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卷之二 (4)
卷之二 (4)
1. 議料理
議曰:大凡人復處性愚魯,用心狠戾者,不可以學醫師;不擇善禍,難逃跡。其或秉志怯率,為性懦弱者,亦不可以言藥。素問有云:「人如舟也,藥如水也。水能濟舟,亦能覆舟。」一丸一散,對症盡善,起活危困,未足為奇。一有共利壞症傷候,且過在爾,其智拙鈍,非殢藥也。
學者讀預究其純粹,施其精研,克效斯時,以副規矩,不可得而述者,醫之良工也。夫醫之用藥,將之用兵,古人亦有言矣。且如善醫明症,良將得策,藥能勝病,卒能守城。若也將無計策,醫共證候,病何以瘳,城何以固?今人皆知發藥,殊不究竟表裡臟腑虛實,冷熱經絡榮衛,投之不當,反為它害。亦不可執用一方一藥。
且大黃局四味、理中丸、小柴胡湯之類,皆大人藥劑,所謂意到症見,藥無不驗能者。此理症候方藥,諸家所載,無不應效。但究竟不到,有乎得共盡,由攻乎異端,涉獵繁雜,智性不專事,在狂簡確實與言,更請思之。
白話文:
我認為:一般來說,那些天性愚笨又心狠手辣的人,不適合學習醫術;因為他們無法分辨善惡,很難避免犯錯。而那些意志怯懦、性格軟弱的人,也不適合談論用藥。就像《素問》所說:「人好比船,藥好比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一顆藥丸或一帖散劑,如果對症下藥,就能起死回生,這並不稀奇。但如果因為用藥不當導致病情惡化或傷害身體,那過錯就在醫生自己,是醫生的愚笨,而不是藥物的問題。
學醫的人應該深入研究藥理的精髓,仔細鑽研,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藥效,符合醫學的規範。那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其高明之處的,才是真正的良醫。醫學用藥就像將軍用兵,古人早就這樣說了。好的醫生能準確判斷病情,就像好的將軍能制定策略,藥物能戰勝疾病,就像士兵能守住城池。如果將軍沒有計策,醫生對病情不了解,那病怎麼會好?城又怎麼能堅固?現在的人只知道開藥,卻不深入了解病症的表裡虛實,臟腑的寒熱,經絡的氣血運行,如果用藥不當,反而會造成傷害。也不能死守著一個方子或一種藥物。
像大黃局四味、理中丸、小柴胡湯之類的藥方,都是適用於病情明確的藥劑,所謂意到症見,用藥就能見效。這些關於辨證、用藥的理論,各家都有記載,應該都能產生效果。但如果沒有深入研究,沒有完全掌握,反而去研究一些偏門的知識,涉獵的又繁雜,導致心思不專,只是粗略地了解,那就要好好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