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三 (1)
卷之三十三 (1)
1. 卷之三十三
2. 癰疽病諸候(下凡二十九論)
3. 十七、緩疽候
緩疽者,由寒氣客於經絡,致榮衛凝澀,氣血壅結所成。其寒盛者,則腫結痛深,而回回無頭尾,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李,冰冰與皮肉相親著。熱氣少,其腫與肉相似,不甚赤,積日不潰,久乃變紫黯色,皮肉俱爛,如牛領瘡,漸至通體青黯,不作頭,而穿潰膿出是也。以其結腫積久,而肉腐壞遲,故名緩疽。
亦名肉色疽也。緩疽急者,一年殺人;緩者,數年乃死。
白話文:
緩疽這種病,是由於寒氣侵入經絡,導致身體的營養和防禦功能運行不暢,氣血阻塞凝滯所形成的。如果寒氣很盛,那麼腫塊就會結實而疼痛深入,而且腫塊周圍不明顯,沒有明顯的頭尾,大的像拳頭,小的像桃子李子,摸起來冰涼涼的,與皮膚肌肉緊密相連。這種腫塊發熱的情況很少,腫脹的部位與肌肉顏色相似,不是很紅,經過很久都不會潰破,時間久了才會變成紫黑色,皮膚肌肉都腐爛,像牛脖子上的瘡一樣,逐漸蔓延到全身,呈現青黑色,不會形成膿頭,而是直接潰破流膿。這是因為腫塊結實時間很久,而且肌肉腐爛得慢,所以叫做緩疽。
它也叫做肉色疽。緩疽病情發展快的,一年就會要人性命;病情發展慢的,可能要好幾年才會死亡。
4. 十八、熛疽候
熛疽之狀,肉生小黯點,小者如粟豆,大者如梅李,或赤或黑,乍青乍白,有實核,燥痛應心。或著身體。其著手指者,似代指,人不別者,呼為代指。不急治,毒逐脈上,入臟則殺人。南方人得此疾,皆截去指,恐其毒上攻臟故也。
又云:十指端忽策策痛,入心不可忍。嚮明望之,晃晃黃赤,或黯黯青黑,是熛疽。直截後節,十有一冀。
又云:風胗痛不可忍者,熛疽。發五臟俞,節解相應通洞,熛疽也。諸是熛疽皆死。又齒間臭熱,血出不止,熛疽也,七日死。治所不瘥,以灰掩覆其血,不爾著人。
又云:諸是熛疽皆死,唯痛取利,十有一活耳。此皆毒氣客於經絡,氣血痞澀,毒變所生也。
白話文:
熛疽的樣子是,皮膚上長出小的暗點,小的像米粒或豆子,大的像梅子或李子,顏色有紅有黑,有時青有時白,裡面有硬核,乾燥疼痛會傳到心臟。有時會長在身體各處。如果長在手指上,看起來像多長出一根手指,不了解的人會稱之為「代指」。如果不趕快治療,毒會沿著脈絡往上走,進入內臟就會致死。南方人得了這種病,都會把手指切除,就是怕毒往上侵犯內臟的緣故。
還有一種說法是,十個手指尖突然刺痛,痛到心臟都難以忍受。對著亮光看,會看到手指尖呈現晃動的黃紅色,或是黯淡的青黑色,這就是熛疽。直接截斷手指的末節,還有十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活命。
還有一種說法是,風疹痛到無法忍受,其實是熛疽。如果這種痛發在五臟的背俞穴,而且節節相連,通透到像是被打開的洞穴一樣,這也是熛疽。凡是得了熛疽都會死。還有,牙齒間有腐臭熱氣,流血不止,這也是熛疽,七天就會死。如果治療不好,要用灰覆蓋住血,不然會傳染給別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凡是得了熛疽都會死,只有痛到極點時,用刀割開痛處,引出毒血,才有可能活下來,大概有十分之一的機會。這些都是毒氣侵入經絡,導致氣血阻塞不通,毒素變異所造成的。
5. 十九、疽發口齒候
寒氣客於經絡,血澀不通,結而成疽。五臟之氣,皆出於口;十二經脈,有入齒者,有連舌本者;榮衛之氣,無處不行。虛則受邪挾毒,乘虛而入脈故也。其發口齒者,多血出不可禁,皆死。
白話文:
寒氣侵入經絡,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通,淤積結塊就形成了疽。五臟的氣都通過口部表現出來;十二經脈中,有的分支進入牙齒,有的連接到舌根;身體中的營氣和衛氣,無處不在運行。當身體虛弱時,就容易受到外邪和毒素的侵襲,它們會趁著虛弱進入脈絡。如果疽長在口腔或牙齒部位,通常會大量出血無法止住,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死亡。
6. 二十、行疽候
行疽候者,發瘡小者如豆,大者如錢,往來匝身,及生面上,謂之行疽。此亦寒熱客於腠理,與血氣相搏所生也。
白話文:
所謂的「行疽」,是指身上長的瘡,小的像豆子,大的像錢幣一樣,會在全身各處遊走,甚至長在臉上,就稱為行疽。這也是因為寒邪和熱邪侵入皮膚紋理,與體內的血氣互相搏鬥所造成的。
7. 二十一、風疽候
腫起,流之血脈,而攣曲疾痛,所以發瘡歷年,謂之風疽。此由風濕之氣,客於經絡,與氣相搏所成也。
《養生方》云:大解汗,當以粉粉身,若令自乾者,成風疽也。
白話文:
腫塊隆起,裡面的血脈流動不順,導致彎曲、抽痛,這種情形時間久了就會長出瘡,好幾年都不好,這就叫做風疽。這是因為風濕之氣侵入經絡,與體內的氣互相搏鬥所造成的。《養生方》說:大量出汗後,應該用粉擦在身上,如果讓汗自己乾,就容易形成風疽。
8. 二十二、石疽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與血氣相搏,血澀結而成疽也。其寒毒偏多,則氣結聚而皮厚,狀如痤癤,堅如石,故謂之石疽也。
白話文:
這是因為寒氣侵入經絡,和體內的血氣互相搏鬥,導致血液凝滯結塊而形成瘡瘍。如果寒毒偏盛,就會使氣血鬱結凝聚,皮膚變厚,外觀像痤瘡或癤子,質地堅硬如石頭,所以稱之為石疽。
9. 二十三、禽疽候
禽疽,發如胗者數十處。其得四日,腫合牢核痛,其狀若變。十日可刺。其初發,身戰寒,齒如噤,欲痙。如是者,十五日死也。此是寒濕之氣,客於肌肉所生也。
白話文:
禽疽這種病,發病時會長出像疹子一樣的數十個小點。發病四天後,這些小點會腫脹融合,變成堅硬的腫塊,並且疼痛,看起來狀況會不斷變化。到了第十天就可以用針刺放血治療。剛開始發病的時候,身體會發冷顫抖,牙齒緊閉,像要抽筋一樣。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大約十五天就會死亡。這種病是因為寒濕之氣侵入肌肉而引起的。
10. 二十四、杼疽候
杼疽者,發項及兩耳下。不瀉,十六日死。其六日可刺。其色黑,見膿如癰者,死不可治。人年三十、十九、二十三、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神皆在兩耳下,不可見血,見血者死。此是寒濕之氣客於肌肉,折於血氣之所生也。
白話文:
杼疽這種病,是發生在脖子和兩耳下方。如果不把膿液排出來,十六天就會死亡。發病後六天可以針刺放膿。如果顏色是黑色的,而且膿液像癰一樣,就表示死亡,無法治療。人的年紀在三十歲、十九歲、二十三歲、三十五歲、三十九歲、五十一歲、五十五歲、六十一歲、八十七歲、九十九歲時,神氣都集中在兩耳下方,不能讓它見血,如果見血就會死亡。這種病是寒濕之氣侵入肌肉,阻礙氣血運行所造成的。
11. 二十五、水疽候
此由寒濕之氣,客於皮膚,搏於津液,使血氣痞澀,濕氣偏多,則發水疽。其腫狀如物裹水,多發於手足,此是隨肌膚虛處而發也。亦有發身體數處而壯熱,遂至死。
白話文:
這是因為寒濕之氣侵襲皮膚,與體內的津液互相搏結,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濕氣過重,所以產生水疽。它腫起來的樣子就像東西包裹著水一樣,大多發生在手腳部位,這是因為隨著肌膚虛弱的地方而發生的。也有發生在身體多處,並且伴隨高熱,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的情況。
12. 二十六、肘疽候
肘疽,是疽發於肘,謂之肘疽。凡諸疽發節解,並皆斷筋節,而發肘者,尤為重也。此亦是寒濕之氣客於肌肉,折於血氣所生也。
白話文:
肘疽,指的是長在手肘部位的疽瘡,就稱之為肘疽。一般來說,所有長在關節部位的疽瘡,都會傷到筋骨關節,而長在手肘的,情況就更加嚴重。肘疽也是因為寒氣濕氣侵入肌肉,阻礙氣血運行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