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

1. 蓐勞

大全,云:產後蓐勞者,此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復,不滿日月,氣血虛羸,將養失所(蓐勞二說,總起於產蓐,然一挾外感,一由七情,其或兼內傷飲食泄瀉,與夫瘀血未淨者皆有之,不可不別也),而風冷客之,風冷搏於氣血,則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顏色憔悴,食飲不消,風冷邪氣,兩感於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乾,遂覺頭昏,百節疼痛,榮衛受於風邪,流注臟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則蓐勞之候也。

又曰:婦人因產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思慮,致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疼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薛氏,曰:按前證當扶養正氣為主,(大主意)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乾,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若因中氣虛而口乾頭暈,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參、術;若因肝腎虛弱而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若因脾虛血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加白朮;若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而作,當補脾胃(數語盡之)。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仍參虛損發熱方論主治。

汪氏治一婦產未滿月,因怒氣血流如水,三日方止,隨又勞若,四肢無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熱,口乾,五心如炙,諸醫皆用柴、芩、薄荷之類,其熱愈熾。診其脈弦大無力,此蓐勞也,以四物湯一兩,入胡黃連、秦艽、青蒿各半錢,數服熱退身涼,後以黃連八珍丸一料而安。

(按弦大無力,則似於革矣,革屬於虛,非胡連所治,如果胡連能治,必非無力也,請詳之)

白茯苓散,治產後蓐勞,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

白茯苓(一兩),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炒),黃耆,人參,桂心(各半兩)

上先以水三盞入豬腰一雙,姜三片,棗三枚,煎至二盞,去三物,入前藥半兩,煎一盞,去滓,食前分溫三服。(即十全大補之變,所少者白朮甘草,然以茯苓為君,豬腰為佐者,心腎交,寒熱愈也)

黃耆建中散,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或惡寒腹痛。

黃耆(炒),肉桂(各一兩),白芍(炒,二兩),甘草(炒,七錢)

上銼,每服五錢,用棗姜,水煎服,日二三次,虛甚加附子。(所謂建中者,建中土也,芍藥甘草,易老為有甲己化土之象,加肉桂,以治脈弦虛寒腹痛;加黃耆,益表氣以助中氣之虛。)

當歸建中散,治產後勞傷,虛羸不足,腹中疼痛,呼吸少氣,小腹拘急,痛連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產訖直至月滿,一日三服,令人身壯強健。(此方專治氣血虛寒所生諸症,加之飴糖,乃建中之良法)

白話文:

[蓐勞]

《醫學大全》提到:產後發生蓐勞,是因為生產後不久,身體氣血虛弱,飲食還沒恢復正常,不到一個月,氣血就已經很虛弱。如果沒有好好調養(蓐勞的原因有兩種,都跟產後有關,一種是感冒,另一種是情緒問題,有時還會同時發生內傷、飲食不當、腹瀉,或是惡露沒有排乾淨,這些都不能忽略),這時如果又感受風寒,風寒侵入氣血,就不能溫暖皮膚,導致身體虛弱疲勞、忽臥忽起、面容憔悴、食慾不振。風寒邪氣如果同時侵犯肺部,肺受到輕微寒氣,就會咳嗽口乾、頭暈、全身關節疼痛。風邪侵入身體的防禦系統,流竄到各個臟腑,症狀會反覆發作,時常有盜汗,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背部和胸部感到煩悶,四肢無力,身體沉重到躺在床上,這就是蓐勞的表現。

另外也說:婦女因為生產調理不當,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大,導致身體虛弱,呼吸急促、忽冷忽熱、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多、腹部絞痛,這種情況也叫做蓐勞。

薛氏認為:治療上述症狀應該以扶正氣為主,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當歸。如果脾肺氣虛又咳嗽口乾,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門冬和五味子;如果因為中氣虛弱而口乾頭暈,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蔓荊子;如果肝經血虛而肢體疼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和白朮;如果因為肝腎虛弱而自汗盜汗、忽冷忽熱,可以用六味丸加上五味子;如果因為脾虛血弱、肚子痛、月經不調,可以用八珍湯加倍白朮;如果因為脾虛血燥、皮膚搔癢,可以用加味逍遙散。總之,這個病多半是因為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導致全身經絡疲勞,應該要補養脾胃。只要飲食正常,精氣就能夠正常運作,各個臟腑都有依靠,病自然就會好。也可以參考虛損發熱的相關論述來治療。

汪氏曾治療一位產後未滿月的婦人,因為生氣導致出血如水,三天後才停止。之後又過度勞累,四肢無力,睡覺時出汗,下午發熱,口乾,手心腳心發熱,許多醫生都用柴胡、黃芩、薄荷等藥物,結果發熱反而更嚴重。檢查她的脈象弦大無力,這是蓐勞,就用四物湯一兩,加上胡黃連、秦艽、青蒿各半錢,服用幾次後熱就退了,身體也涼了,後來再用黃連八珍丸就痊癒了。

(這裡提到脈象弦大無力,其實很像革脈,革脈代表虛證,不是胡黃連可以治療的。如果胡黃連能治,脈象一定不會是無力的。請仔細辨別。)

白茯苓散,可以治療產後蓐勞引起的頭部、眼睛、四肢疼痛,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的症狀。

藥方組成:白茯苓(一兩)、當歸、川芎、熟地黃、炒白芍、黃耆、人參、桂心(各半兩)。

用法:先用水三碗,放入豬腰一對,生薑三片,紅棗三枚,煎到剩二碗,把豬腰等取出。再放入藥材半兩,煎到剩一碗,去渣,在吃飯前溫服,分三次服用。(這個方子其實是十全大補湯的變方,只是少了白朮和甘草,而以茯苓為主要藥材,豬腰為輔助,可以讓心腎相互協調,寒熱症狀就會痊癒。)

黃耆建中散,可以治療產後各種虛弱不足,發熱或者惡寒腹痛。

藥方組成:炒黃耆、肉桂(各一兩)、炒白芍(二兩)、炒甘草(七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紅棗、生薑,用水煎服,一天服用兩三次。如果虛弱嚴重,可以加附子。(這個方子中的「建中」是指建立中土,芍藥和甘草有甲己化土的現象,加上肉桂來治療脈弦虛寒腹痛,加上黃耆來益氣,幫助中氣恢復。)

當歸建中散,可以治療產後勞損、虛弱不足、腹中疼痛、呼吸短促、小腹拘急、疼痛連到腰背、時常自汗、食慾不振。從生產結束到滿月,每天服用三次,可以使身體強壯健康。(這個方子專門治療氣血虛寒引起的各種症狀,加上飴糖是很好的補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