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八 (1)
卷之八 (1)
1. 惡阻
惡阻,謂嘔吐、噁心、頭眩、惡食、擇食是也。
千金方,云:凡婦人虛羸,血氣不足,腎氣又弱,或當風飲冷太過,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所謂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來,顏色肌膚如常,但苦沉重憒悶,不欲飲食,又不知其患所在,脈理順時平和,則是欲有娠也,如此經二月日後,便覺不通,則結胎也。阻病者,患心中憒憒,頭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執作,惡聞食氣,欲啖鹹酸果實,多臥少起,世謂惡食(惡阻俗謂病兒,然亦間有不病者,又不拘於強弱,此何以故?即俗所謂胎氣好)。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劇吐逆,不能自勝舉也,此由經血既閉,水潰於臟,臟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也。血脈不通,經絡痞澀,則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也,覺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湯數劑,後將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體強氣壯,力足養胎,母便健矣。
大全,云:妊娠稟受怯弱,便有阻病,其狀顏色如故,脈息和順,但覺肢體沉重,頭目昏眩,擇食,惡聞食氣,好食鹹酸,甚者或作寒熱(惡阻亦有寒熱,不可不知),心中憒悶,嘔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巢氏謂之惡阻,但證有輕重耳,輕者不服藥亦不妨,重者須以藥聞之,《千金方》以半夏茯苓湯、茯苓丸專治阻病,然此二藥,比來少有服者,以半夏有動胎之性。蓋胎初結,慮其易散,不可不謹也;張仲景《傷寒論》,有用黃龍湯者,小柴胡湯中去半夏是也;此蓋為妊娠而設焉;王子亨則有白朮散;《局方》則有人參丁香散;楊振則有人參橘皮湯;齊士明則有醒脾飲,(醒脾二字足以盡之也)皆不用半夏,用之多效。
李茂翁,云:若左脈弱而嘔,服諸藥不止者,當服理血歸原藥則愈。經云無陰則嘔是也。薛氏云:前證若中脘停痰,用二陳藥加枳殼,若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枳殼;若脾胃虛弱,用異功散;若胃氣不足,用人參橘皮湯;兼氣惱,加枳殼;胸脅痞悶,更加蘇梗;脅痛,再加柴胡;若飲食少思,用六君子加紫蘇、枳殼;頭暈體倦,用六君子湯;若脾胃虛弱,嘔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湯;蓋半夏乃健脾氣、化痰滯之主藥也,脾胃虛弱而嘔吐,或痰涎壅滯,飲食少思,胎不安,必用半夏茯苓湯,倍加白朮。然半夏、白朮、茯苓、陳皮、砂仁,善能安胎氣,健脾胃,予常用之驗。
半夏茯苓湯,治妊娠惡阻,嘔吐心煩,頭目眩暈,惡聞食氣,好食酸鹹,多臥少起,百節煩疼,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半夏(湯洗七次,薑汁炒黃),白朮,陳皮(各一錢),熟地黃(胸滿者去之),旋覆花(無痰涎不用),桔梗,人參,芍藥,川芎,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惡阻,指的是孕婦在懷孕初期出現的嘔吐、噁心、頭暈、厭食、挑食等現象。
《千金方》認為,虛弱的婦女,如果氣血不足、腎氣虛弱,或是因為吹風受寒、吃太多生冷食物,導致心下有痰濕,就容易在懷孕初期出現這些不適症狀。所謂的「欲有胎」是指,月經雖然還來,但臉色和皮膚看起來正常,只是覺得身體沉重、昏沉,不想吃東西,又說不出哪裡不舒服,脈象也平和,這表示可能懷孕了。如果經過一兩個月後,月經沒來,就表示已經懷孕了。而出現「阻病」的症狀時,會覺得心裡煩躁、頭暈眼花、四肢沉重、懶散不想做事,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想吃鹹酸的食物,喜歡躺著不愛動。一般人稱這種現象為「害喜」(民間又說是「病子」,但也有人懷孕時不會害喜,而且不一定體質虛弱才會這樣,這就表示是「胎氣好」)。等到三四個月後,會更加嚴重,出現嚴重的嘔吐,無法控制。這是因為月經停止後,身體的水分淤積在內臟,導致臟腑機能失調,引起心煩意亂、氣逆而嘔吐。血液循環不暢,經絡阻塞,就會四肢沉重,如果受風邪侵襲,就會頭暈。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該先服用幾帖半夏茯苓湯,之後再服用茯苓丸,以消除痰濕,食慾就會恢復。一旦可以進食,體力就會增強,有足夠的氣血來滋養胎兒,母親的身體也會變得健康。
《大全》認為,如果孕婦體質虛弱,就容易出現阻病,症狀包括:臉色如常,脈象平和,但覺得肢體沉重、頭暈眼花、挑食、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喜歡吃鹹酸的食物,嚴重時還會出現發冷發熱(害喜也可能出現忽冷忽熱,不可不知),心中煩悶、嘔吐痰水、精神恍惚。巢氏將這種現象稱為惡阻,只是症狀有輕重之分。輕微的可以不吃藥,嚴重的則需要吃藥治療。《千金方》用半夏茯苓湯和茯苓丸專門治療阻病,但現在很少人使用這兩種藥,因為半夏有動胎的可能。懷孕初期,胎兒容易不穩固,必須小心。張仲景《傷寒論》有用黃龍湯,以及小柴胡湯去除半夏的例子,這些方劑都是為孕婦設計的。王子亨則有白朮散,《局方》則有人參丁香散,楊振則有人參橘皮湯,齊士明則有醒脾飲(醒脾二字就點明了治療重點),這些方劑都不使用半夏,而且效果很好。
李茂翁認為,如果左脈虛弱而出現嘔吐,服用其他藥物無效時,應該服用理血歸原的藥物。醫經說「無陰則嘔」,就是這個道理。薛氏認為,如果上述症狀是由於中脘停滯痰濕,可以用二陳湯加枳殼;如果是飲食停滯,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枳殼;如果是脾胃虛弱,可以用異功散;如果是胃氣不足,可以用人參橘皮湯。如果是因為情緒不佳,可以加枳殼;如果是胸脅部脹悶,可以加蘇梗;如果是脅痛,可以加柴胡;如果是食慾不振,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紫蘇、枳殼;如果是頭暈體倦,可以用六君子湯;如果脾胃虛弱、嘔吐不食,可以用半夏茯苓湯。半夏是健脾化痰的主要藥物,如果脾胃虛弱導致嘔吐,或是痰涎壅滯、食慾不振、胎兒不安,就必須使用半夏茯苓湯,並加倍白朮。半夏、白朮、茯苓、陳皮、砂仁,這些藥物都能安胎氣、健脾胃,他自己經常使用,效果很好。
半夏茯苓湯,可以用來治療妊娠惡阻,包括嘔吐、心煩、頭暈眼花、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喜歡吃酸鹹的食物、喜歡躺著不愛動、全身關節疼痛、身體消瘦、有痰、胎兒不穩固等症狀。
半夏(用湯洗七次,再用薑汁炒黃)、白朮、陳皮(各一錢)、熟地黃(胸悶時可以不用)、旋覆花(沒有痰涎時可以不用)、桔梗、人參、芍藥、川芎、甘草(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