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十四 (20)
卷之十四 (20)
1. 乳岩
青皮散,治乳岩初起如鱉棋子,不痛不癢,須趁早服之,免致年久潰爛。
青皮,甘草
上為末,用人參煎湯,入生薑汁調,細細呷之,一日夜五六次,至消乃已,年少婦人只用白湯調下。
十六味流氣飲,治乳岩。
當歸,川芎,白芍,黃耆,人參,官桂,厚朴,桔梗,枳殼,烏藥,木通,檳榔,白芷,防風,紫蘇,甘草
上銼一劑,水煎,食遠臨臥頻服,外用五灰膏去其蠹肉,生新肉,漸漸收斂。(五灰膏見痔漏門。乳岩之病,大都生於鬱氣,蓋肝主怒,其性條達,鬱而不舒,則曲其挺然之質,乳頭屬厥陰經,其氣與痰時為積累,故成結核,茲以風藥從其性,氣藥行其滯,參、耆、歸、芍以補氣血,官桂血藥以和血脈,且又曰木得桂而枯,乃伐木之要藥,其不定分兩者,以氣血有厚薄,病邪有淺深,又欲人權輕重也),乳癰加青皮。
益氣養榮湯,治抑鬱及勞傷血氣,頸項兩乳或四肢腫硬,或軟而不赤不痛,日晡微熱,或潰而不斂,並皆治之。
人參,白朮(炒,各二錢),茯苓,陳皮,貝母,香附子,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黃(酒拌),芍藥(炒),桔梗,甘草(炒,各一錢)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此方以六君子湯去半夏加貝母,合四物湯,外加香附黃耆桔梗者也,為調理之劑)。胸痞,減人參、熟地黃各三分;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人參、黃耆;膿多,加川芎、當歸;膿不止,加人參、黃耆、當歸;肌肉遲生,加白蘞、官桂。
木香餅,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或閃朒,及風寒所傷作痛,並效。
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上木香為末,地黃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處,以熱熨火熨之。
白話文:
[乳岩]
青皮散,治療乳岩初期,像鱉棋子大小,不痛不癢的情況,必須趁早服用,以免拖久潰爛。
藥材:青皮、甘草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人參煎湯,加入生薑汁調和,慢慢啜飲,一天服用五、六次,直到腫塊消失為止。年輕婦女則可以用白開水調服。
十六味流氣飲,治療乳岩。
藥材:當歸、川芎、白芍、黃耆、人參、肉桂、厚朴、桔梗、枳殼、烏藥、木通、檳榔、白芷、防風、紫蘇、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成一劑,用水煎煮,在飯後睡前頻繁服用。外用五灰膏去除腐肉,促進新肉生長,逐漸使傷口癒合。(五灰膏的配方請參考痔瘡漏瘡的章節。)乳岩這種病,大多是因為情緒鬱悶導致的,因為肝臟主導情緒,它的性質是條達舒暢,如果鬱悶而無法舒展,就會扭曲它原本的性質。乳頭屬於厥陰經,它的氣和痰會時常累積,所以形成腫塊。這個方子利用風藥來順應它的性質,用氣藥來疏通行氣的阻滯。人參、黃耆、當歸、白芍用來補氣血,肉桂是血藥用來調和血脈,而且又說木頭得到肉桂就會枯萎,所以是削弱腫塊的重要藥材。至於藥材沒有固定劑量,是因為每個人的氣血有厚薄,病邪有深淺,也是希望人們可以根據情況調整用量。)如果乳癰(乳房膿腫)可以加入青皮。
益氣養榮湯,治療因為憂鬱或勞累而傷到氣血,導致頸部、兩側乳房或四肢出現腫硬,或軟而不紅不痛,傍晚有輕微發熱,或潰爛卻無法癒合等情況。
藥材:人參、炒白朮(各二錢)、茯苓、陳皮、貝母、香附子、酒拌當歸、川芎、鹽水拌炒黃耆、酒拌熟地黃、炒芍藥、桔梗、炒甘草(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成一劑,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飯後服用。(這個方子是由六君子湯去掉半夏,加入貝母,再結合四物湯,另外加上香附子、黃耆、桔梗而成,是用來調理身體的藥方。)如果胸悶,就減少人參、熟地黃各三分;如果口乾,就加入五味子、麥門冬;如果時冷時熱,就加入柴胡、地骨皮;如果膿液清稀,就加入人參、黃耆;如果膿液多,就加入川芎、當歸;如果膿液不止,就加入人參、黃耆、當歸;如果肌肉生長遲緩,就加入白蘞、肉桂。
木香餅,治療各種氣滯造成的腫塊,無論是疼痛或抽搐,以及因為風寒所傷引起的疼痛,都有效果。
藥材: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將木香磨成粉末,將生地黃搗成泥狀,再混合均勻,根據患處的大小做成餅狀,敷在腫塊處,再用熱物熨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