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下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4)

1. 口乾渴兼小便不通或短少論

凡產後舌燥咽乾而渴,兼小便不利,由產後亡血或汗多所致,內亡津液也。夫日用水穀,胃納而脾運,肺散至精至清之氣,為津為液,清肅下行膀胱而為小便。其氣通心,受火色化為營身之血。值產亡血而又汗多,加之產後氣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是生化之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所以上無津液流通,而有咽燥乾渴之證。

下氣不升,而有小便不通。雖通而亦短少之候,勿作淋秘,輕用滲利,使氣益虛,病益甚。治法必當助脾益肺,升舉氣血,則氣化流行。陰升陽降,斯水入經而為血為津,谷入胃而長氣行脈,自然津液充而便利調勻矣。初產生化湯多服數劑,如汗多亡津液,須加人參於內,使血生而津足。

若無塊痛,六君子倍參、耆,或服生津止渴益水飲。渴甚,兼服參麥飲。如產後口乾少力,宜生津益液湯。有用四君子湯,加車前一錢,桂心五分。若認咽乾口燥為火,而用芩、連、梔、柏以降之;認小便秘澀為水滯,而用五苓等劑以通之。不特非其治法,更患愈通愈竭變生他證矣。

《尊生》云:小便不通,金匱腎氣丸可加減用之。予謂當用加味腎氣丸為是。若兼口渴,用生津止渴益水飲。渴甚,兼生脈飲。密齋云:如惡露不來,敗血閉澀水瀆,小便不通,其證則小腹脹滿刺痛,乍寒乍熱,煩悶不寧,用加味五苓主之。予謂初產,自當用生化湯則瘀行便利矣。

可無事乎五苓也。如產過五七日,而惡露亦自宜漸少而止矣,又何必事乎五苓也?況產後最禁發汗、利水,予焉敢輕產,而用五苓以竭其陰乎?世有治小便不通,用炒鹽加麝少許,填臍中,外用蔥白十餘莖作一束,切如半指厚,置鹽麝上,將艾灸之,覺熱氣入腹難忍方止,小便即通。此惟氣閉者宜之,若產後氣虛源涸,與夫熱結膀胱者,皆不可用。

生津止渴益水飲,治產後口渴,小便不利。

人參,生地,麥冬(去心。各二錢),黃耆(一錢五分,蜜炙),五味子(十粒),當歸(三錢,酒浸),茯苓(八分),升麻,炙草(各四分),葛根(一錢)

水煎服。如汗多,加麻黃根一錢,炒棗仁一錢,浮小麥一撮。大便日久不通,加酒洗蓯蓉一錢五分。渴甚,用參麥飲代茶飲之,不可疑而不用。凡一切降火利便藥,斷不可用。

生津益液湯,治產後口乾少力。

人參(隨宜),麥冬(一錢二分,去心),茯苓,栝蔞根(各一錢),甘草(八分),小麥(一撮),竹葉(十片)

棗二枚,水煎服。如大渴,加蘆根。

加味五苓散,治產後惡露不行,小便不通。

豬苓,澤瀉,白朮(土炒),茯苓,桂心(各一錢),桃仁(去皮尖),紅花(各二錢)

水煎服。此方予未敢用,姑錄之以備參考耳。

白話文:

產後口渴、咽乾,同時小便不順暢或量少,通常是因為產後失血或出汗過多,導致體內津液虧損。人每天吃喝,食物由胃消化,脾臟運化,肺臟將精華之氣散布全身,產生津液。清澈的津液下行至膀胱形成小便。這些精華之氣也通往心臟,經由心火轉化為滋養身體的血液。如果產後失血又大量出汗,加上產後氣虛,無法使胃的津液正常輸送到全身,就會導致津液生化不足,排泄功能失常。這樣一來,上方沒有津液滋潤,就會出現咽喉乾燥口渴的症狀;下方氣機不順暢,無法將水液下達膀胱,就會造成小便不通,即使有小便,量也會很少。不要誤以為是淋症或小便不利,就輕易使用利尿藥,這樣反而會使氣虛更嚴重,病情加重。

治療方法應該是幫助脾臟,補益肺氣,升提氣血,使氣的運化正常。陰氣上升,陽氣下降,這樣水液就能進入經脈化為血液和津液,食物進入胃中就能轉化為氣血,使氣血運行順暢。自然而然地,津液充足,小便也會正常。剛生產完,可以多服用幾劑生化湯。如果出汗過多導致津液虧損,可以在生化湯中加入人參,以達到補血生津的效果。

如果沒有腹部脹痛,可以服用加量的人參和黃耆的六君子湯,或是服用生津止渴益水飲。口渴嚴重時,可同時服用參麥飲。產後如果感到口乾,身體乏力,則適合服用生津益液湯。也有人會用四君子湯加上車前子和桂心來治療。如果把咽乾口燥誤認為是火氣大,而使用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等清熱藥來降火,或把小便不順暢誤認為是水濕停滯,而使用五苓散等利水藥來治療,不僅無法對症下藥,還會讓病情加重,甚至引發其他併發症。

《尊生》這本書說,小便不通可以使用加減過的金匱腎氣丸。我認為應該使用加味腎氣丸才對。如果同時口渴,則用生津止渴益水飲,口渴嚴重時,再加服生脈飲。密齋說,如果惡露不下,瘀血阻滯,導致小便不通,出現小腹脹滿刺痛、時冷時熱、煩躁不安等症狀,可以使用加味五苓散來治療。我認為剛生產完,應該使用生化湯來活血化瘀,使小便順暢,就不需要用五苓散了。況且產後五七天,惡露自然就會慢慢減少直到停止,又何必使用五苓散呢?而且產後最忌諱發汗利水,我怎麼敢隨便使用五苓散來耗竭陰液呢?世上有人用炒鹽加上少量麝香,填在肚臍中,外面再用十幾根蔥白切成半指厚的束狀,覆蓋在鹽和麝香上,然後用艾灸來溫熱,直到腹部感到熱氣難耐才停止,這樣小便就能通暢。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氣機閉塞的情況,如果是產後氣虛,精氣耗竭,或是熱邪結於膀胱,都不可以使用。

生津止渴益水飲,用於治療產後口渴,小便不利。

藥材:人參、生地、麥冬(去心,各二錢)、黃耆(一錢五分,蜜炙)、五味子(十粒)、當歸(三錢,酒浸)、茯苓(八分)、升麻、炙甘草(各四分)、葛根(一錢)。

用水煎服。如果出汗多,可加麻黃根一錢、炒棗仁一錢、浮小麥一小撮。如果大便長期不通,可加酒洗過的蓯蓉一錢五分。口渴嚴重時,用參麥飲代替茶飲用,不要因為懷疑藥效而不使用。總之,所有降火利尿的藥都絕對不能使用。

生津益液湯,用於治療產後口乾、身體乏力。

藥材:人參(用量隨意)、麥冬(一錢二分,去心)、茯苓、栝樓根(各一錢)、甘草(八分)、小麥(一小撮)、竹葉(十片)。

加紅棗兩枚,用水煎服。如果口渴嚴重,可加蘆根。

加味五苓散,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下,小便不通。

藥材:豬苓、澤瀉、白朮(土炒)、茯苓、桂心(各一錢)、桃仁(去皮尖)、紅花(各二錢)。

用水煎服。這個方子我不敢用,只是把它記錄下來以供參考。

生化湯六君子湯參麥飲四君子湯加味腎氣丸,相關詳細內容請參考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