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要論》~ 論泄瀉
論泄瀉
1. 論泄瀉
疹有泄瀉者,其色黃而有沫,小便赤澀,口乾唇燥,此因肺經熱甚,未出與當出之時而瀉者,不必服藥。經雲毒以痢松,但不宜久,若回後有此泄者,是積熱移於大腸,治宜四苓散,豬苓、茯苓、白朮、澤瀉,加黃芩、黃連、木通、栝蔞仁霜。如下有紅紫色,總因熱毒留連,藥宜赤芍、大黃,行一二次,毒盡自愈,不宜多下。
切不可因其泄瀉,用訶、蔻以止之,恐其腹脹喘急而死。如首尾水瀉,小便短赤,用木通、車前利水之劑,佐以升提可也。
白話文:
如果疹子患者出現腹瀉,糞便呈現黃色且帶有泡沫,小便呈現紅色且排尿不暢,同時感到口乾、嘴唇乾燥,這是因為肺經的熱邪過於嚴重,在疹子應該發出來或正要發出來的時候就發生腹瀉,這種情況不需要吃藥。古書說,毒素會藉由腹瀉排出,但不宜讓腹瀉持續太久。如果疹子退去後又出現這種腹瀉,表示是累積的熱邪轉移到大腸,治療應該使用四苓散(包含豬苓、茯苓、白朮、澤瀉),再加入黃芩、黃連、木通、瓜蔞仁霜。如果糞便呈現紅紫色,通常是因為熱毒滯留在體內,用藥應該使用赤芍、大黃,服用一兩次讓毒素排出,就會自然痊癒,不宜過度使用瀉藥。
絕對不可以因為腹瀉就使用訶子、豆蔻等藥物來止瀉,否則恐怕會導致腹脹、呼吸困難甚至死亡。如果腹瀉從頭到尾都是水狀,小便短少且顏色紅赤,可以使用木通、車前子等利尿藥,輔以升提藥來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