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產心法》~ 卷之下 (10)
卷之下 (10)
1. 類瘧及寒熱往來論
產後痁瘧,在初產時絕少。即胎前久瘧淹纏,產後裡氣通達,無不霍然。即有半月內外寒熱往來,每日應期而發,或一日二三度,其證類瘧,皆由產後氣血虛損,陽虛作寒,陰虛發熱。或晝輕夜重,或日哺發熱,或有汗,或頭有汗而不及身足,此乃元氣虛弱,孤陽絕陰之證,俱宜滋榮益氣扶正湯,間服六味丸,以退寒熱。如寒熱往來,頭痛無汗,加減養胃湯治之。
若寒熱已久無汗者,兼煎參朮膏,以助養胃湯藥力。慎不可作瘧治而用柴胡湯,及芩、連、梔、柏以退熱,草果、檳、常以絕瘧而誤人也。至於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參歸湯治之。《全書》云:陰勝寒多,理陰煎。陽勝熱多,三陰煎。陽氣陷入陰中,補陰益氣煎。陰陽俱虛,八珍、十全。
敗血不散,流入陰中而作寒熱,決津煎、殿胞煎。
滋榮益氣扶正湯,治產後寒熱往來,有汗,每午後應期而發。
人參,熟地(各二錢),川芎,黃耆(蜜炙),麥冬(去心。各一錢),當歸(三錢),白朮(一錢五分,土炒),陳皮(四分),炙草(五分)
水煎服。間服六味丸。或加柴胡八分,青皮三分,烏梅二個。汗多,加麻黃根一錢。一方引加浮小麥一撮,不加麻黃根。
加減養胃湯,治產後已及一月類瘧,並治寒熱往來,頭痛無汗。
人參(一錢五分),川芎,茯苓,蒼朮(米泔水制炒。各一錢),當歸(三錢,酒浸),藿香,炙草,橘紅(各四分),半夏(八分,制)
姜一片,棗二枚,水煎服。有痰,加竹瀝、薑汁。一方無製半夏,有痰方加入。久類瘧無汗,兼服參朮膏助之。
參朮膏
人參,白朮(土炒。各四兩)
水六碗,各煎取汁三碗。如法再煎三次,取汁共九碗,再共熬至一腕。每日服半酒鍾,白滾水化下。
參歸湯,治產後陰陽不和,乍寒乍熱。
當歸(酒洗),炮姜(一錢),人參,白芍(炒),川芎,炙草(各八分)
水煎服。
三陰煎,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病。凡中風血不養筋,及瘧證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止者。
人參(隨宜),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芍藥(酒炒),棗仁(各二錢),炙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嘔惡,加生薑三片。汗多煩躁,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氣虛,加蜜炙黃耆一二錢。小腹隱痛,加枸杞二三錢。如有脹悶,加陳皮一錢。如腰膝筋骨無力,加炒杜仲,蒸淮牛膝各一錢。
補陰益氣煎
人參(一二錢),當歸,山藥(酒炒。各二三錢),熟地(三五錢),陳皮,炙草(各一錢),升麻(三五分,若火浮於上者,去此不用),柴胡(一二錢,如無外邪不用)
姜三片,煎服。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陰虛外感痎瘧,並便結不通。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無不神效。
白話文:
產後像瘧疾一樣的症狀,通常在初次生產時很少見。如果孕前長期有瘧疾,生產後身體的氣血暢通,這種情況就會很快好轉。但如果在產後半個月左右出現寒熱交替,每天按時發作,或者一天發作兩三次,這種症狀類似瘧疾,多半是由於產後氣血虛弱,陽氣虛則怕冷,陰氣虛則發熱。有時白天症狀較輕,晚上較重,有時在下午發熱,有的會出汗,有的只有頭部出汗而身體和腳不出汗。這些都是因為元氣虛弱,陰陽失調的表現。這種情況都應該服用滋榮益氣扶正湯,並配合六味丸,來退除寒熱。如果寒熱交替,並且頭痛無汗,可以用加減養胃湯來治療。
如果寒熱持續很久而且沒有出汗,可以同時服用參朮膏,來增強養胃湯的藥效。千萬不能當作瘧疾來治療,而使用柴胡湯,或者黃芩、黃連、梔子、黃柏這些退熱的藥物,或者使用草果、檳榔、常山這些截瘧的藥物,這樣會耽誤病情。至於陰陽不調,時冷時熱的情況,可以用參歸湯治療。《全書》說:陰氣過盛則怕冷明顯,用理陰煎;陽氣過盛則發熱明顯,用三陰煎。陽氣陷入陰氣之中,用補陰益氣煎。陰陽俱虛,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
如果惡露沒有排乾淨,流入陰部而引起寒熱,可以用決津煎或殿胞煎。
滋榮益氣扶正湯,治療產後寒熱交替,有出汗,尤其在下午按時發作。
藥材:人參、熟地黃(各六克),川芎、炙甘草(各三克),麥門冬(去心,三克),當歸(九克),白朮(炒,四點五克),陳皮(一點二克),炙甘草(一點五克)。
用水煎服。期間可服用六味丸。或者可以加柴胡(二點四克),青皮(一點克),烏梅(兩個)。如果出汗多,可以加麻黃根(三克)。也有方子是加入浮小麥(一小撮),而不加麻黃根。
加減養胃湯,治療產後一個月左右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以及寒熱交替、頭痛無汗。
藥材:人參(四點五克),川芎、茯苓、蒼朮(用米泔水製過炒,各三克),當歸(用酒浸泡,九克),藿香、炙甘草、橘紅(各一點二克),半夏(制過,二點四克)。
加生薑一片,紅棗兩枚,用水煎服。如果有痰,加入竹瀝、薑汁。也有方子沒有製過的半夏,有痰才加入。如果類似瘧疾的症狀持續很久而且沒有出汗,可以同時服用參朮膏來輔助。
參朮膏
藥材:人參、白朮(炒,各一百二十克)。
用水六碗煎煮,每次取汁三碗。像這樣煎煮三次,取汁共九碗,再一起熬煮至一碗。每天服用半酒盅,用白開水送服。
參歸湯,治療產後陰陽不調,時冷時熱。
藥材:當歸(用酒洗過),炮薑(三克),人參,白芍(炒過),川芎,炙甘草(各二點四克)。
用水煎服。
三陰煎,治療肝脾虛弱,精血不足,以及氣血虛弱而導致的失血等疾病。也用於中風導致氣血不能滋養筋脈,以及瘧疾發作後,雖然邪氣散去但寒熱仍然不止的情況。
藥材:人參(用量酌情),當歸(六至九克),熟地黃(九至十五克),白芍(用酒炒過),酸棗仁(各六克),炙甘草(三克)。
用水兩碗,煎至七分,在飯後服用。如果噁心嘔吐,加入生薑三片。如果出汗多且煩躁,加入五味子十四粒。如果出汗多且氣虛,加入蜜炙黃耆三至六克。如果小腹隱痛,加入枸杞六至九克。如果有腹脹,加入陳皮三克。如果腰膝筋骨無力,加入炒杜仲、蒸淮牛膝各三克。
補陰益氣煎
藥材:人參(三至六克),當歸、山藥(用酒炒過,各六至九克),熟地黃(九至十五克),陳皮、炙甘草(各三克),升麻(一點至一點五克,如果火氣上浮,則不用),柴胡(三至六克,如果沒有外感,則不用)。
加生薑三片,煎服。這是補中益氣湯的變方,治療勞累過度傷陰,精氣不足,陰虛而外感瘧疾,以及便秘不通。凡是屬於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的情況,用這個方子來疏散,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六味丸、(可參考上卷諸痛門,附於六味湯之下)、理陰煎(可參考上卷惡阻門)、八珍湯(可參考上卷諸痛門)、十全大補湯(可參考上卷胎不長養門)、決津煎(可參考上卷鬼胎門)、殿胞煎(可參考本卷三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