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十 (5)
卷之十 (5)
1. 論胎死腹中
準繩,云:產難子死腹中者,多因驚動太早,或觸犯禁忌,致令產難,胞漿已破,無血養胎,枯涸而死故也。須驗產母舌,若青黑,其胎死矣,當下之。
大法寒者,熱以行之;熱者,涼以行之;燥者,滑以潤之;危急者,毒藥下之。
一穩婆之女,勤苦負重,妊娠腹中陰冷重墜,口中甚穢,余意其胎必死,令視其舌,果青黑,與朴硝半兩許服之,隨下穢水而愈。(其有用攻擊之藥而無益者,以產母之本氣竭而神不使也,宜補之)
一婦胎死,服朴硝而下穢水,肢體倦怠,氣息奄奄,用四君為主,佐以四物、薑、桂調補而愈。(愚意虛劇者,朴硝同補劑下之,何如)
白話文:
關於胎兒死在腹中的情況,通常是因為孕婦太早受到驚嚇,或觸犯了某些禁忌,導致生產困難。羊水破了之後,沒有血液供應胎兒,胎兒就會因為乾枯而死。必須檢查孕婦的舌頭,如果舌頭呈現青黑色,就代表胎兒已經死亡,應該要趕快將胎兒取出。
治療的大原則是:如果是寒症導致的,就用熱藥來疏通;如果是熱症導致的,就用涼藥來疏通;如果是乾燥導致的,就用滑潤的藥來滋潤;如果是危急的情況,就用藥性強烈的藥物來促使胎兒排出。
有一個接生婆的女兒,因為勤勞又勞累,懷孕後覺得肚子陰冷、沉重下墜,嘴巴裡的味道也很難聞。我認為她肚子裡的胎兒必定已經死亡,要她伸出舌頭檢查,果然呈現青黑色,於是給她吃了半兩左右的朴硝,接著就排出污穢的水而痊癒了。(有些人使用攻伐的藥物卻沒有效果,是因為產婦的元氣已經耗竭,精神無法支撐,應該要給予補益。)
有一個婦人胎兒死在腹中,吃了朴硝之後排出污穢的水,但身體卻非常疲倦,呼吸微弱。於是給她服用以四君子湯為主的藥方,再搭配四物湯、生薑、桂枝來調養補氣,最後痊癒了。(我認為如果虛弱的狀況很嚴重,那麼朴硝應該和補藥一起服用,效果會更好。)
2. 臨產脈法
(附驗看生死法)
脈經,云:懷妊六七月,脈實大牢強弦緊者生,沉細者死。脈勻細易產,大浮緩氣散難產。
脈訣,云:欲產之婦脈離經,沉細而滑也同名,夜半覺痛應分誕,來朝日午定知生。身重體熱寒又頻,舌下之脈黑復青,反舌上冷子當死,腹中須遺母歸冥。面赤舌青細尋看,母活子死定應難,唇口俱青沫又出,母子俱死總教棄;面青舌赤沫出頻,母死子活定知真。不信若能看應驗,尋之賢哲不虛陳。
白話文:
懷孕六七個月時,如果脈象呈現有力、大而堅實、強硬、像弓弦般緊繃,表示胎兒是活的;如果脈象沉細微弱,則表示胎兒可能死亡。脈象均勻細微的孕婦容易生產,脈象大而浮散、氣息渙散的孕婦則生產困難。
快要生產的婦女,脈象會脫離常規,變得沉細而滑,這是相同的特徵。如果婦女在半夜感到疼痛,就應該準備迎接生產;如果在隔天早上或中午生產,則可以確定母子平安。生產時如果孕婦感到身體沉重、發熱,卻又頻繁感到寒冷,舌頭下方的脈絡呈現黑色或青色,如果舌頭反而感覺寒冷,表示胎兒可能已經死亡,腹中胎兒如果沒有順利產出,則母親也將死亡。如果孕婦面色赤紅、舌頭青紫,仔細觀察之後,會發現是母親存活,但胎兒已經死亡,這情況很難處理。如果孕婦嘴唇和口部都呈現青色,並且口吐白沫,表示母子都會死亡,應當放棄治療。如果孕婦面色青紫、舌頭赤紅,並且頻繁口吐白沫,則表示母親死亡,但胎兒是活的。如果不相信這些說法,可以觀察驗證,這些都是賢哲們經驗累積的真實論述。
3. 臨月束胎
束胎丸,胎瘦易生,服至產則已。
白朮,枳殼(去穰麩炒,各等分)
上為末,燒飯丸如桐子大,入月,一日食前服三五十丸,溫水下。(燒飯用荷葉煎湯更妙)
達生散,孕至八九個月內,服十數帖,甚好,易產。
大腹皮(三錢),人參,陳皮,紫蘇莖葉(各五分),歸身尾,白朮(各一錢),白芍藥(炙,一錢),甘草(炙,二錢)
上切作一服,入青蔥五葉,黃楊腦七個,(即黃楊樹葉梢,見食少胎瘦者,不須用。)水煎服。或加枳殼、砂仁。春加川芎。夏加黃芩。秋加澤瀉。冬加砂仁。氣虛倍參、術。氣實加香附、陳皮。血虛加當歸、地黃。形實倍紫蘇。性急多怒,加黃連、柴胡。熱甚加黃芩。濕痰加滑石、半夏。食積加山楂。食後易飢,倍黃楊腦。腹痛加木香、官桂。(加法俱妙甚)
又方,第九個月服。(即束胎丸變法也,若氣血不足者,當再酌之)
酒芩(酒炒,一兩,虛弱人不宜涼藥者減半),白朮(一兩),枳殼(麩炒),滑石(各七錢半,臨月十日前用,小便多者,減此一味)
上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熱湯下。氣實人宜服,多則恐損元氣。
滑胎枳殼散,妊孕七八個月,常宜服,滑胎易產。湖陽公主每產累日不下,南山道人進此方。
商州枳殼(麩炒,二兩),粉甘草(炙,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百沸湯點服,日三服。(兩方兼服固妙,然與氣虛者非宜),溫隱居加當歸、廣木香各等分。許學士云:枳殼性苦寒,若單服之,恐有胎寒、胎痛之疾,以地黃、當歸蜜丸,佐之可也,名內補丸。蓋枳殼散破氣有餘,而內補丸補血不足也。
內補丸,治妊娠衝任脈虛,補血安胎,與枳殼散間服。
熟地黃(二兩),當歸(一兩,微炒)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或滾湯下。
張氏方,治妊娠胎肥壅隘,動止艱辛,臨月服之,縮胎易產。兼治腸中諸疾,下氣寬膈。(氣實者宜之)
枳殼(五兩),甘草(一兩半),香附子(三兩,炒去毛)
上為末,薑湯點服。如丈夫婦人,冷氣攻刺脅肋疼痛者,用蔥白三寸同煎服。婦人脾寒,血氣成塊作刺,熱酒調服。大小便不通,白牽牛湯調服。(牽牛太峻,恐非胎產所宜)
保生無憂散,治妊娠身居安逸,口厭甘肥,憂樂不常,食物不節,致胞胎肥厚,根蒂堅牢,或瘦人血少胎弱,臨蓐難產,入月服之,則易生也。
當歸,川芎,白芍藥,枳殼(麩炒),木香,甘草(炙,各一錢半),乳香(另研),血餘(燒存性,另研,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入乳香、血餘和勻,不拘時服。
神寢丸,瘦胎滑利易產,臨入月服之神效。(惟宜氣盛者,故臨月可服)
白話文:
臨月束胎
束胎丸,如果胎兒偏小容易生產,吃到生產時就可以停止服用。
成分:白朮、枳殼(去除內瓤,用麩皮炒過,兩者等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燒飯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進入懷孕最後一個月時,每天飯前服用三、五十丸,用溫水送服。(用荷葉煎湯煮飯來製作藥丸更好)
達生散,懷孕到八、九個月時,服用十幾帖效果很好,容易生產。
成分:大腹皮(三錢)、人參、陳皮、紫蘇莖葉(各五分)、當歸身尾、白朮(各一錢)、白芍藥(炙過,一錢)、甘草(炙過,二錢)
做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成一份,加入蔥白五段、黃楊腦七個(即黃楊樹葉的嫩梢,如果孕婦食慾不好、胎兒偏小,則不需要用)。用水煎服。也可以加入枳殼、砂仁。春天加入川芎。夏天加入黃芩。秋天加入澤瀉。冬天加入砂仁。氣虛時,人參和白朮的用量加倍。氣盛時,加入香附和陳皮。血虛時,加入當歸和地黃。體格強壯時,紫蘇的用量加倍。性情急躁、容易發怒時,加入黃連和柴胡。熱症嚴重時,加入黃芩。有濕痰時,加入滑石和半夏。有食積時,加入山楂。飯後容易餓時,黃楊腦的用量加倍。腹痛時,加入木香和官桂。(這些加減變化都很好)
又一藥方,在第九個月服用。(這是束胎丸的變通方法,如果氣血不足,應當再做調整)
成分:黃芩(用酒炒過,一兩,體質虛弱、不宜服用涼性藥物的人減半)、白朮(一兩)、枳殼(用麩皮炒過)、滑石(各七錢半,臨近生產十天前服用,小便多的人,減去滑石)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粥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熱湯送服。體質強壯的人適合服用,服用過多可能會損傷元氣。
滑胎枳殼散,懷孕七、八個月時,經常服用,可以幫助滑胎、容易生產。湖陽公主每次生產都拖延多日無法順利生產,南山道人獻上此方。
成分:商州枳殼(用麩皮炒過,二兩)、粉甘草(炙過,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滾開的水沖泡服用,一天三次。(兩種藥方一起服用效果更好,但是不適合氣虛的人)。溫隱居在此方中加入了當歸、廣木香,用量各等份。許學士認為:枳殼性味苦寒,如果單獨服用,可能會有胎兒寒冷、胎痛等疾病,用熟地黃、當歸製成蜜丸,輔助服用,取名為「內補丸」。因為枳殼散破氣有餘,而內補丸補血不足。
內補丸,治療妊娠期間衝脈、任脈虛弱,補血安胎,與枳殼散交替服用。
成分:熟地黃(二兩)、當歸(一兩,稍微炒過)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溫酒或滾熱的開水送服。
張氏藥方,治療妊娠期間胎兒肥大、造成身體擁擠,行動困難,臨近生產時服用,可以縮小胎兒,容易生產。兼能治療腸道疾病,降氣寬胸。(體質強壯的人適合服用)
成分:枳殼(五兩)、甘草(一兩半)、香附子(三兩,炒過去除毛)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湯沖服。如果丈夫或婦人,因寒氣侵襲導致脅肋疼痛,可以用蔥白三寸一同煎服。婦人脾寒,導致血氣凝結成塊引起刺痛,可以用熱酒調服。大小便不通暢,用牽牛子湯調服。(牽牛子藥性太猛烈,恐怕不適合孕產婦服用)
保生無憂散,治療妊娠期間生活安逸、厭食肥膩食物、心情時好時壞、飲食不節制,導致胎兒肥大,胎盤堅硬牢固;或者體質瘦弱、血氣不足導致胎兒虛弱,臨產時難產。在懷孕最後一個月服用,可以幫助順利生產。
成分:當歸、川芎、白芍藥、枳殼(用麩皮炒過)、木香、甘草(炙過,各一錢半)、乳香(另外研磨)、血餘(燒成灰,另外研磨,各五分)
做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份,用水煎煮,加入乳香和血餘攪拌均勻,不拘時間服用。
神寢丸,縮小胎兒、幫助滑胎、容易生產,臨近生產時服用效果神奇。(只適合氣盛的人,所以臨近生產時可以服用)
成分:通明乳香(半兩,另外研磨)、枳殼(用麩皮炒過,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