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九 (6)
卷之九 (6)
1. 中風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豆淋酒送下,食前服。
白朮酒,治妊娠中風口噤,語言不得。
白朮(一兩半),獨活(一兩),黑豆(一合,炒)
上細銼,以酒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四服。口噤者,拗口灌之,得汗即愈。
醋艾熨法,治妊娠因感外風,如中風狀,不省人事。(此方中寒、中風俱妙)
熟艾三兩,陳米醋炒令極熱,以綿帛裹熨臍下,良久即省。
白話文:
中風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混合搗打三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豆淋酒送服,飯前服用。
白朮酒
此方治療懷孕期間中風導致的口噤,無法言語的狀況。
使用白朮(一兩半)、獨活(一兩)、黑豆(一合,炒過)。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三升酒煎煮至剩下一升半,去除藥渣,溫熱後分四次服用。如果患者口噤,就掰開嘴灌入藥汁,服藥後出汗就會好轉。
醋艾熨法
此方治療懷孕期間因感受外來風邪,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導致不省人事。(此方對於寒邪、風邪引起的症狀都有效)
使用熟艾三兩,用陳年米醋翻炒至極熱,用棉布包裹後熨燙在肚臍下方,過一段時間患者就會清醒。
2. 風痙(即子癇)
大全,云:妊娠體虛受風,而傷太陽之經絡,後復遇風寒相搏,發則口噤背強,名之曰痙。又云痙,其候冒悶不識人,須臾自醒,良久復作,謂之風痙,一名子癇,一名子冒,甚則反張。
薛氏,曰:前證若心肝風熱,用鉤藤湯;肝脾血虛,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加味歸脾湯;氣逆痰滯,紫蘇飲;肝火風熱,鉤藤散;脾郁痰滯,二陳、薑汁、竹瀝。若兼證相雜,當參照子煩門。
丹溪治一婦人,懷妊六月發癇,手足揚直,面紫黑色,閤眼涎出,昏憒不省人事,半時而醒,醫與震靈丹五十餘帖,其疾時作時止,無減證,直至臨產方自愈,產一女,蓐中子母皆安。
次年其夫疑丹毒必作,求治之,診其脈,浮取弦,重取澀,按至骨,則沉實帶數,時正二月,因未見其癇發症狀,未敢與藥,意其舊年癇發時乃五月,欲待其時,度此疾必作,當審證施治。至五月半,其疾果作,皆是午巳兩時,遂教以自制防風通聖散,用甘草,加桃仁多紅花少,或服或嘔,至四五十劑,疾漸疏而輕,後發為疥而愈。
(以防風通聖散、桃仁、紅花治之者,為浮為風,弦為飲,澀為瘀血,沉實為有餘,數為熱也,觀發疥而愈,知此藥之妙)
羚羊角散,治妊娠冒悶,角弓反張,名曰子癇風痙。
羚羊角(鎊),獨活,酸棗仁(炒),五加皮,薏苡仁(炒),防風,當歸(酒浸),川芎,茯神(去木),杏仁(各五分),木香,甘草(各二分)
上㕮咀,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葛根湯,療妊娠臨月,因發風痙,忽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少醒復發,名曰子癇。
葛根,貝母(去心),牡丹皮,防風,當歸,川芎,官桂,白茯苓,澤瀉,甘草(各二兩),獨活,石膏(碎),人參(各三兩)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煎服。貝母令人易產,若未臨月者,以升麻代之(升麻代貝母人所未信)。忌海藻、菘菜、酢物。此方犯桂與牡丹,不如羚羊角散之安。
芎活湯,治子癇,兼用產後逐惡血,下胞衣。(以風為主)
川芎,羌活(各等分)
上銼,水煎,入酒少許,溫服。
羌活酒,治妊娠中風痙,口噤,四肢強直,角弓反張。(此方甚佳,可通雜癥)
羌活(去蘆,一兩半),防風(去蘆,一兩),黑豆(一合,去皮)
上前二味㕮咀,好酒五升,浸一宿,每服用黑豆一合,炒令熱,投入藥酒一大盞,候沸即住,去滓,分兩服灌之。
白話文:
《醫學大全》說:懷孕時身體虛弱,感受風邪,傷了太陽經脈,之後又遇到風寒侵襲,發病時會出現口緊閉、背部僵硬的症狀,這就叫做痙病。又說,痙病發作時,會出現昏迷、不認識人,過一會兒又清醒,然後又再次發作,這叫做風痙,也叫做子癇,又叫子冒,嚴重時會出現身體反弓的狀況。
薛氏說:以上這些症狀,如果是心肝有風熱,要用鉤藤湯;如果是肝脾血虛,要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肝脾鬱悶生氣,要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氣逆痰滯,要用紫蘇飲;如果是肝火風熱,要用鉤藤散;如果是脾虛痰滯,要用二陳湯加上薑汁、竹瀝。如果同時出現多種複雜的症狀,應該參考子煩門的治療方法。
朱丹溪曾經治療一位懷孕六個月的婦人,她突然發作癲癇,手腳伸直、面色紫黑,閉著眼睛流口水,昏迷不省人事,過半個時辰才醒來。醫生給她開了震靈丹,吃了五十多帖,病情時好時壞,沒有減輕,一直到臨盆才自己痊癒,生下一個女兒,母女平安。
第二年,她的丈夫懷疑丹毒會再次發作,來找朱丹溪治療。朱丹溪診脈,發現脈象浮取弦脈,重取澀脈,按到骨頭則沉實帶數,當時正是二月,因為沒有看到她癲癇發作的症狀,所以沒有立刻給藥。朱丹溪猜想她去年癲癇發作是在五月,想等時間到了再觀察,如果真的發作,再根據症狀來用藥。到了五月中旬,果然癲癇發作了,而且都是在午時和巳時發作。朱丹溪於是教她自己製作防風通聖散,用甘草,加入多一些的桃仁和少許的紅花,服用之後,有時會吐出來。吃了四五十劑後,癲癇發作的頻率和程度都減輕了,後來皮膚上長了疥瘡就痊癒了。
(用防風通聖散、桃仁、紅花來治療,是因為脈象浮為風,弦為有飲,澀為有瘀血,沉實為有餘,數為有熱。觀察到她發了疥瘡才痊癒,就知道這個藥方的奧妙之處。)
《羚羊角散》這個藥方,可以治療懷孕時出現的昏迷、身體反弓,這種病症叫做子癇風痙。
羚羊角(磨粉)、獨活、酸棗仁(炒)、五加皮、薏苡仁(炒)、防風、當歸(用酒浸泡)、川芎、茯神(去掉木頭)、杏仁(各五分)、木香、甘草(各二分)。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服。
《葛根湯》這個藥方,治療懷孕快要生產時,因為風邪引起的痙攣,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嘔吐、頭暈,稍微清醒又再次發作,這種病叫做子癇。
葛根、貝母(去掉心)、牡丹皮、防風、當歸、川芎、官桂、白茯苓、澤瀉、甘草(各二兩)、獨活、石膏(打碎)、人參(各三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八錢,用水煎服。貝母可以幫助孕婦順利生產,如果還沒到臨產的時候,可以用升麻代替(用升麻代替貝母,一般人不太相信)。忌吃海藻、菘菜、酸性食物。這個藥方用了桂和牡丹皮,不如羚羊角散安全。
《芎活湯》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子癇,同時也可以用在產後排出惡露,幫助胎盤順利娩出。(主要針對風邪引起的子癇)
川芎、羌活(等量)。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加入少許酒,溫服。
《羌活酒》這個藥方,治療妊娠時感受風邪引起的痙攣,症狀為口噤、四肢僵硬、身體反弓。(這個藥方很好,可以治療多種複雜的症狀)
羌活(去掉蘆頭,一兩半)、防風(去掉蘆頭,一兩)、黑豆(一合,去掉皮)。
將前兩味藥切碎,用好酒五升浸泡一晚,每次服用時,用黑豆一合炒熱,投入藥酒一大盞,煮沸後立刻停止,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