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中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6)

1. 臨產須知十四則

如逆產足先露者,相傳為踏蓮花生。令產母仰臥,不必驚憂,用鹽塗足心,亦用香油抹其所露之足,穩婆輕輕送入。候兒轉身頭正,用力生下。凡遇橫逆之產,母子存亡在頃刻,若無急救之方法,何以成醫之神聖歟?其胎產之所以致橫逆者,或因兒身尚未轉順,方轉至手足,被產母用力逼出。或因產母氣血素虧,其子無力轉身而手足先出者,俱速用塗鹽、抹油法送入。

其用力逼出手足者,送入猶易轉正,勿藥亦可。若素虛無力轉身者,急煎救逆湯服之,助其氣血。送入少頃,兒自有力轉身,俟頭正產門而生下矣。但兒之手足,切不可任其久出,更不可令其多出。若見兒手或足略出時,則急以鹽塗法治之。若出多及時久,則手足青硬,難以送入而子必傷。

切不可誤聽凶婦用刀斷兒手足,一動刀刃,子必腹中亂擾而傷母矣。世有用針刺兒手足者,有治逆產用手抓兒足心者,予謂恐兒驚縮,有傷觸母心之虞,不若鹽塗為便也。

如坐產臀先露者,世俗為坐臀生。令產母仰臥,亦如前法抹油推入。候兒轉運扶正,然後用力送出。或於當高處,牢系手巾一條,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舒伸,以開生路,兒即順生。

如礙產,乃門戶俱正,兒亦露頂而不下者。此必臍帶絆住兒肩,俗名揹包生。亦令產母仰臥,穩婆輕輕推兒向上,以手中指輕按兒肩,摸去臍帶,扶正兒身,一努即生下。

如偏產,乃生路未正,被產母用力一逼,兒頭偏抵產戶不下者。不知者但云兒已露頂,非頂也,乃額角也。亦令產母仰臥,輕輕推兒近上,以手正其頭,用力一送即下。

如脹後產,乃兒頭後骨偏柱產母穀道不得下者。令穩婆以棉衣炙暖裹手,急於穀道外旁,輕輕推頭令正,然後用力即生下矣。或用膝頭令產母抵住亦可。

如盤腸產,子腸先出者,世人莫不驚畏,然無妨礙。令產母安心仰臥,急將淨盆盛溫水,冬則再加稍熱,加入香油養潤,待兒並胞衣俱下,穩婆香油塗手,徐徐送入。令產母兩足夾緊穀道,腸自收上。有用醋和冷水令人噴面,一噴一收,以漸收之。又有神應丹貼法。然此噴貼之法,腸雖可收,予恐誤事,不若皂角末吹鼻,嚏作自上。

又有腸被外風吹乾不收者,用磨刀水少許,火上溫過,以潤其腸,後用好磁石煎湯一盞服之,其腸自收。又有兒並胞衣下後,膀胱(即尿胞)。壅出產戶者,同前法送入。凡此子腸膀胱先出,皆平日氣虛因努脫出,並用力太早內臟動搖,氣虛下元不固,關鍵不牢之故。若此番經過,須防下次,此後無孕時,多服地黃丸加五味子、肉桂各一兩,以固下元之關鍵。及有孕,多服胡連丸加人參以補氣,又服三補丸以涼血。

如滑胎瘦胎等劑,不可輕服。八個月時,宜服八珍加訶子、瞿麥、粟殼、蜜十餘劑。予意須預服補中湯升提之藥於前,庶臨盆可免。較之服胡連、三補以及粟殼等藥,穩妥而不繁雜也。

白話文:

生產注意事項十四則

如果遇到胎位不正,腳先出來的情況,民間傳說是嬰兒踩著蓮花出生的。這時要讓產婦仰躺,不要驚慌,用鹽塗抹嬰兒的腳底,再用香油塗抹露出的腳,接生婆輕輕地將腳送回產道。等嬰兒轉身頭部朝下時,再用力生產。凡是遇到橫位或胎位不正的情況,母子性命危在旦夕,如果沒有緊急的處理方法,怎麼能稱為神聖的醫者呢?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可能是嬰兒還沒轉好頭部,正在轉動時,手或腳被產婦用力擠出;也可能是產婦本身氣血虛弱,嬰兒無力轉身而導致手或腳先出來。這些情況都要趕快用塗鹽、抹油的方法將手腳送回產道。

如果是因為產婦用力擠出手腳的,送回產道後比較容易轉正,甚至不需要用藥。但如果是產婦體虛無力使嬰兒無法轉身的,就要趕緊煎服「救逆湯」,幫助產婦補氣血。將手腳送回產道稍等片刻,嬰兒自然會有力氣轉身,等到頭部朝向產道時,就可以順利生產了。但要注意,嬰兒的手腳絕對不能長時間露在外面,更不能讓手腳露出太多。只要看到嬰兒的手或腳稍微露出時,就要趕緊用塗鹽的方法處理。如果露出太多或太久,手腳就會變得青硬,很難送回產道,而且會傷害到嬰兒。

絕對不可以聽信那些惡婦,用刀去砍斷嬰兒的手腳,一旦動刀,嬰兒一定會在腹中亂動,反而會傷害到產婦。世上也有人用針刺嬰兒的手腳,或是為了矯正胎位不正而抓嬰兒的腳底,我認為這樣會讓嬰兒驚嚇收縮,有傷害到產婦的危險,不如用塗鹽的方法來得方便。

如果遇到臀部先出來的情況,民間稱作「坐著生」,也要讓產婦仰躺,也像前面說的一樣抹油推入。等嬰兒轉正後,再用力生產。也可以在較高的地方,牢牢繫上一條布巾,讓產婦用手抓住,輕輕地彎曲伸展雙腳,以開通產道,嬰兒就能順利出生。

如果遇到生產困難,也就是產道和胎位都正,嬰兒的頭也露出來了卻無法順利產出的情況,這必定是臍帶纏住了嬰兒的肩膀,俗稱「揹包生」。一樣要讓產婦仰躺,接生婆輕輕地將嬰兒往上推,用中指輕輕按壓嬰兒的肩膀,摸開臍帶,扶正嬰兒的身體,產婦一用力就能順利生下。

如果遇到偏產,也就是產道不正,被產婦用力一擠,嬰兒的頭偏向產道一側而無法出來的情況。不了解的人會以為是嬰兒的頭頂露出來了,但其實不是頭頂,而是額角。也要讓產婦仰躺,輕輕地將嬰兒往上推,用手扶正嬰兒的頭部,產婦用力一送就順利生下。

如果遇到胎兒的頭部後面的骨頭卡在產婦的直腸而無法出來的情況,要讓接生婆用溫熱的棉衣裹住手,趕緊在直腸外側輕輕地將嬰兒的頭推正,然後用力生產就能順利生出。也可以讓產婦用膝蓋抵住直腸,也有幫助。

如果遇到腸子先跑出來的情況,世人大多會感到驚恐害怕,但其實沒有妨礙。要讓產婦安心仰躺,趕快用乾淨的盆子盛裝溫水,冬天可以稍微加溫,加入香油滋潤,等到嬰兒和胎盤都產出後,接生婆將手塗上香油,慢慢地把腸子送回腹中。讓產婦雙腳夾緊肛門,腸子自然就會收回。也有人用醋和冷水噴灑產婦的臉,每噴一次腸子就收回一些,慢慢地就能收回去。也有用神應丹貼敷的方法。然而我認為這種噴灑和貼敷的方法,雖然可以讓腸子收回,但恐怕會耽誤時間,不如用皂角末吹入產婦的鼻子,讓她打噴嚏,腸子自然會收上去。

如果腸子被外面的風吹乾而無法收回,可以用少量磨刀水加溫,滋潤腸子,之後用好的磁石煎湯服用,腸子自然會收回。如果嬰兒和胎盤都產出後,膀胱(也就是尿袋)膨出到產道外,也用之前的方法送回腹中。凡是遇到子宮、腸子、膀胱先出來的情況,都是因為平日氣虛,加上用力不當,導致內臟動搖,氣虛下元不固,關節不牢固的緣故。如果這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就要預防下次,以後沒有懷孕時,要多服用「地黃丸」,加上五味子、肉桂各一兩,來鞏固下元的關節。懷孕後,要多服用「胡連丸」加上人參來補氣,也要服用「三補丸」來涼血。

像是滑胎藥、瘦胎藥等,不可以隨便服用。懷孕八個月時,應該服用「八珍湯」加上訶子、瞿麥、粟殼、蜂蜜十幾劑。我認為應該提前服用「補中湯」等升提的藥物,這樣才可以在生產時避免發生問題。這比起服用「胡連」、「三補」以及粟殼等藥,更加穩妥而沒有那麼繁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