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四 (7)
卷之四 (7)
1. 唇燥第八十六
唇燥火熱在胃脾。紅赤熱重淡白微。若帶紫黑而燥者。苦寒之味始相宜。
唇燥、乃脾胃二經之熱。其症有三。一則唇淡白而枯燥者。其熱尚微。以白虎湯(見二十六條)去甘草、粳米。加麥冬、木通、牛蒡子治之。一則唇赤而枯燥者。其熱極深。以白虎解毒湯(見二十六條)加元參、牛蒡子、連翹、木通治之。一則唇帶紫黑而枯燥者。其熱劇而重也。
以白虎解毒湯(見二十六條)加犀角汁、元參、牛蒡子、木通、車前子治之。惟宜隨症輕重。以清熱分利。方稱良工。
白話文:
嘴唇乾燥,是因為胃和脾臟有熱。嘴唇紅赤、乾燥且熱度重,顏色淡白則熱度輕微。如果嘴唇帶紫黑色且乾燥,則需要用苦寒的藥物。
嘴唇乾燥是脾胃經絡積熱造成的,症狀有三種:
第一種是嘴唇顏色淡白且乾燥,熱度較輕,可用白虎湯(方劑見第26條)去除甘草和粳米,再加入麥冬、木通、牛蒡子治療。
第二種是嘴唇紅赤且乾燥,熱度較深,可用白虎解毒湯(方劑見第26條)加入元參、牛蒡子、連翹、木通治療。
第三種是嘴唇帶紫黑色且乾燥,熱度劇烈且嚴重,可用白虎解毒湯(方劑見第26條)加入犀角汁、元參、牛蒡子、木通、車前子治療。
治療時需根據病情輕重,清熱利濕,才能算得上是好醫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