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四 (2)

1. 二、鼠瘻候

鼠瘻者,由飲食不擇,蟲蛆毒變化,入腑臟,出於脈,稽留脈內而不去,使人寒熱。其根在肺。出於頸掖之間。其浮於脈中,而未內著於肌肉,而外為膿血者,易去也。

決其生死者,反其目視之,其中有赤脈,從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赤脈而不下貫瞳子,可治也。

《養生方》云:正月勿食鼠殘食,作鼠瘻,發於頸項;或毒入腹,下血不止;或口生瘡,如有蟲食。

白話文:

鼠瘻這種病,是因為飲食不注意選擇,受到蟲蛆毒素影響變化,進入內臟,再從脈絡出來,停留在脈絡內不離開,導致人忽冷忽熱。它的病根在肺部。病症會出現在頸部和腋下之間。如果它只是浮在脈絡中,還沒有深入肌肉,只是皮膚表面有膿血,就比較容易治好。

判斷病人是生是死,可以翻開他的眼睛看,如果眼睛裡有紅色的血絲,從上下穿過瞳孔,看到一條血絲,這個人就會在一年內死亡;看到一條半血絲,就會在一年半內死亡;看到兩條血絲,就會在兩年內死亡;看到兩條半血絲,就會在兩年半內死亡;看到三條血絲,就會在三年內死亡。如果紅色的血絲沒有穿過瞳孔,這種情況就可以醫治。

《養生方》說:正月不要吃老鼠吃剩的食物,這樣會得鼠瘻,發病在頸部;也可能毒素進入腹部,導致持續不斷的便血;或者嘴巴長瘡,好像有蟲在啃食一樣。

2. 三、蜂瘻候

蜂瘻者,由飲食勞倦,渴乏多飲流水,即得蜂毒,流入於臟。其根在脾。出發於頸項,歷歷三四處,或累累四五處蜂臺,或發胸前俱腫,以潰生瘡,狀如癰形,瘥而復移。

白話文:

蜂瘻這種病,是因為飲食不當、過度勞累,以及口渴時喝太多生水,導致蜂毒進入體內臟腑。它的病根在脾臟。病發時,會在頸項出現三四處明顯的腫塊,或是成串出現四五個像蜂窩一樣的腫包,有時也會發在胸前,全都腫脹起來,然後潰爛化膿,瘡的形狀像癰。這種病癒合後,又會在其他地方復發。

3. 四、蟻瘻候

蟻瘻者,由飲食有蟻精氣,毒入於五臟,流出經絡,多著頸項,戢戢然小腫核細,乃遍身體。

白話文:

所謂的「蟻瘻」,是因為飲食中攝取了帶有螞蟻精氣的食物,毒素進入五臟,再流竄到經絡,大多會出現在脖子部位,會長出像雞皮疙瘩一樣細小的腫塊,接著會蔓延到全身。

4. 五、蚍蜉瘻候

蚍蜉瘻者,由飲食內有蚍蜉毒氣,入於臟,流於經脈,使身寒似傷寒,腹虛臚脹。其根在肺。發於頸項,如疥癬,婁婁孔出。初生癢,搔之生痕。不治,一百日生蚍蜉瘻。

白話文:

蚍蜉瘻這種病,是因為飲食中帶有蚍蜉的毒氣,進入體內臟腑,流竄到經絡,導致身體發冷像得了傷寒,腹部虛弱脹氣。它的病根在肺。發病時,會在脖子或後頸長出像疥癬一樣的疹子,皮膚會有很多小孔冒出。剛開始會癢,抓了會留下痕跡。如果沒有治療,一百天後就會形成真正的蚍蜉瘻。

5. 六、蠅瘻候

此由飲食內有蠅窠子,因誤食之,入於腸胃,流注入血脈,變化生瘻。發於頸下,初生癢,幣幣如蠅窠子狀,使人寒熱,久,其中化生蠅也。

白話文:

這是因為飲食中含有蒼蠅的卵或幼蟲,不小心誤食後,進入腸胃,再流到血脈中,變化產生瘻管。這種病通常發生在脖子下方,剛開始會感到搔癢,患處會像一個個小小的蒼蠅窩一樣,使人感到忽冷忽熱,時間久了,裡面就會化生出蒼蠅。

6. 七、螻蛄瘻候

螻蛄瘻者,由食果蓏子,不避有蟲,即便啖之,有蟲氣入於腹內,外發於頸。其根在大腸。初生之時,其狀如風矢,亦如蝸形,癮胗而癢,搔之則引大如四寸。更其中生道,乃有數十;中生螻蛄,亦有十數。不治,二年殺人。

白話文:

螻蛄瘻這種病,是因為吃了瓜果蔬菜的種子,沒有避開裡面的蟲,就直接吃下去,導致蟲的氣息進入腹內,然後從脖子外表發出來。它的病根在大腸。剛開始發病的時候,看起來像風疹,也像蝸牛的形狀,會起紅疹而且很癢,抓它就會擴散變大到四寸左右。接著在裡面長出通道,可能有數十個;通道裡面還會長出螻蛄,也有十幾個。如果不治療,兩年就會死人。

7. 八、蠐螬瘻候

此由恐懼、愁憂、思慮,哭泣不止,餘毒變化所生。內動於臟,外發頸項。其根在心。又方,根在膀胱。初生之時無頭尾,腫如棗核,或移動皮中,使人寒熱心滿;狀似蜂瘻而深坎,蜂瘻則高而圓。蠐螬瘻,方五寸,更疼痛,日夜令人呻號。三年生孔道,乃有十數;中生蠐螬,乃有百數。不治,五年殺人。

白話文:

這種病是因為恐懼、憂愁、思慮過度,以及哭泣不止,導致體內殘留的毒素產生變化所引起的。病症在體內會影響到臟腑,在外表則會出現在頸部。它的根源在於心臟。另一種說法是,它的根源在於膀胱。剛開始發病的時候,沒有頭尾,腫塊像棗核一樣,有時會在皮膚中移動,使人感到忽冷忽熱、胸悶。它的樣子類似蜂窩狀的瘻管,但是比蜂窩瘻管更深陷,蜂窩瘻管則是高聳而圓的。蠐螬瘻的範圍大約有五寸,而且更加疼痛,讓人日夜呻吟。經過三年會長出孔道,可能會有十幾個孔;孔中會生出蠐螬(一種蟲子),可能有上百隻。如果不治療,五年內會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