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 第一卷 (31)
第一卷 (31)
1. 葳參
葳參,一名玉術。味甘、微苦,性平、微溫。入脾,補氣血,補中健脾。脾經多氣多血,故氣血雙補。脾、胃為人之總統,後天根本,灌溉經絡,長養百骸。脾、胃盛而資以為生者是也。蒸露三次曬乾用。
(單方)治男婦虛症,肢體痠軟,自汗、盜汗。
葳參(五錢),丹參(二錢五分),不用引,水煎服。
(補註)此方之義,效古書八珍湯。葳參補氣,丹參補血。
——叢本卷上
白話文:
葳參,又名玉術。味道甘甜,帶點微苦,性質平和,稍微偏溫。它主要作用於脾經,能夠補益氣血,健壯脾胃。脾經是氣血充沛的經脈,所以葳參能同時補充氣和血。脾胃是人體重要的臟腑,是後天之本,負責將營養輸送到全身經絡,滋養各個器官。脾胃功能強盛,人才能健康生存。葳參需要經過三次蒸煮、三次曬乾後才能使用。
(單方)可以用來治療男女因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像是四肢痠軟無力、容易自汗(白天不活動也流汗)以及盜汗(睡覺時流汗)等。
葳參(五錢),丹參(二錢五分),不需要加引藥,用水煎服即可。
(補註)這個藥方的功效,和古代醫書中的八珍湯類似。葳參主要補氣,丹參主要補血。
——出自叢本卷上
2. 重樓
重樓,一名紫河車,一名獨腳蓮。味辛、苦、微辣,性微寒。俗云:是瘡不是瘡,先用重樓解毒湯。此乃外科之至藥也。主治一切無名腫毒。攻各種瘡毒癰疽,發背痘疔等症最良,利小便。
(單方)治婦人乳結不通,紅腫疼痛與小兒吹著。
重樓(三錢),水煎,點水酒服。
——叢本卷上
白話文:
重樓,又名紫河車,也叫獨腳蓮。味道辛辣、苦澀,帶點微辣,藥性稍微偏寒。俗話說:「分不清是不是瘡,先用重樓解毒湯。」可見這是外科的極佳藥物。主要治療各種原因不明的腫毒。對於各種瘡毒、癰疽、發背、痘疔等症狀效果最好,也能幫助利尿。
(單方)治療婦女乳房阻塞不通,紅腫疼痛,以及嬰幼兒因風吹受涼引起的病症。
使用重樓(三錢),加水煎煮,並加入少許酒服用。
——出自叢本卷上
3. 白芨
白芨,味辛、平,性微溫。治癆傷肺氣,補肺虛,止咳嗽,消肺癆咳血,收斂肺氣。
——務本卷三
白話文:
白芨,味道辛辣、性味平和,藥性稍微溫和。可以治療因勞累損傷引起的肺氣虛弱,補益肺虛,止咳,消除因肺結核引起的咳嗽和咳血,並能收斂肺氣。
4. 山稗子
山稗子,米味甘、殼澀、根、葉苦澀,性微寒。專治婦人散經敗血之症。
(補註)婦人經行,每三十個時辰兩日半期,故謂經期有準繩。有婦人氣血虧損,腎、肝血虛,行經頭暈,耳鳴、發熱,五心煩熱、腰疼,肚腹冷疼,氣脹,心慌怔忡,血行淡黃色,或三天已止、或五天再行、七八天又行方止。故有散經敗血之名。(單方)婦人月水過多,將成崩症,或已成血崩,用山稗子以五錢為度,煎湯點水酒服,良效。
——務本卷二
白話文:
山稗子,味道像米一樣甘甜,外殼帶有澀味,根和葉則苦澀,藥性稍微偏寒。它專門治療婦女經期不規律、產後惡露不盡等血症。
(補充說明)一般婦女的月經週期,每隔三十個時辰(也就是兩天半)來一次,所以說月經週期是有規律的。有些婦女因為氣血不足,加上腎、肝血虛,導致月經來時頭暈、耳鳴、發熱、手心腳心發熱、腰痛、腹部冷痛、脹氣、心慌、經血顏色淡黃,甚至有時候三天就沒了,有時候五天又來,甚至七八天才結束,因此有了經期不規律、產後惡露不盡等說法。 (單方)婦女月經量過多,快要形成崩漏,或是已經血崩,可以用山稗子約五錢的量,煎湯後加一點酒服用,效果很好。
5. 香附
香附,味辛,性微溫。調血中之氣也,則有推行之意。開鬱氣而調諸氣,寬中消食,止嘔吐,和中養胃,進食。氣血調而陰陽固守,憂鬱開而疾病不生,開鬱調氣要藥,女人之至寶也。
(補註)先賢制十珍香附丸。
大理府香附十四兩,每份二兩,分為七份。
一份,用童便浸,童便滋離中之陰也。
一份,用好酒浸,好酒行經絡。
一份,用醋浸,醋開鬱,消瘀血,順氣。
一份,用鹽水浸,鹽水清坎水。
一份,用茴香湯浸,滋腎水,補腰膝。
一份,用益智仁湯浸,上行暖胃,下行補腎強志。
一份,用蘿蔔湯浸,消痰,消食積也。
春浸二日,夏浸一日,秋浸三日,冬浸五日。
制畢焙乾,以香附為君,加蘄艾(四兩),熟地(四兩),人參(二兩),歸身(四兩),阿膠(二兩),撫芎(二兩),淨棗仁(二兩炒),白茯苓(二兩),白朮(二兩土炒),天冬(二兩五錢),縮砂仁(二兩五錢),淮山藥(二兩),橘紅(一兩),元胡(一兩五錢醋炒),黃芩(二兩五錢酒炒),益母草(四兩),炙草(九錢),以上俱上好之藥。如法炮製,共為末,水酒煮神麯湯,煉蜜為丸。
每服三錢,白滾湯送下。
——叢本卷下
白話文:
香附,味道辛辣,藥性稍微溫和。它能調理血液中的氣,使其運行順暢。香附可以疏通鬱積的氣,使全身的氣機調和,也能夠寬胸解悶、幫助消化、止吐、調和脾胃、增進食慾。氣血調順則陰陽協調,憂鬱的情緒得到舒解,疾病自然不易產生,因此是疏通鬱氣、調理氣機的重要藥材,對女性來說更是珍貴的寶物。
(補充說明)前人製作了十珍香附丸。
選用大理府的香附十四兩,分成七份,每份二兩。
第一份,用童子尿浸泡,童子尿可以滋養離卦所代表的陰氣。
第二份,用好酒浸泡,好酒可以運行經絡。
第三份,用醋浸泡,醋可以疏肝解鬱、化解瘀血、理順氣機。
第四份,用鹽水浸泡,鹽水可以清理腎臟的水液。
第五份,用茴香湯浸泡,可以滋養腎水、補益腰膝。
第六份,用益智仁湯浸泡,可以向上溫暖胃部,向下補益腎臟,增強意志力。
第七份,用蘿蔔湯浸泡,可以化痰、消除食積。
春天浸泡兩天,夏天浸泡一天,秋天浸泡三天,冬天浸泡五天。
浸泡完成後烘乾。以香附為主要藥材,加入蘄艾(四兩)、熟地(四兩)、人參(二兩)、當歸(四兩)、阿膠(二兩)、川芎(二兩)、炒過的酸棗仁(二兩)、茯苓(二兩)、土炒白朮(二兩)、天冬(二兩五錢)、縮砂仁(二兩五錢)、淮山藥(二兩)、橘紅(一兩)、醋炒元胡(一兩五錢)、酒炒黃芩(二兩五錢)、益母草(四兩)、炙甘草(九錢)。以上全部選用上好的藥材,按照製作方法炮製,磨成細末,用水酒煮神麯的湯汁,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
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開水送服。
——摘自《叢本》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