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花醫鏡》~ 卷二 (15)
卷二 (15)
1. 胃部
少陰不足也。玉女煎主之。黃胖面腫者。濕熱也。和中丸主之。自汗者。熱而蒸溽也。抽薪飲主之。舌黑燥渴者。胃火熾甚也。白虎湯主之。發癍疹者。火鬱而化也。初用葛根湯加牛蒡子以散之。次用犀角大青湯加石膏。或三黃解毒湯。甚則白虎湯、調胃承氣湯。呃逆不止者。
胃火上衝也。安胃飲主之。頭痛者。頭筋扛起。胃火上衝也。加味升麻湯主之。
胃部藥隊
〔補胃猛將〕白朮、黃耆、大棗〔次將〕扁豆、山藥、炙甘草、桂圓、紅棗
〔瀉胃猛將〕石菖蒲、枳實、雷丸、白芥子、萊菔子、神麯〔次將〕蘇梗、枳殼、蔓荊子、麥芽
〔涼胃猛將〕石膏、犀角〔次將〕花粉、葛根、香薷、石斛、萆薢、知母、蘆根、竹葉
〔溫胃猛將〕乾薑、高良薑、益智仁、肉豆蔻、草果、丁香、木香、胡椒、辛夷〔次將〕藿香、砂仁、白蔻仁、半夏、烏藥、煨薑、厚朴、川椒
胃部列方
枳朮丸,除脹消食。
炒枳實(一兩),炒白朮(二兩)
大陷胸湯,服小陷胸湯不效。以此治之。
大黃(六錢),芒硝(四錢),甘遂(二分五釐研沖)
小陷胸湯,治結胸少腹滿痛。手不可近。
半夏(二錢),黃連(一錢五分),栝蔞仁(大者一個杵)
和胃飲,治霍亂。
厚朴,陳皮(各二錢),乾薑(一錢),炙草(六分)
二冬湯,治上消。
天冬(二錢),麥冬(三錢),花粉,黃芩,知母(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生地八物湯,治中消。
生地,麥冬(各三錢),山藥,知母,丹皮(各一錢五分),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荷葉(二錢)
水煎服
玉女煎,治陽明有餘。少陰不足。
熟地(四錢),石膏,麥冬(各三錢),知母,牛膝(鹽水炒各一錢五分)
抽薪飲,治一切火盛。
黃芩,石斛,木通,梔子,黃柏(各二錢),枳殼,澤瀉(各一錢五分),甘草(三分)
犀角大青湯,治胃火發癍。大渴大熱。或咽痛不利。
犀角尖,大青,元參,甘草,升麻,黃芩,黃連,黃柏,人中黃,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或加石膏一兩同煎
三黃解毒湯,治火毒內盛。
黃連(二錢),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安胃飲,治胃火呃逆。
石斛,麥芽(各三錢),黃芩,澤瀉,山楂(各二錢),陳皮,木通(各一錢)
知味升麻湯,治胃火上衝。頭痛甚熾。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各一錢),石膏(三錢),薄荷(五分),加燈心二十寸
外臺茯苓飲
即異功散加枳實二錢。生薑三片。用真人參。
葛根湯,香砂六君子湯,四君子湯,逍遙散,異功散,六君子湯,和中丸,小半夏加茯苓湯,五皮飲,金匱腎氣丸,澤蘭湯,六味地黃丸,大承氣湯,平胃散,白虎湯,調胃承氣湯(以上方見卷一),歸脾湯,姜附湯(二方見心部),二陳湯(方見肝部),保和丸,香砂二陳湯(二方見脾部)
白話文:
[胃部]
胃陰不足,用玉女煎來治療。如果臉色蠟黃且浮腫,是體內濕熱,用和中丸來治療。如果容易出汗,那是因為體內有熱且濕氣重,用抽薪飲來治療。如果舌頭發黑、乾燥且口渴,那是因為胃火太旺盛,用白虎湯來治療。如果出現疹子,那是因為火氣鬱積而發,初期用葛根湯加牛蒡子來疏散,接著用犀角大青湯加石膏,或是三黃解毒湯,嚴重時則用白虎湯或調胃承氣湯。如果打嗝不止,那是胃火往上衝,用安胃飲來治療。如果頭痛,而且頭部筋脈隆起,也是胃火上衝,用加味升麻湯來治療。
胃部藥隊
- 補胃猛將: 白朮、黃耆、大棗。
- 補胃次將: 扁豆、山藥、炙甘草、桂圓、紅棗。
- 瀉胃猛將: 石菖蒲、枳實、雷丸、白芥子、萊菔子、神麯。
- 瀉胃次將: 蘇梗、枳殼、蔓荊子、麥芽。
- 涼胃猛將: 石膏、犀角。
- 涼胃次將: 花粉、葛根、香薷、石斛、萆薢、知母、蘆根、竹葉。
- 溫胃猛將: 乾薑、高良薑、益智仁、肉豆蔻、草果、丁香、木香、胡椒、辛夷。
- 溫胃次將: 藿香、砂仁、白蔻仁、半夏、烏藥、煨薑、厚朴、川椒。
胃部列方
- 枳朮丸: 可以消除脹氣、幫助消化。藥材組成:炒枳實(一兩)、炒白朮(二兩)。
- 大陷胸湯: 用於小陷胸湯無效的情況,治療胸腹部脹滿疼痛。藥材組成:大黃(六錢)、芒硝(四錢)、甘遂(二分五釐,磨粉沖服)。
- 小陷胸湯: 治療胸部脹痛,腹部脹滿疼痛,手都不能按壓。藥材組成:半夏(二錢)、黃連(一錢五分)、栝蔞仁(大顆的一個,搗碎)。
- 和胃飲: 治療霍亂。藥材組成:厚朴、陳皮(各二錢)、乾薑(一錢)、炙甘草(六分)。
- 二冬湯: 治療上消(糖尿病上消類型)。藥材組成:天冬(二錢)、麥冬(三錢)、花粉、黃芩、知母(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 生地八物湯: 治療中消(糖尿病中消類型)。藥材組成:生地、麥冬(各三錢)、山藥、知母、丹皮(各一錢五分)、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荷葉(二錢),用水煎服。
- 玉女煎: 治療陽明經(胃經)實熱,而少陰經(腎經)不足的狀況。藥材組成:熟地(四錢)、石膏、麥冬(各三錢)、知母、牛膝(鹽水炒過,各一錢五分)。
- 抽薪飲: 治療各種火氣旺盛的狀況。藥材組成:黃芩、石斛、木通、梔子、黃柏(各二錢)、枳殼、澤瀉(各一錢五分)、甘草(三分)。
- 犀角大青湯: 治療胃火引起的發疹,口渴發熱,或咽喉腫痛。藥材組成:犀角尖、大青、元參、甘草、升麻、黃芩、黃連、黃柏、人中黃、黑山梔(各一錢五分),可以加石膏一兩一起煎。
- 三黃解毒湯: 治療體內火毒過盛。藥材組成:黃連(二錢)、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 安胃飲: 治療胃火引起的打嗝。藥材組成:石斛、麥芽(各三錢)、黃芩、澤瀉、山楂(各二錢)、陳皮、木通(各一錢)。
- 加味升麻湯: 治療胃火上衝引起的劇烈頭痛。藥材組成: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各一錢)、石膏(三錢)、薄荷(五分),加燈心草二十寸。
- 外臺茯苓飲: 類似異功散,但加上枳實二錢、生薑三片,並使用真人參。
其他方劑:
- 葛根湯
- 香砂六君子湯
- 四君子湯
- 逍遙散
- 異功散
- 六君子湯
- 和中丸
- 小半夏加茯苓湯
- 五皮飲
- 金匱腎氣丸
- 澤蘭湯
- 六味地黃丸
- 大承氣湯
- 平胃散
- 白虎湯
- 調胃承氣湯
- 歸脾湯
- 姜附湯
- 二陳湯
- 保和丸
- 香砂二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