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八 (2)
卷之四十八 (2)
1. 一百十八、卒失音不能語候
喉嚨者,氣之道路,喉厭者,音聲之門戶。有暴寒氣客於喉厭,喉厭得寒,即不能發聲,故卒然失音也。不能語者,語聲不出,非牙關噤也。
白話文:
喉嚨是氣息運行的通道,喉厭則是聲音發出的門戶。如果突然有寒氣侵襲喉厭,導致喉厭受寒,就會無法發出聲音,因此會突然失聲。所謂的不能說話,是指聲音無法發出,而不是牙關緊閉導致的。
2. 一百十九、中風口噤候
小兒中風口噤者,是風入頷頰之筋故也。手三陽之筋,入結頷頰;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膚腠虛,受風冷,客於諸陽之筋,筋得寒冷則攣急,故機關不利而口噤也。
白話文:
小兒中風導致嘴巴緊閉,是因為風邪侵入下巴和臉頰的筋脈所造成的。手部的三條陽經的筋脈,都匯聚並連接到下巴和臉頰;足部的陽明經的筋脈,則向上夾於嘴巴兩側。當皮膚腠理虛弱時,受到風寒侵襲,風寒會停留在這些陽經的筋脈中,筋脈受到寒冷會產生攣縮和緊繃,因此使得關節活動不靈活,導致嘴巴無法張開緊閉。
3. 一百二十、中風口喎邪僻候
小兒中風,口喎邪僻,是風入於頷頰之筋故也。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手三陽之脈偏急,而口喎邪僻也。
白話文:
小孩子中風,出現嘴角歪斜、臉部肌肉不正的狀況,是因為風邪侵入了下巴和臉頰的筋脈。足陽明經的筋脈,向上包夾著嘴巴,而手部三陽經的氣脈偏向一側,導致嘴巴歪斜不正。
4. 一百二十一、中風痙候
小兒風痙之病,狀如癇,而背脊項頸強直,是風傷太陽之經。小兒解脫之,臍瘡未合,為風所傷,皆令發痙。
白話文:
小孩罹患風痙這種病,症狀和癲癇很像,會出現背部、脊椎、後頸僵硬挺直的狀況,這是因為風邪侵犯了太陽經所導致的。另外,如果小孩剛出生臍帶傷口還沒癒合,被風邪侵襲,也會導致發作痙攣。
5. 一百二十二、羸瘦候
夫羸瘦不生肌膚,皆為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故血氣衰弱,不能榮於肌膚。凡小兒在胎而遇寒冷,或生而挾伏熱,皆令兒不能飲食,故羸瘦也。挾熱者,即溫壯身熱,肌肉微黃;其挾冷者,即時時下痢,唇口青皅。
白話文:
身體消瘦、肌肉不發達,都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導致食慾不佳,所以氣血虛弱,無法滋養肌肉皮膚。如果胎兒在母體中受到寒冷侵襲,或者出生時就帶有潛藏的熱邪,都會導致嬰兒食慾不振,進而身體消瘦。帶有熱邪的,會表現出身體溫熱、肌肉略帶黃色;帶有寒邪的,則會時常腹瀉,嘴唇和口周呈現青白色。
6. 一百二十三、虛羸候
此謂小兒經諸大病,或驚癇,或傷寒,或溫壯,而服藥或吐痢、發汗;病瘥之後,血氣尚虛,脾胃猶弱,不能傳化穀氣,以榮身體,故氣力虛而羸也。
白話文:
這說的是小孩子經歷過各種大病之後,像是驚嚇引起的抽搐、或得了傷寒、或發高燒,而且吃藥治療時,可能又吐又拉,或是發汗過多;病好之後,身體的氣血仍然虛弱,脾胃功能也還沒恢復,無法好好消化吸收食物的營養,來滋養身體,所以才會氣力不足、身體虛弱消瘦。
7. 一百二十四、嗽候
嗽者,由風寒傷於肺也。肺主氣,候皮毛,而俞在於背。小兒解脫,風寒傷皮毛,故因從肺俞入傷肺,肺感微寒,即嗽也。故小兒生,須常暖背,夏月亦須用單背襠。若背冷得嗽,月內不可治,百日內嗽者,十中一兩瘥耳。
白話文:
咳嗽這種情況,是因為風寒侵襲肺部所引起的。肺臟主管氣息,與皮膚毛髮相連,而肺俞穴則在背部。小孩子如果衣物穿得太少,風寒就會侵犯皮膚毛髮,因此從背部的肺俞穴進入而傷到肺部。肺部感受到輕微寒氣,就會咳嗽。所以小孩子出生後,背部必須經常保暖,即使夏天也要穿薄的背心。如果因為背部受涼而咳嗽,月子內的嬰兒很難治好,百日內的嬰兒咳嗽,十個裡面大概只有一兩個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