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六 (6)

1. 二十二、金瘡下血虛竭候

金刃中於經絡者,下血必多,腑臟空虛,津液竭少,無血氣榮養,故須補之。

白話文:

刀劍等利器傷到經絡,出血一定很多,導致內臟空虛,體液耗盡,因為沒有足夠的血液和氣來滋養身體,所以必須要補充氣血。

2. 二十三、金瘡久不瘥候

夫金瘡有久不瘥,膿汁不絕,肌肉不生者,其瘡內有破骨、斷筋、伏血、腐肉、缺刃、竹刺,久而不出,令瘡不愈,喜出青汁。當破出之,瘡則愈。

白話文:

金屬外傷造成的傷口,如果很久都無法癒合,膿液一直流,肌肉組織長不出來,這種情況是因為傷口內部有碎裂的骨頭、斷裂的筋、積存的瘀血、腐爛的肉、缺損的刀刃碎片、或是竹刺等異物,這些東西長時間留在傷口內無法排出,才會導致傷口無法癒合,並且容易流出青色的液體。這時應該將這些異物取出,傷口自然就能痊癒。

3. 腕傷病諸候(凡九論)

4. 一、被打頭破腦出候

夫被打,陷骨傷頭,腦眩不舉,戴眼直視,口不能語,咽中沸聲如㹠子喘,口急,手為妄取,即日不死,三日小愈。

白話文:

如果被人打傷,造成頭骨凹陷、頭部受傷,會導致頭暈、抬不起頭,眼睛直直地看著前方,口不能說話,喉嚨裡發出像小豬喘氣的聲音,嘴巴緊閉,手會不自主地亂抓。如果當天沒有死亡,三天後病情會稍微好轉。

5. 二、腕折破骨傷筋候

凡人傷折之法,即夜盜汗者,此髓斷也,七日死。不汗者,不死。

白話文:

一般人受傷骨折的方法,如果當晚就盜汗,這是骨髓斷裂的徵兆,七天內就會死亡。如果沒有盜汗,就不會死。

6. 三、卒被損瘀血候

夫有瘀血者,其人喜忘,不欲聞物聲。病人胸滿,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無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腹滿,為有瘀血。汗當出不出,內結亦為瘀。病人胸滿,口乾,膊痛,渴,無寒熱,為有瘀血。腹滿,口燥不渴,唾如漿狀,此有留血爾。

從高頓僕,內有血,腹脹滿。其脈牢強者生,小弱者死。得笞掠,內有結血。脈實大者生,虛小者死。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端坐,伸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脅,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瘀血、結氣。

又云:鼻納氣,口閉,自極七息。除兩脅下積血氣。

又云:端坐,伸腰,舉左手,右手承右脅,鼻納氣七息。除瘀血。

又云:端坐,右手持腰,鼻納氣七息,左右戾頭各三十止。除體瘀血,項頭痛。

又云:雙手搦腰,手指相對向,盡勢,前後振搖二七。又,將手大指向後,極勢,振搖二七。不移手,上下對,與氣下盡勢,來去三七。去雲門、腰掖血氣閉塞。

白話文:

三、突然受到損傷導致瘀血的症狀

一般來說,體內有瘀血的人,常常會健忘,不喜歡聽到各種聲音。病人會感到胸悶,嘴唇乾癟、舌頭青紫,口乾舌燥,只想漱口卻不想吞下水,身體沒有發熱的現象,脈搏微弱但顯得較大而且來得緩慢,肚子並不覺得脹滿,但病人卻會說自己肚子脹,這就是體內有瘀血的表現。應該要出汗卻又出不來,體內鬱結也是瘀血的徵兆。病人感到胸悶、口乾、肩膀疼痛、口渴,但沒有發冷發熱的情況,這也是體內有瘀血的表現。肚子脹滿、口乾但不覺得渴,口水像漿糊一樣,這也是體內有瘀血積留的現象。

從高處跌落摔傷,體內有瘀血,導致腹部脹滿。如果脈象堅實有力則有存活的希望,如果脈象微弱則有死亡的危險。受到鞭打或棍棒毆打,體內會結成瘀血。脈象強大有力的人可以存活,脈象虛弱細小的人則有死亡的危險。關於用湯藥、熱敷、針灸或砭石治療,另外有正規的處方。至於補養和疏導的方法,現在附在後面。

《養生方·導引法》提到:端正坐好,伸直腰部,舉起左手掌心朝上,用右手托住右邊的脅部,用鼻子吸氣,盡力吸七次,可以去除瘀血和鬱結的氣。

又說:用鼻子吸氣,嘴巴閉緊,盡力吸七次,可以去除兩側脅下積聚的血氣。

又說:端正坐好,伸直腰部,舉起左手,用右手托住右邊的脅部,用鼻子吸氣七次,可以去除瘀血。

又說:端正坐好,右手扶住腰部,用鼻子吸氣七次,然後頭部向左右兩邊各轉動三十次,可以去除體內的瘀血,並緩解頸部和頭部的疼痛。

又說:雙手握住腰部,手指相對,盡力向前向後搖動十四次。然後,將雙手的大拇指向後,盡力搖動十四次。不要移動手,上下相對,盡力將氣向下引導,來回二十一次。可以去除雲門穴和腰部兩側血氣阻塞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