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產後類症

回本書目錄

產後類症

1. 產後類症

產後寒熱往來,每日應期而發,其症類瘧,切不可用瘧疾方藥治之。夫血氣虛而寒熱便作,元氣弱而外邪或侵,雖寒來鼓慓,湯火不能溫,熱如燔炭,冰水不能寒,或晝輕夜重,或見晡寒熱,雖所見症與瘧類同,其治方藥,必當滋榮益氣以退寒熱。有汗急當止汗,如麻黃根等方;若頭有汗而身與足無汗,乃陽孤絕陰之危症也,切勿偏服參而少血藥,當加地黃、川歸之劑。

如頭痛無汗,宜與生化湯內加羌活、防風、連須、蔥白、棗數枚以散之,慎不可作瘧治以誤人也;如傷食飯面,加神麯一錢,麥芽五分;如傷肉,加山楂、砂仁各五分;如停食日久,脾胃弱甚,雖藥不運化,凡藥之外用,操按炒曲燙法。傷食肉,誤服消導藥多,絕谷幾日者,宜服後方。

長生活命丹,治多服消導藥,絕食症、雜症,誤消耗絕食,亦可治之。

人參三錢,水一鍾半,煎至半鍾,先用一盞飯,鍋焦研粉三匙,漸漸加參湯,鍋焦引開胃氣,自能開胃健脾,進飲食。

大抵飲食者充虛之滋味,而產後藉此以補助也。因勞倦傷脾,不勝甘飲,薄味漸進,運化易速,再兼助服溫補之劑,佐以神麯、麥芽以消飯面之傷,山楂、砂仁以化肉物之傷;如傷寒冷之物,吳萸、桂枝亦當加也。如此補消並治,無有不安,屢見治不重產虛弱,惟知達消停物、反損真氣,益增滿悶,一帖不效,又加峻藥,致使少食思谷之人,反虛虛而絕谷矣。病家自歸於數命,醫者以為盡力救,惜哉!

白話文:

產後類症

產後出現寒熱交替,每天按時發作,症狀類似瘧疾,但絕對不能用治療瘧疾的藥方。這是因為血氣虛弱導致寒熱發作,元氣不足,又容易受外邪侵襲。雖然寒症發作時,即使用溫熱的湯水也無法溫暖身體;熱症發作時,即使用冰水也無法降溫。症狀可能白天輕晚上重,或在傍晚出現寒熱。雖然症狀與瘧疾相似,但治療方法必須滋養益氣來退除寒熱。如果出汗很多,應當止汗,可用麻黃根等藥方;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而身體和腳部不出汗,這是陽氣衰竭陰氣盛行的危急症狀,絕對不能單用人參而少用活血藥,必須加入地黃、川芎等藥物。

如果頭痛且不出汗,可以用生化湯,再加入羌活、防風、藁本、蔥白、紅棗幾枚來散寒。千萬不可按照治療瘧疾的方法來治療,以免誤治。如果因為飲食不當而傷及脾胃,可加神麴一錢,麥芽五分;如果傷及肉食,可加山楂、砂仁各五分;如果停食多日,脾胃非常虛弱,即使藥物也難以運化,除了內服藥物外,可採用炒、炙、燙等外治法。如果因傷食肉食,又誤服過多消導藥物,導致數日絕食的,則應服用後面的方子。

長生活命丹,可以治療因服用過多消導藥物導致絕食的症狀,以及其他雜症,也可以治療因誤用藥物而導致的絕食。

方劑:人參三錢,水一鍾半,煎至半鍾。先用一碗飯,鍋底焦糊研成的粉末三匙,慢慢加入參湯,鍋底焦糊可以引開胃氣,自然就能開胃健脾,進食飲食。

總而言之,飲食可以補充人體的虛損,產後更需要藉此來補充元氣。由於勞累傷及脾胃,難以承受甘甜濃郁的飲食,應當從清淡的食物逐漸開始,這樣容易消化吸收。再配合溫補的藥物,輔以神麴、麥芽來消解米飯的積滯,用山楂、砂仁來消化肉食的積滯;如果受寒涼之物所傷,還應加入吳茱萸、桂枝。這樣既能補益又能消導,便沒有什麼不安的症狀。我多次見到產後虛弱的病人,只知道消導停滯之物,反而損傷了元氣,導致更加脹悶。一劑藥物無效,又加用峻猛的藥物,導致原本少食思谷的人,反而更加虛弱,最終絕食而亡。病人因此喪命,醫生雖盡力搶救,但實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