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產心法》~ 卷之上 (52)
卷之上 (52)
1. 鬼胎論
瘀極而大便結燥者,加大黃一二錢。
加味歸脾湯(見本卷胞漏小產門,附歸脾湯下。),加味逍遙散(見本卷子懸門,附逍遙散下。)
白話文:
如果因為體內瘀血嚴重導致大便乾燥,可以服用一到兩錢的大黃。
另外,可以使用加味歸脾湯(詳細內容請參考本卷中關於胞漏和小產的章節,在歸脾湯的條目下)或加味逍遙散(詳細內容請參考本卷中關於子懸的章節,在逍遙散的條目下)。
2. 腸覃似孕並蓄血似孕論
婦人腸覃似孕,乃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繫,瘕而內著,惡氣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狀如懷子,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結氣大腸,為氣病而血不病,故月事不斷,當用散氣之劑治之。其蓄血似孕,因多鬱怒,經閉不月,腹漸大,初時人以為孕,至過月不產,諸證漸見。
此蓄血子門,為血病,當破血藥下之。
白話文:
婦女罹患腸覃,看起來像懷孕,是因為寒氣停留在腸道外,與身體的衛氣相互搏鬥,導致氣血無法正常運行,因為有東西牽連,使腫塊在體內形成,產生惡氣,進而長出息肉。剛開始腫塊像雞蛋一樣大,逐漸增大,形狀像懷孕一樣,按壓時會覺得硬,可以推動它移動,月經也會按時來。這是因為結氣在大腸,是氣的病變,而不是血的病變,所以月經不會停止,應該用疏散氣的藥物來治療。
另外,蓄血引起的假性懷孕,是因為過度憂鬱憤怒,導致月經閉止,腹部逐漸增大。起初人們以為是懷孕,直到過了預產期仍未生產,各種症狀才慢慢顯現。這是因為子宮內蓄積瘀血,是血的病變,應該用破血的藥物來治療。
3. 孕婦出痘論
凡孕婦出痘,熱能動胎,胎落則氣血衰敗,而不能起發灌漿矣。故始終以安胎為主,外用細軟之帛緊兜肚上,切不可用丁、桂燥熱之品,及食牛蝨毒物之類,以致觸犯。其條芩、白朮、艾葉、砂仁之類,與痘相宜者採而用之。其初發熱,則以參蘇飲發之。痘即出後,則多服安胎飲保之。
渴者,則用人參白朮散加減。瀉者,則用黃芩湯合四君子湯,內加訶子。血虛者,則以四物湯加托藥。色灰白而起發較遲者,則用十全大補湯去桂服之。總之,不問輕重,悉以清熱安娠為主。更有孕婦出痘,正當盛時忽臨正產者,勢必氣血俱虛,亦只以十全大補湯大補氣血為主。
虛寒者,少加熟附。若腹中微痛者。此惡露未盡也,宜四物湯加乾薑、桂心、木香、黑豆,用熟地黃而去芍藥。蓋恐寒涼,有傷生氣,然有當用者,酒炒用之。若寒戰咬牙,腹脹不渴,而足冷身熱者,此乃脾胃內虛,外作假熱也,宜參、耆、歸、附、木香之類,一二劑而愈者吉,不愈者凶。
若孕婦肥胖者,則氣居於表而慊於內也,人參可多,黃耆宜少,多加帶殼縮砂,切忌脫蒂果子之類。至有痘將收靨,忽作泄瀉,口渴飲水,小便短少,其痘胖壯紅潤者,此內熱也,宜用五苓散,內加黃芩、芍藥之類。若至滑瀉不止,食少腹脹而足冷。痘色灰白,脈細無力者,此犯五虛必死之證也。
凡婦人方產之後,或半月左右,適逢出痘者,此無胎孕繫累,惟氣血尚虛,治宜大補營衛為主。若痘出多者,則加連翹、黏子之類。大便自利者,則用肉果、炮姜之類。余即照常一例而治,不必多疑,反生他誤。至於孕婦出痘,在於初出之時胎落者,則血氣雖為大虛,然熱毒亦因走泄,兼之未經起脹灌漿,則血氣未曾外耗,倘痘非險逆,加以大補托裡,每多得生。至於收靨之時胎落者,則毒已出表消散,亦多無事,但重虛而元氣易脫,倍宜補益耳。
若正當起脹灌漿而胎落者,則氣血衰敗,內外兩虛,既不能逐毒以外出,則毒必乘虛而內攻,其為不救者多矣。
黃芩湯,治熱痢。
黃芩,炙草,芍藥(各等分),大棗(五七枚)
水煎服。
參蘇飲(見本卷喘急門。),安胎飲,四物湯(俱見本卷安胎門。),人參白朮散(見本卷泄瀉門。),四君子湯(見本卷胎逆上逼門。),十全大補湯(見本卷胎不長養門。),五苓散(見本卷泄瀉門,附四苓散下。)
白話文:
孕婦長痘痘時,熱氣會影響到胎兒,如果胎兒因此流產,母體的氣血就會衰弱,痘痘也無法正常生長和結痂。因此,治療的重點始終是安胎。可以用柔軟的布料緊緊包裹住肚子,絕對不能使用丁香、肉桂等燥熱的藥材,也不可以吃牛蝨等有毒的食物,以免產生不良影響。可以使用黃芩、白朮、艾葉、砂仁等與痘症相宜的藥材。初期發燒時,可以用參蘇飲來幫助發汗;痘痘長出來之後,則多服用安胎飲來保護胎兒。
如果口渴,可以用人參白朮散加減藥材;如果腹瀉,則用黃芩湯合四君子湯,再加入訶子;如果血虛,則用四物湯加上托藥。如果痘痘顏色灰白,發得比較慢,則用十全大補湯去除肉桂服用。總之,不論情況輕重,都要以清熱安胎為主。有些孕婦長痘痘時,正值痘症嚴重的時候卻要生產,這樣勢必氣血俱虛,也只能用十全大補湯來大補氣血。
如果是體質虛寒的孕婦,可以稍微加一點熟附子。如果腹部輕微疼痛,表示惡露還沒排乾淨,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乾薑、桂心、木香、黑豆,並用熟地黃取代芍藥。這是因為擔心寒涼藥材會傷到元氣,但有些情況下又必須使用,這時要用酒炒過再用。如果出現發冷顫抖、牙關緊咬、腹脹不渴,但腳冷身體發熱的情況,這是因為脾胃內虛,外在表現為假熱,應該用人參、黃耆、當歸、附子、木香等藥材,如果服用一兩劑就痊癒是好現象,如果沒有好轉就比較危險。
如果孕婦比較肥胖,表示氣血浮於表面而內裡不足,人參可以使用多一點,黃耆則少用一點,可以多加帶殼的縮砂,切記不能吃脫蒂的果實。有些情況下,痘痘快要結痂時,卻突然發生腹瀉、口渴喝水、小便量少,而且痘痘又大又紅潤,這是因為體內有熱,應該用五苓散,並加入黃芩、芍藥等藥材。如果一直腹瀉不止,食慾不佳、腹脹而且腳冷,痘痘顏色灰白,脈搏細弱無力,這是犯了五虛的必死之症。
一般婦女剛生產完,大約半個月左右遇到長痘痘的情況,因為沒有懷孕的牽絆,只是氣血比較虛弱,治療上應該以大補營養和衛氣為主。如果痘痘長得很多,則可以加入連翹、黏子等藥材。如果大便次數增多,則可以使用肉豆蔻、炮姜等藥材。其他的就按照一般情況治療即可,不必過度擔心,以免反而造成誤診。至於孕婦長痘痘,如果是在初期剛長的時候就流產,雖然氣血大虛,但熱毒也因為胎兒流產而排出,加上痘痘沒有經過脹大結痂的過程,所以血氣沒有過度耗損,如果痘痘情況不是太嚴重,再加上大補氣血,通常可以存活下來。如果是在痘痘快要結痂的時候才流產,表示毒素已經排出體外消散了,通常也沒有大礙,只是身體比較虛弱,元氣容易散失,要加倍補養才行。
如果是在痘痘正要開始脹大結痂時才流產,表示氣血已經衰敗,內外都虛,既無法將毒素排出體外,毒素又會趁虛而入,這種情況大多無法救治。
黃芩湯:治療熱性痢疾。 藥材:黃芩、炙甘草、芍藥(各等分)、大棗(五到七枚) 用法:水煎服用。
參蘇飲(見本書喘急門)、安胎飲、四物湯(都見本書安胎門)、人參白朮散(見本書泄瀉門)、四君子湯(見本書胎逆上逼門)、十全大補湯(見本書胎不長養門)、五苓散(見本書泄瀉門,附在四苓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