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九 (2)

1. 六十五、嗽候

嗽者,肺傷微寒故也。寒之傷人,先傷肺者,肺主氣,候皮毛,故寒客皮毛,先傷肺也。其或寒微者,則咳嗽也。

白話文:

咳嗽這種症狀,是因為肺部受到輕微寒邪侵襲所引起的。寒邪侵犯人體,通常會先傷到肺,因為肺主管全身的氣,並且與皮膚毛孔相連,所以當寒邪侵入皮膚毛孔時,會先影響到肺。如果寒邪侵襲的程度比較輕微,就會出現咳嗽的症狀。

2. 六十六、咽中如炙肉臠候

咽中如炙肉臠者,此是胸膈痰結,與氣相搏,逆上咽喉之間,結聚,狀如炙肉之臠也。

白話文:

喉嚨裡面感覺好像有烤肉塊一樣的東西,這是因為胸腔和膈膜之間的痰液凝結,跟氣互相搏動,向上逆行到咽喉之間,積聚在那裡,形成像烤肉塊一樣的樣子。

3. 六十七、喉痛候

喉痛者,風熱毒客於其間故也。十二經脈,有循頰喉者;五臟在內,而經脈循於外。臟氣虛,則經絡受邪;邪氣搏於臟氣,則生熱;熱乘其脈,熱搏咽喉,故令喉痛也。

白話文:

喉嚨痛,是因為風熱毒邪侵犯在那個部位所導致的。十二經脈中,有經過臉頰和喉嚨的;五臟在身體內部,而經脈運行於體表。當臟腑之氣虛弱時,經絡就會受到邪氣侵擾;邪氣與臟腑之氣搏鬥,就會產生熱;熱氣順著經脈運行,熱氣侵襲咽喉,所以就導致喉嚨疼痛。

4. 六十八、癭候

癭病者,是氣結所成。其狀,頸下及皮寬膇膇然,憂恚思慮,動於腎氣,腎氣逆,結宕所生。又,諸山州縣人,飲沙水多者,沙搏於氣,結頸下,亦成癭也。

白話文:

癭這種病,是因為氣結造成的。它的樣子,是在脖子下方皮膚寬鬆腫脹,像肉下垂的樣子。通常是因為憂愁、憤怒、過度思慮,這些情緒會影響腎氣,導致腎氣上逆,氣結在脖子下方而形成。另外,住在多山的地區或縣市的人,因為飲用含有沙子的水,沙子與氣混合,結在脖子下方,也會形成癭。

5. 六十九、吐血候

吐血者,皆由傷損腑臟所為。夫血外行經絡,內榮腑臟。若傷損經絡,臟腑則虛,血行失其常理,氣逆者,吐血。又,怒則氣逆,甚則嘔血。然憂思驚怒,內傷腑臟,氣逆上者,皆吐血也。

白話文:

吐血的狀況,都是因為臟腑受到損傷所引起的。血在體外運行於經絡,在體內則滋養臟腑。如果經絡受到損傷,臟腑就會虛弱,血的運行就會失去正常的規律,如果氣向上逆行,就會導致吐血。另外,發怒也會使氣逆行,嚴重的話就會嘔血。還有,憂愁、思慮、驚嚇、憤怒等情緒,這些都會造成內在臟腑的損傷,導致氣向上逆行,這些情況都會造成吐血。

6. 七十、口舌出血候

口舌出血者,心脾傷損故也。脾氣通於口,心氣通於舌,而心主血脈,血榮於臟腑,通於經絡。若勞損臟腑,傷動經脈,隨其所傷之經虛者,血則妄行。然口舌出血,心脾二臟之經傷也。

白話文:

口舌出血,是因為心臟和脾臟受到損傷的緣故。脾臟的氣脈與口相通,心臟的氣脈與舌相通,而心臟主管血液循環,血液滋養五臟六腑,流通於全身經絡。如果過度勞累損傷了臟腑,或傷到了經脈,血液就會隨著受傷的經脈虛弱而胡亂流動。所以口舌出血,是心臟和脾臟這兩個臟腑的經脈受到損傷的緣故。

7. 七十一、汗血候

汗血者,肝心二臟虛故也。肝藏血,而心主血脈,心之液為汗。肝是木,心是火,母子也。血之行,內在腑臟,外通經絡。勞傷肝心,其血脈虛者,隨液發為汗而出也。

白話文:

會流汗血這種情況,是因為肝臟和心臟這兩個臟器虛弱的緣故。肝臟負責儲藏血液,而心臟主導血液運行於血管之中,心臟的津液就是汗液。肝屬木,心屬火,兩者是母子的關係。血液的運行,在內運行於臟腑,在外則流通於經絡。如果過度勞累而損傷了肝臟和心臟,使得血液循環虛弱,就會隨著津液轉化成汗液流出體外,這就形成了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