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十二 (8)
卷之十二 (8)
1. 恍惚
大全,云:產後中風恍惚者,由心主血,血氣通於榮衛臟腑,遍行經絡,產則血氣俱傷,五臟皆虛,榮衛不足,即為風邪所乘,則令心神恍惚不定也。(自不語至恍惚等症,有謂氣血虛,有謂敗血入心,有謂風邪所乘,一皆名為心風。然此風從何來,當從何治,前人亦未之悉,但言治痰治風,而丹溪立齋則以大補氣血為主,各有所見,在臨症酌用可也)
薛氏,曰:前證當大補血氣為主,而佐以後方為善,蓋風為虛極之假象也,固其本源,諸病自退,若專治風,則速其危矣。
一產婦患前證,盜汗自汗,發熱晡熱,面色黃白,四肢畏冷,此氣血俱虛(以虛中之火,故用如是耳),用八珍湯不應,更用十全大補加味歸脾二湯始應。後因勞怒,發厥昏憒,左目牽緊,兩唇抽動,小便自遺,余謂肝火熾盛,用十全大補加鉤藤山梔而安,再用十全大補湯、辰砂遠志丸而愈。
千金方,治產後暴苦心悸不定,言語錯亂恍惚,皆因心虛所致。
茯苓(三兩),芍藥(二兩),當歸,桂心(蓋古方恆以桂為補,今之治者又畏其太熱,反以傷血,遵古法今,所當因病制宜也),甘草(各一兩),麥冬(去心,一升),生薑(一兩半),大棗(三十枚)
上為散,用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分作二服。
經效方,療產後心虛忪悸,志意不定,煩躁恍惚。(此涼心之劑,心熱者宜之)
茯神,當歸,芍藥,人參,麥門冬(去心),酸棗仁(炒),黃芩,甘草,白鮮皮(各二兩),大棗(七枚)
上為粗末,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溫服。
琥珀散,治產後中風,恍惚語澀,心神煩悶,四肢不隨。
琥珀(另研),茯神(去木,各一兩),遠志(去心),石菖蒲,人參,黃耆,麥門冬(去心),川芎,赤芍,防風,獨活,桑寄生,羚羊角屑(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溫服,不拘時。(真產後中風者宜之,若曰虛風所為,則不宜用風藥)
遠志散,治產後中風,心神恍惚,言語錯亂,煩悶,睡臥不安。(此與前方不甚遠,而且加桂心,故非真中風者不敢用。丹溪有云:北方之人,真中風者恆有之,南方之人,皆是痰生熱,熱生風,且如恍惚錯亂,煩悶不安,皆熱也,何敢用焉)
遠志(去心),防風(去蘆,各一兩),當歸,茯神(去木),棗仁(炒),麥冬(去心),桑寄生,羚羊角屑,獨活(去蘆),桂心(各七錢半),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天麻丸,治產後中風,恍惚語澀,四肢不隨。
天麻,防風(去蘆),羌活(去蘆),硃砂(水飛,各一兩),殭蠶(炒,七錢半),乾蠍(炒),五靈脂(炒),白附子(炮,各半兩),雄雀糞(炒),牛黃(另研,各二錢半)
白話文:
恍惚
《醫學大全》說:產後中風出現恍惚,是因為心臟主管血液,血液運行於全身臟腑,遍布經絡。生產時會導致氣血兩傷,五臟虛弱,使得身體的榮衛之氣不足。這時風邪容易入侵,導致心神恍惚不定。(對於產後不說話到恍惚等症狀,有人認為是氣血虛弱,有人認為是敗血進入心臟,有人認為是風邪侵入,都統稱為心風。但是這種風從哪裡來,應該如何治療,前人並沒有詳細說明,只是說要治療痰和風。而朱丹溪和李時珍則認為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各自有不同的見解,臨床上可以根據情況酌情使用。)
薛氏說:前面提到的症狀應當以大補氣血為主,並輔以其他方法才能有效,因為風是虛弱到極致的假象,只要固本培元,各種疾病自然會消退。如果只專注於治療風邪,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
曾經有一位產婦患有上述症狀,出現盜汗、自汗、發熱(尤其是午後發熱)、面色黃白、四肢冰冷,這是氣血雙虛的表現。(因為虛而產生火熱,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使用八珍湯沒有效果,後來改用十全大補湯加上加味歸脾湯才有效。之後因為勞累和生氣,導致發厥昏迷,左眼抽動,嘴唇顫抖,小便失禁。我認為這是肝火過旺,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鉤藤和山梔子才得以平穩,再使用十全大補湯和辰砂遠志丸才痊癒。
《千金方》記載,治療產後突然出現心悸不安、言語錯亂、精神恍惚,都是因為心虛所導致的。
藥方:茯苓(三兩)、芍藥(二兩)、當歸、桂心(古方常把桂當作補藥,現在的醫生卻害怕它太過溫熱,反而會傷血,所以要遵循古法,並根據病情靈活調整),甘草(各一兩)、麥冬(去心,一升)、生薑(一兩半)、大棗(三十枚)
將以上藥材研成散劑,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
《經效方》記載,治療產後心虛悸動、精神不定、煩躁恍惚。(這個方子是清心火的藥劑,適合心火旺盛的人。)
藥方:茯神、當歸、芍藥、人參、麥門冬(去心)、炒酸棗仁、黃芩、甘草、白鮮皮(各二兩)、大棗(七枚)
將以上藥材研成粗末,用水二升煮至七合,去除藥渣,溫服。
《琥珀散》,治療產後中風,出現恍惚、言語不清、心神煩悶、四肢不聽使喚。
藥方:琥珀(另研)、茯神(去木,各一兩)、遠志(去心)、石菖蒲、人參、黃耆、麥門冬(去心)、川芎、赤芍、防風、獨活、桑寄生、羚羊角屑(各半兩)、炙甘草(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溫服,不限時間。(這個方子適合真正的產後中風,如果只是因為虛弱引起的“虛風”,則不宜使用這些祛風藥。)
《遠志散》,治療產後中風,出現心神恍惚、言語錯亂、煩悶、睡眠不安。(這個方子與前一個方子很相似,而且加入了桂心,所以不是真正中風的人不能使用。朱丹溪說:北方人,真的會得中風,而南方人,多是痰生熱,熱生風,比如出現恍惚錯亂、煩悶不安,都是因為熱引起的,怎麼敢使用這些溫熱的藥呢?)
藥方:遠志(去心)、防風(去蘆,各一兩)、當歸、茯神(去木)、炒酸棗仁、麥門冬(去心)、桑寄生、羚羊角屑、獨活(去蘆)、桂心(各七錢半)、炙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天麻丸》,治療產後中風,出現恍惚、言語不清、四肢不聽使喚。
藥方:天麻、防風(去蘆)、羌活(去蘆)、水飛朱砂(各一兩)、炒殭蠶(七錢半)、炒全蠍、炒五靈脂、炮白附子(各半兩)、炒雄雀糞、另研牛黃(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糯米飯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薄荷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辰砂遠志丸》,治療產後中風,具有消風化痰、安神定驚的功效。
藥方:辰砂、甘草煮遠志肉、石菖蒲、人參、茯神(去木,各五分)、川芎、山藥、麥門冬(去心)、細辛、天麻、半夏、南星、白附子、鐵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成末,用薑汁煮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小,再用朱砂包裹,每次服用三十丸,晚上睡覺時用生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