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下卷 (7)

回本書目錄

下卷 (7)

1. 胞衣論外方

牛膝散,胎衣不下腹脹(見經痛論外方)

白話文:

胞衣不下,肚子脹痛,可參考經痛的治療方法。

2. 氣脫血暈

產時胎胞既下,氣血俱去,忽爾眼黑頭眩,神昏口噤,昏不知人。古人多雲惡露乘虛上攻,故致血暈。不知此證有二:曰血暈、曰氣脫也。若以氣脫作血暈,而用辛香逐血化痰等劑,則立刻斃矣,不可不慎也。

一氣脫證,產時血既大行,則血去氣亦去,多致昏暈不省。微虛者,少頃即蘇,大虛者,脫竭即死。但察其面白、眼閉、口開、手冷、六脈細微之甚,是即氣脫證也。速用人參一二兩,急煎濃湯,徐徐灌之,但得下咽,即可救活。若少遲延,則無及矣。余嘗救此數人,無不隨手而愈,此最要法也。

又嘗見有禁參而斃者,云新產後不可用參,用參則補住惡血,必致為害,即勸之亦不肯用,直待斃而後悔者,亦數人矣。又有云:產後必過七日方可用參。此等愚昧訛傳,不知始自何人?誤人不淺,萬萬不可信也!

一血暈之證,本由氣虛,所以一時昏暈。然血壅痰盛者,亦或有之。如果形氣脈氣俱有餘,胸腹脹痛上衝,此血逆證也,宜失笑散。若痰盛氣粗,宜二陳湯。如無脹痛氣粗之類,悉屬氣虛,宜大劑芎歸湯、八珍湯之類主之。

失笑散(見經期腹痛)

二陳湯(見安胎)

芎歸湯(見殺血心痛)

八珍湯(見經不調)

一猝時昏暈,藥有未及,宜燒秤錘令赤,用器盛至床前,以醋沃之,或以醋塗口鼻,令酸氣入鼻,收神即醒。或以破舊漆器,或以乾漆,燒煙燻之,使鼻受其氣,皆可。但此法雖輕而暴暈者所宜。若氣虛之甚而暈厥者,非用大補之劑,終無益也。

白話文:

產後氣脫血暈

產婦生產後,胎盤娩出,氣血同時大量流失,突然眼前發黑、頭暈目眩,神志昏迷、口緊閉,不省人事。古人多認為是惡露乘虛而上攻,導致血暈。其實這種情況分為兩種:一種是血暈,一種是氣脫。如果將氣脫誤認為血暈,而使用辛香溫通、化痰逐血的藥物,則會立即致死,不可不慎。

氣脫的情況是,產後出血過多,導致氣血俱虛,昏迷不醒。氣虛較輕者,過一會兒就能甦醒;氣虛嚴重者,則會迅速衰竭而死。觀察產婦面色蒼白、眼睛閉合、嘴巴張開、手腳冰冷、脈搏細弱,便是氣脫的症狀。應立即服用一到二兩的人參,煎成濃湯,慢慢灌服,只要能咽下去,就能救活。若稍有延誤,便無濟於事。我曾救治過幾位這樣的病人,都隨手便治癒了,這是最有效的辦法。

我也曾見過一些人因為忌用人參而死亡的案例。他們認為產後不能用人參,說人參會補住惡血,必然有害,即使勸說也不肯服用,等到死亡才後悔,這樣的例子也有好幾個了。還有些人說產後必須過了七天才能用人參。這些愚昧的訛傳,不知從何而來,誤導了不少人,絕對不可相信!

血暈的病因,本是氣虛,所以才會一時昏暈。然而,也有血瘀痰盛的情況。如果形氣、脈氣都充盛,胸腹脹痛,氣血上衝,這是血逆的症狀,應該服用失笑散。如果痰盛氣粗,應該服用二陳湯。如果沒有脹痛、氣粗等症狀,都屬於氣虛,應該服用大劑量的芎歸湯、八珍湯等藥物治療。

猝然昏暈,藥物來不及服用時,可以用燒紅的秤錘,用器皿盛著放在床邊,用醋澆淋,或者用醋塗抹口鼻,讓酸味進入鼻腔,可以使病人清醒。或者用破舊的漆器,或乾漆燒煙熏,讓病人吸入煙氣,也有效。但是這種方法只適用於輕微而突然的昏暈。如果氣虛嚴重而昏厥,不用大補的藥物,最終是沒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