》記載,要炙黃)。 將以上三種藥材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方寸匕),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使脫出的肛門收縮回去(《外臺秘要》中記載,每天服用一次,服用十次就可以收縮回去)。要注意避免提重物和急著穿衣,最好一年內不要有性生活,才能完全康復。《千金方》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此方名為蝟皮散。《聖惠方》中記載,治療經年下痢、脫肛不收的病症,可以使用鱉甲丸,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加入鱉甲,用蜂蜜調製成丸劑服用。
治療大腸虛寒導致脫肛,適合服用此方:
- 曬乾的蝸牛子(一百個,微微炒過,搗成粉末)、磁石(二兩,搗碎後淘洗去除紅色雜質)。 將以上藥材,用水一大碗煎煮磁石五錢,煎至剩下一半時,去除藥渣,加入蝸牛末一錢調服,每天服用三次。《聖惠方》 《十便良方》中此方名為縮腸散。(《醫方要訣》中記載,治療脫肛,可以使用磁石粉末,每次二錢,在飯前用米湯調服,外用鐵鏽磨水溫洗患處。這種方法過於巧妙,難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