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下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5)

1. 惡露不止論

人參(隨宜),熟地(三五錢),山藥(二錢,炒),山茱萸(一錢五分,去核),遠志(七分,甘草水泡去骨,炒用),炙草(一二錢),五味子(十四粒),菟絲子(二三錢,炒香)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虛滑遺甚者,加金櫻子肉二三錢,或醋文蛤一錢,或烏梅二個。如陰虛微熱而經血不固者,加制川續斷肉二錢。如下焦陽氣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補骨脂、吳茱萸之類,隨宜用之。如肝腎血虛,小腹痛而血不歸經者,加當歸二三錢。如脾虛多濕,或兼嘔惡者,加土炒白朮一二錢。

如氣陷不固者,加炒升麻一錢。如兼心虛不眠,或多汗者,加炒棗仁二錢。

壽脾煎,治脾虛不能攝血等證,及婦人無火崩淋。凡兼嘔惡,猶為危候,速宜用此救脾,則統血歸源矣。若再用寒涼,胃氣必脫,無不死者。

人參(隨宜,一二錢。急者,用一兩),白朮(二三錢),當歸(二錢),山藥(二錢),棗仁(一錢五分),遠志(三五分,制),乾薑(一二錢,炮黑),炙草(一錢),蓮肉(二十粒,去心)

水二鍾,煎服。如血未止,加烏梅二個。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錢五分亦可。滑脫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錢。下焦虛滑不禁,鹿角霜二錢為末,攪入藥中服之。氣虛甚者,加炙黃耆二三錢。氣陷而墜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炒補骨脂一錢。陽虛畏寒者,加製附子一二錢。

血去過多,陰虛氣餒,心跳不寧者,加熟地七八錢,或一二兩。

大補元煎,治男婦血氣大壞,精神失守,危劇等證。

人參(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山藥(二錢,炒),熟地(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杜仲(二錢,鹽水炒斷絲),當歸(泄瀉者去之),枸杞(各二三錢),山萸肉(如畏酸、吞酸者,去之),炙草(各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元陽不足多寒者,加製附子、肉桂、炮姜之類,隨宜用之。如氣分偏虛者,加炙黃耆、土炒白朮。若胃口多滯者,不必用。如血滯者,加川芎,去山茱萸。滑瀉者,加五味、炒故紙之屬。

薛氏加味四物湯,養肝血,清肝火。

熟地,當歸(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山梔(炒),柴胡,丹皮(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

良方一味防風散(一名獨聖散)

防風(去蘆)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食前用酒煮白麵清飲調下。治肝經有風,以致血得風而流不歸經者極效。

十全大補湯(見上卷胎不長養門。)

白話文:

惡露不止論

治療產後惡露不止的藥方,可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 人參(用量依情況調整),熟地黃(11-19克),炒過的淮山藥(7.5克),去核的山茱萸(約5.5克),用甘草水浸泡後炒過的遠志(約2.5克),炙甘草(4-7.5克),五味子(14粒),炒香的菟絲子(約7.5-11克)。

用水約480毫升,煎煮至約330毫升,放溫後在飯後服用。如果體質虛弱、滑脫嚴重,可加入炒過的芡實(約7.5-11克),或醋炒過的文蛤(約3.5克),或烏梅兩個。如果屬於陰虛有輕微發熱且經血不穩,可加入制川斷(約7.5克)。如果屬於下焦陽氣不足並伴有腹痛、腹瀉,可加入補骨脂、吳茱萸等藥材,用量依情況調整。如果屬於肝腎血虛,小腹疼痛且出血不順,可加入當歸(約7.5-11克)。如果屬於脾虛濕氣重,或伴有噁心嘔吐,可加入用泥土炒過的白朮(約4-7.5克)。

如果屬於氣虛下陷不能固攝,可加入炒過的升麻(約3.5克)。如果兼有心虛失眠,或容易出汗,可加入炒過的酸棗仁(約7.5克)。

壽脾煎

此藥方治療脾虛不能統攝血液等症狀,以及婦女無火的崩漏。若兼有噁心嘔吐,情況危急,應立即用此方來健脾,才能使血液歸回正軌。若再使用寒涼藥物,胃氣必會耗竭,將會導致死亡。

  • 人參(用量依情況調整,約4-7.5克,情況緊急可用37.5克),白朮(約7.5-11克),當歸(約7.5克),淮山藥(約7.5克),酸棗仁(約5.5克),炮製過的遠志(約1-2克),炮製過的乾薑(約4-7.5克),炙甘草(約3.5克),去心的蓮子(20粒)。

用水約480毫升煎煮後服用。如果出血不止,可加入烏梅兩個。凡是怕酸的人,不可使用。或加入炒過的地榆(約5.5克)也可以。如果滑脫嚴重,可加入醋炒過的文蛤(約3.5克)。如果下焦虛寒滑脫嚴重,可加入鹿角霜(約7.5克)磨成粉攪入藥中服用。氣虛嚴重者,可加入炙黃耆(約7.5-11克)。如果氣虛下陷,可加入炒過的升麻(約1.5-2.5克),或白芷也可以。如果兼有腹瀉,可加入炒過的補骨脂(約3.5克)。如果屬於陽虛怕冷,可加入製附子(約4-7.5克)。

如果出血過多,導致陰虛氣虛,心悸不安,可加入熟地黃(約26-30克,或37-75克)。

大補元煎

此藥方治療男女因氣血大傷,精神渙散等危急重症。

  • 人參(約4-7.5克,嚴重可到37-75克),炒過的淮山藥(約7.5克),熟地黃(約7.5-11克,多可用到75-110克),鹽水炒至斷絲的杜仲(約7.5克),當歸(腹瀉者不用),枸杞(各約7.5-11克),山茱萸(如果怕酸、有吞酸症狀則不用),炙甘草(各約3.5克)。

用水約480毫升,煎煮至約330毫升,放溫後在飯後服用。如果屬於元陽不足、怕冷,可加入製附子、肉桂、炮姜等藥材,用量依情況調整。如果屬於氣虛,可加入炙黃耆、土炒白朮。如果胃口不佳,則不必使用。如果屬於血瘀,可加入川芎,去除山茱萸。如果腹瀉,可加入五味子、炒過的補骨脂等。

薛氏加味四物湯

此藥方用於養肝血,清肝火。

  • 熟地黃、當歸(各約11克),芍藥(約7.5克),川芎、炒過的梔子、柴胡、丹皮(各約3.5克)。

用水約480毫升煎煮後服用。

良方一味防風散(又名獨聖散)

  • 防風(去蘆頭)

將防風磨成粉,每次服用約7.5克,空腹時,在飯前用酒煮白麵糊調和服用。此藥方治療肝經有風,導致血流不止的症狀非常有效。

十全大補湯(詳見上卷「胎不長養」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