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補齋

《衛生寶鑒》~ 補遺 (1)

回本書目錄

補遺 (1)

1. 陽證

脅熱下利。臍下熱。大便赤黃。或有腸垢者。治用仲景黃芩湯。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棗子三枚。煎至八分。服。如嘔。加半夏、生薑。

熱毒入胃。下利膿血。治用仲景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阿膠(三兩),雞子黃(二個)

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入膠煬盡小冷。納雞黃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無芍藥、雞子黃。有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肋骨下方發熱且腹瀉,肚臍下方有發熱感,大便呈現紅黃色,有時會有腸道內的髒東西。治療使用張仲景的黃芩湯。

黃芩(11.25克),芍藥(7.5克),甘草(7.5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18.75克,加入兩碗水,放入三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滿。服用。如果出現嘔吐,加入半夏和生薑。

熱毒進入胃部,導致腹瀉膿血。治療使用張仲景的黃連阿膠湯。

黃連(15克),黃芩(3.75克),芍藥(7.5克),阿膠(11.25克),雞蛋黃(兩個)

加入五升水,先煮黃連、黃芩、芍藥這三種藥材,煮到剩兩升時,去除藥渣。加入阿膠,加熱融化至微涼。放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溫服約150毫升,一天三次。另一種配方沒有芍藥和雞蛋黃,但有加入梔子仁1.87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