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四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 (5)

1. 一百三十、髮乳潰後候

此謂癰疽發於乳,膿潰之後,或虛惙,或疼痛,或渴也。凡髮乳潰後,出膿血多,則腑臟虛燥,則渴而引飲。飲入腸胃,腸胃虛,則變下痢也。

白話文:

這是指癰疽長在乳房,膿液潰破之後,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像是身體虛弱、精神不振,或是感到疼痛,或是口渴。通常乳房癰疽潰破後,如果流出很多膿血,代表體內臟腑已經虛弱乾燥,就會口渴而想喝水。如果喝水進入腸胃,但腸胃本身虛弱,就可能變成腹瀉。

2. 一百三十一、乳瘡候

此謂膚腠理虛,有風濕之氣乘虛客之,與血氣相搏,而熱加之,則生瘡也。

白話文:

這是指皮膚的紋理和毛孔虛弱,有風濕之氣趁虛侵入,與體內的血氣互相搏鬥,加上熱氣的影響,就會產生瘡。

3. 一百三十二、疽髮乳候

腫而皮強,上如牛領之皮,謂之疽也。足陽明之脈,有從缺盆下於乳者,其脈虛則腠理開,寒氣客之,寒搏於血,則血澀不通,故結腫;而氣又歸之,熱氣淳盛,故成疽也。熱久不散,則肉敗為膿也。

白話文:

皮膚腫脹且繃緊,表面像牛頸部的皮膚一樣粗厚,這就稱為「疽」。足陽明經脈有一條分支從鎖骨凹陷處向下通往乳房,當這條經脈的氣血虛弱時,皮膚的毛孔就會打開,寒氣就會侵入。寒氣與血液搏鬥,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因此形成腫塊。而體內的氣又會回到腫塊處,導致熱氣積聚旺盛,所以形成疽。熱邪如果長時間不散去,肌肉就會腐敗化膿。

4. 一百三十三、乳結核候

足陽明之經脈,有從缺盆下於乳者,其經虛,風冷乘之,冷折於血,則結腫。夫腫熱則變敗血為膿,冷則核不消。又重疲勞,動氣而生熱,亦焮烊。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踑踞,以兩手從曲腳內入,據地,曲腳加其上,舉尻。其可用行氣。愈瘰癧,乳痛。交兩腳,以兩手從曲腳極捖,舉十二通,愈瘰癧、乳痛也。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的經脈,有一條從鎖骨下方通往乳房,當這條經脈虛弱時,風寒就會侵入,寒氣會使血液凝結,產生腫塊。如果腫塊發熱,就會使壞死的血液變成膿,但如果受寒,腫塊就不會消散。如果又過度疲勞,動怒生熱,腫塊也會紅腫發炎。關於湯藥、熱敷、針灸等治療方法,有另外的正規處方,以及補養和疏導的方法,現在附在後面。

《養生方·導引法》說:兩腿張開蹲坐,兩手從彎曲的腿內側伸入,撐在地上,將彎曲的腿疊在上面,抬起臀部。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氣的運行。能治癒瘰癧和乳房疼痛。兩腿交叉,兩手從彎曲的腿極力搓揉,重複十二次,也能治癒瘰癧和乳房疼痛。

5. 一百三十四、乳石癰候

乳石癰之狀,微強不甚大,不赤,微痛熱,熱自歇,是足陽明之脈,有下於乳者,其經虛,為風寒氣客之,則血澀結成癰腫。而寒多熱少者,則無大熱,但結核如石,謂之乳石癰。

白話文:

乳石癰的樣子,是稍微腫脹但不很大,不發紅,只有輕微的疼痛和發熱感,熱感會自己消退。這是因為足陽明胃經的經脈,有分支經過乳房,當這條經脈虛弱時,風寒之氣侵入停留,就會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凝結成癰腫。如果寒邪比較強而熱象比較輕微,就不會出現太明顯的發熱,只會結成像石頭一樣的硬塊,這就叫做乳石癰。

6. 一百三十五、發背候

五臟不調則致疽,疽者,腫結皮強,如牛領之皮。六腑不和則致癰,癰者,腫結薄以澤是也。腑與臟為表裡,其經脈循行於身,俞皆在背;腑臟不調和,而腠理開,受於風寒,折於血,則結聚成腫,深則為疽,淺乃為癰。隨寒所客之處,血則痞澀不通,熱又加之,故成癰疽發背也。

白話文:

如果五臟功能失調,就會導致生疽。疽的特徵是皮膚腫脹、結塊且堅硬,就像牛脖子上的皮膚一樣。如果六腑功能不協調,就會導致生癰。癰的特徵是腫脹、結塊,但皮膚較薄且有光澤。六腑和五臟互為表裡,它們的經脈在身體中運行,背部有許多穴位。當五臟六腑功能不協調,導致皮膚毛孔打開,又受到風寒侵襲,使氣血運行受阻,就會結聚成腫塊,如果腫塊深層就會形成疽,淺層就會形成癰。隨著寒邪侵入的部位不同,氣血會阻塞不通,如果又加上熱邪,就會形成癰或疽,發生在背部就稱為發背。

7. 一百三十六、改訾候

此為內癰發於脅,名為改訾。由邪氣聚在下管,與經絡血氣相搏所生也。至其變敗,狀如癰疽。

白話文:

這是指體內膿瘍長在脅肋部位,稱為「改訾」。它是因為邪氣聚集在下管,與經絡的氣血互相搏擊而產生的。等到它惡化敗壞時,外觀會像癰疽一樣。

8. 一百三十七、髮乳後渴候

此謂髮乳膿潰之後,血氣虛竭,腑臟焦燥,故令渴也。渴引飲水止,飲入腸胃,則變為下痢也。

白話文:

這是指頭髮上的膿瘡潰爛之後,因為身體的氣血虛弱耗盡,導致內臟過於乾燥煩熱,所以會感到口渴。口渴會讓人想喝水來止渴,但喝下去的水進入腸胃後,反而會變成腹瀉。

9. 一百三十八、髮乳下痢候

此謂髮乳而腸胃虛,受冷則下痢也。大腸為金,水穀之道;胃為土,水穀之海也。金土子母,而足陽明為胃之經,其脈有從缺盆下於乳者。因勞傷,其脈虛而受風寒,風寒搏血,氣血痞澀不通,故結癰腫。腫結皮薄以澤者,為癰。而風氣乘虛入胃,則水穀糟粕變敗不結聚,腸虛則泄為痢。金土子母俱虛,故髮乳而復痢也。又,髮乳渴引飲多,亦變痢也。

白話文:

這是指因為產後乳汁分泌,導致腸胃虛弱,如果又受到寒冷就會腹瀉。大腸屬性為金,是輸送水穀的通道;胃屬性為土,是水穀的匯集地。金和土為母子關係,而足陽明胃經的脈絡,有一條從鎖骨下延伸到乳房。因為勞累損傷,使得經脈虛弱而受到風寒侵襲,風寒侵入血液,導致氣血阻塞不通,所以會結成癰腫。腫塊表面皮膚薄而有光澤的,稱為癰。而風氣乘虛進入胃部,則水穀和糟粕就會腐敗變質,無法凝聚,腸胃虛弱就會洩瀉成痢疾。金和土的母子關係都虛弱,所以才會發生產後哺乳又腹瀉的情況。另外,產後哺乳如果感到口渴而大量飲水,也可能導致腹瀉。

10. 一百三十九、髮乳久不瘥候

此謂髮乳癰而有冷氣乘之,故癰疽結,經久不消不潰;而為冷所客,則膿汁出不盡,而久不瘥。

白話文:

這指的是髮乳癰(一種長在頭髮部位的膿瘡)是因為有寒氣侵入,所以導致癰腫結塊,長時間無法消散或破膿。因為受到寒邪侵襲,膿汁無法完全排出,才會很久都好不了。

11. 一百四十、髮乳余核不消候

此謂髮乳之後,餘熱未盡,而有冷氣乘之,故余核不消。復遇熱,蘊積為膿。亦有淋瀝不瘥,而變為瘻也。

白話文:

這是指小孩長頭瘡(髮乳)之後,殘留的熱氣還沒完全消退,又受到寒氣侵襲,所以導致殘餘的腫塊(余核)無法消散。如果又遇到熱氣,就會積聚成膿。也有些情況是膿液持續流出無法痊癒,最後變成瘻管。

12. 一百四十一、髮乳瘻候

此謂因發癰瘡,而膿汁未盡,其瘡暴瘥,則惡汁內食,後更發,則成瘻者也。

白話文:

這是因為頭髮部位長了癰瘡,膿汁沒有完全排乾淨,瘡口突然癒合,導致不好的汁液往裡面侵蝕,之後又再次發作,就形成瘻管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