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廣要》~ 臟腑類 (32)
臟腑類 (32)
1. 驚悸
上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後棗湯下。(《直指》)
平驚通聖散,治一切驚悸怔忡健忘等證。
當歸,人參,黃連,茯神,遠志,甘草(炙各三錢),石菖蒲,硃砂(另研各二錢)
上為細末,竹葉煎湯調二錢,食後臨臥服。(《醫統》)《百代醫宗》怔忡湯,於本方去人參、遠志、石菖蒲,加川芎、白芍、熟地黃、生地黃煎服。《尊生書》靜神丹,治憂思過度,惕然心跳,於本方去人參、甘草,加生地、牛黃,丸黍米大,金箔為衣,燈心湯下五十丸。
鎮心湯,雲林驗方,治心荒立應。(《濟世全書》作清火安神湯,治驚悸怔忡,心神荒亂。)
當歸(一錢二分),川芎(七分),生地黃(八分),片芩(八分),黃連(六分),梔子仁(七分炒),酸棗仁(一錢炒),遠志(一錢制),麥門冬(去心一錢),白芍(八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醫鑑》)
一人心下怔忡,眠倒即大聲鼾睡,醒即不寐。
用羚羊角、烏犀角,各用水磨濃汁,入所用之藥湯劑內,服之即愈。蓋打鼾睡者,心肺之火也。(《慈航》)
消飲諸方,溫膽湯,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或異象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半夏(湯洗七次),竹茹,枳實(麩炒去穰各二兩),橘紅(三兩去白),甘草(炙一兩),白茯苓(一兩半)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得效》十味溫膽湯(主治同),於本方加酸棗仁、遠志、北五味子、熟地黃、條參。(《金匱翼》去五味子。)《經驗秘方》溫膽湯,定心志,於本方去竹茹,加遠志、酸棗仁。(宜與《傷寒·驚悸》相參。)
茯苓飲子,治痰飲蓄於心胃,怔忡不已。
赤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茯神(去木),橘皮(去白),麥門冬(去心各一兩),沉香(不見火),甘草(炙),檳榔(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
加味四七湯,治心氣鬱滯,豁痰散驚。
半夏(制二兩半),白茯苓,厚朴(制各一兩半),茯神,紫蘇葉(各一兩),遠志(薑汁蘸濕取肉焙),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每服四錢,姜七片,石菖蒲半寸,棗二枚,煎服。(《直指》)
薑朮湯,治虛證停飲怔忡。
白姜(生),白朮,茯苓,半夏曲(各半兩),辣桂,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每服三錢,薑棗煎服。(同上)(按:此係苓桂朮甘湯、小半夏湯合方。)
移精治驗,衛德新之妻,旅中宿於樓上,夜值盜劫人燒舍,驚墮床下,自後每聞有響,則驚倒不知人。家人輩躡足而行,莫敢冒觸有聲。歲余不痊,諸醫作心病治之,人參真珠及定志丸皆無效。戴人見而斷之曰:驚者為陽,從外入也;恐者為陰,從內出。驚者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按:《準繩》舉此言曰:蓋驚者聞響即驚。恐者自知,如人將捕之狀,及不能獨自坐臥,必須人為伴侶,方不恐懼,或夜必用燈照,無燈燭亦恐懼者是也。)足少陽膽經屬肝木,膽者敢也,驚怕則膽傷矣。乃命二侍女,執其兩手,按高椅之上,當面前,下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當視此。一木猛擊之,其婦大驚。戴人曰:我以木擊幾,何必驚乎。伺少定擊之,驚已緩。又斯須連擊三五次,又以杖擊門,又暗遣人畫背後之窗。徐徐驚定而笑曰:是何治法?戴人曰:《內經》云驚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見之必無驚。是夜使人擊其門窗,自夕達曙。夫驚者,神上越也。從下擊幾,使之下視,所以收神也。一二日,雖聞雷亦不驚。(《十形三療》)
白話文:
驚悸
將上藥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十顆,飯後用紅棗湯送服。
平驚通聖散,可以治療各種驚悸、心悸、健忘等症狀。 藥材包括:當歸、人參、黃連、茯神、遠志、甘草(炙烤過,各三錢)、石菖蒲、硃砂(另外研磨,各二錢)。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竹葉煎湯調和二錢粉末服用,飯後睡前服用。 《百代醫宗》的怔忡湯,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去掉人參、遠志、石菖蒲,加入川芎、白芍、熟地黃、生地黃煎服。 《尊生書》的靜神丹,治療因過度憂慮而引起的心悸,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去掉人參、甘草,加入生地、牛黃,製成小米大小的丸子,用金箔包裹,用燈心草湯送服五十顆。
鎮心湯,是雲林地區的驗方,治療心慌非常有效。(《濟世全書》中稱為清火安神湯,治療驚悸、心悸、心神慌亂。) 藥材包括:當歸(一錢二分)、川芎(七分)、生地黃(八分)、片芩(八分)、黃連(六分)、梔子仁(炒過,七分)、酸棗仁(炒過,一錢)、遠志(製過,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白芍(八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生薑煎服。
有一個人出現心悸,睡著就大聲打鼾,醒來就失眠。 用羚羊角、烏犀角,用水磨成濃汁,加入所服用的湯藥中,服用後就好了。因為打鼾睡覺是心肺有火的表現。
消飲諸方,溫膽湯,治療因心膽虛弱,容易受到驚嚇,或是做不好的夢,或看到奇怪的景象,導致心驚膽顫,氣機鬱滯產生痰,痰與氣相搏,產生各種症狀,例如呼吸急促、心悸乏力、自汗、四肢浮腫、食慾不振、心煩意亂、坐立不安。 藥材包括:半夏(用湯洗過七次)、竹茹、枳實(用麩炒過,去瓤,各二兩)、橘紅(去白,三兩)、甘草(炙烤過,一兩)、白茯苓(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五片,紅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渣,飯前服用。 《得效》的十味溫膽湯,功效相同,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入酸棗仁、遠志、北五味子、熟地黃、條參。(《金匱翼》去掉了五味子。) 《經驗秘方》的溫膽湯,可以安定心神,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去掉竹茹,加入遠志、酸棗仁。(可以參考《傷寒·驚悸》相關的內容。)
茯苓飲子,治療因痰飲積聚在心胃而引起的心悸不止。 藥材包括:赤茯苓(去皮)、半夏(用湯泡過七次)、茯神(去木)、橘皮(去白)、麥門冬(去心,各一兩)、沉香(不見火)、甘草(炙烤過)、檳榔(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加味四七湯,治療因心氣鬱滯,有痰而引起驚恐。 藥材包括:半夏(製過,二兩半)、白茯苓、厚朴(製過,各一兩半)、茯神、紫蘇葉(各一兩)、遠志(用薑汁浸濕後取肉焙乾)、甘草(炙烤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生薑七片,石菖蒲半寸,紅棗二枚,煎服。
薑朮湯,治療因虛弱導致停飲而引起的心悸。 藥材包括:白姜(生)、白朮、茯苓、半夏曲(各半兩)、辣桂、甘草(炙烤過,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薑、棗煎服。(這個方子是苓桂朮甘湯和小半夏湯的合方。)
移精治驗,衛德新的妻子,在旅途中住在樓上,晚上遇到強盜燒房子,驚嚇地從床上摔下來,之後每次聽到聲音,就會驚嚇倒地不省人事。家人都躡手躡腳走路,不敢發出聲音。過了一年多都沒有好轉,醫生都當作心病治療,用人參、珍珠及定志丸都沒效果。戴人看到後判斷說:驚是屬於陽,從外而入;恐是屬於陰,從內而出。驚是自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而受到驚嚇,恐是自己知道將會發生什麼而感到害怕。(《準繩》也引用了這個說法:驚是聽到聲音就受到驚嚇。恐是自己知道,例如有人要來抓你,或是不能獨自坐臥,必須有人陪伴,才不會害怕,或者晚上一定要點燈,沒有燈也會害怕。)足少陽膽經屬於肝木,膽代表勇氣,驚怕就會傷膽。於是命令兩個侍女,抓住她的雙手,讓她坐在高椅上,在她面前放一個小几。戴人說:夫人請看這裡。然後猛地用木頭敲擊小几,她被嚇了一跳。戴人說:我只是敲擊小几而已,為什麼要害怕呢?稍作休息後又敲擊,她驚嚇的程度就減緩了。又過了一會兒,連續敲擊三五次,又用杖敲門,又偷偷派人在她背後畫窗戶。漸漸地,她驚嚇的狀況就穩定下來了,並笑著說:這是什麼治療方法?戴人說:《內經》說驚者要平定,平定就是正常,平常心看待就不會再受驚嚇了。當天晚上,派人敲打她的門窗,從晚上到早上。驚,是神氣向上散發,從下面敲擊小几,是讓神氣向下收斂。過了一兩天,即使聽到打雷,她也不會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