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議身體熱

議曰:嬰孩變蒸作熱,按法應期(三十二日方初變,又三十二日乃作蒸),所受相參,有造化之令者,脈氣得之煩助也。其或大過不及,所發變不應,脈蒸不順時,榮衛逆之流行,臟腑失之安益,胎氣蘊伏,誕降傷和,兒與母俱勞其神,脈洪身總受其熱。善調理者,循其法度,調而理之。

法以度之,七日之內,初生胃弱,不必加餌,少頃即愈。法以父母各呵兒囟七遍,父先咒之曰:「爾為吾兒,順適其宜,我精我氣,受夭弗迷,陰陽綱紀,聖力扶持,薄有違令,隨呵愈之,急急如律令。」母復呵咒之曰:「爾為吾子,胎氣充汝,我血我脈,母艱母阻,萬神唱生,有福為主,稍失調度,隨呵而愈,急急如律令。」次煎蔥白玄參湯或五木湯,候溫浴立效。

白話文:

關於身體發熱的討論:

討論說:嬰兒在「變蒸」的過程中會發熱,按照規律應該有其時間(大約三十二天開始第一次變化,再過三十二天會有蒸的現象),這些變化會互相影響,好像有造化在主導,脈象的氣也會因此而煩躁。如果變化太大或太小,發生的時間不對,脈象的蒸也不順時,就會導致體內氣血循環失常,臟腑功能失調,胎氣潛藏,出生時就會傷害到陰陽的調和,使得嬰兒和母親都勞神,脈象洪大全身都感到發熱。善於調理的人,會依照規律,好好地調理它。

調理的方法要合乎尺度,在出生七天之內,嬰兒的腸胃還很虛弱,不必餵食,過一會兒就會好轉。方法是父母各自對著嬰兒的囟門哈氣七次,父親先念咒說:「你是我的孩子,順應自然的規律,我將精氣給你,不要迷失方向,陰陽的秩序,要有神力扶持,如果有違背規律,就隨著哈氣而好轉,快快如法令!」母親也念咒說:「你是我的孩子,胎氣充滿你的身體,我的血脈給你,懷孕和生產很辛苦,萬神都歌頌你的出生,有福氣當主人,如果稍微失調,就隨著哈氣而好轉,快快如法令!」之後煎蔥白玄參湯或五木湯,等溫熱時給嬰兒洗澡,效果會很快出現。

2. 議血眼

議曰:胎氣充足,兒將分降,胞囊已破,先行清水;其兒既誕,血即送下,緣由胞氣頗澀,轉側差緩,其血壓瘀,眶皆遂致濺滲。盛則灌注其睛,不見瞳人;輕則外胞赤腫,上下爛眩。若投涼藥,必寒臟腑,宜與服生熟地黃湯,流行氣血。或用杏仁二枚,細嚼乳汁三五匙,膩粉少許,蒸熟以絹片包蘸,頻點功效。重盛者,加黃連樸消,最良。

白話文:

討論說:胎兒的氣血充足,即將要分娩降生時,包覆胎兒的胎膜已經破裂,會先流出清澈的液體;等到嬰兒出生後,血才會跟著排出,這是因為包覆胎兒的氣機比較不順暢,轉動運送的速度稍慢,導致血瘀積,使得眼眶周圍發生滲血現象。嚴重時,瘀血灌注到眼睛,會看不到瞳孔;輕微時,則是眼瞼紅腫,上下眼皮潰爛昏眩。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必定會使內臟虛寒,應該服用生地黃和熟地黃湯,來運行氣血。或者可以用杏仁兩枚,仔細嚼碎後加入三到五湯匙的乳汁,再加入少許的膩粉,一起蒸熟後用絹布包著沾取汁液,頻繁地點在眼睛上,這樣會有效果。如果瘀血嚴重,可以加入黃連和樸硝,效果最好。

3. 議卵腫

議曰:外名膀胱,內通腎臟,一處承受三經所傳,其外腎冷熱皆由心氣主之。心經有熱,熱入小腸,或赤或白或淋或澀;心經有寒,寒流膀胱,或秘或疝或腫或光。凡兒初生兩個石子俱大光浮,名曰卵腫;一邊差大,名曰偏墜。蓋由驚氣所行,傳受於中。或母懷孕,驚憂之氣不散,胞胎之間,兒亦受之,所以生下便有卵腫。

外宜黑散敷之,內用清心順之。黑散者,用黃連、黃芩、大黃、黃柏等分,燒留性為末,豬膽汁同蜜調敷之,立效。清心以犀角地黃膏與服。若有熱,大連翹飲宿夜,安定晨朝慶之。

白話文:

這個病症,外在俗稱膀胱,內部連通腎臟,這裡同時承受三條經脈傳來的氣。外腎的冷熱都由心氣主導。心經有熱,熱會傳到小腸,可能出現小便赤紅或白濁,或是小便淋漓不暢、澀痛;心經有寒,寒氣會流到膀胱,可能出現便秘、疝氣、腫脹或陰囊發亮等情況。

一般來說,嬰兒剛出生時,陰囊內的兩個睾丸都呈現又大又光滑、漂浮的狀態,這就叫做卵腫;如果其中一邊比較大,就叫做偏墜。這通常是由於驚嚇導致氣運行亂,傳遞到中間部位。或者母親懷孕時,驚嚇憂慮的氣沒有消散,在胞胎之間,胎兒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出生後就會有卵腫的情況。

外用藥適合用黑散來敷,內服藥則用清心藥來調理。黑散的配方是:黃連、黃芩、大黃、黃柏等分量相同,燒成炭後磨成粉末,用豬膽汁和蜂蜜調勻敷在患處,效果很快。清心藥則可以用犀角地黃膏服用。如果發熱,可以服用大連翹飲,晚上服用,早上起來病情就會穩定。

4. 議蛆瘡

議曰初生牙兒,至於長大,三焦、四體、五臟、九竅皆持全功,不作瘡疾。晉元因良婦善護胞胎,不貪淫欲,從已受胎,至於降生,更不交侵男女,實幸其兒,氣血相參,榮衛相順,臟腑自和,皮膚自滑。一見兒孩肌膚頭面,斯可知之矣。嗚呼!為人起根成,自一點不淨之物,處母胎中,漸敷形狀。

臨產之時,真智相投,以隨業力而生。其有匹夫匹婦,何以知其至理?恣心合意,即於臨產之月,尚行房事,以亂其氣,以傷其脈,以耗其神,以敗其血。兒生之後,遍身痍潰,滿頭瘡瘍,精神不爽,啼哭煩躁,並是胎內所受,以穢觸淨,以邪於正。賢士明公不言而唯愚魯鄙野,豈可告哉?謹書請鑑,切幸聽之。

白話文:

我認為,剛出生的嬰兒,一直到長大成人,三焦、四肢、五臟、九竅都能發揮完整的功能,不會產生瘡疾。這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能好好保護胎兒,不貪圖淫慾,從受孕到生產,都不與人發生性行為,這樣對孩子來說是幸運的,能讓孩子的氣血互相協調、營衛之氣順暢,臟腑自然平和,皮膚自然光滑。看看嬰兒的皮膚和臉就知道是否如此。唉!人剛開始的根源,都來自於一點不乾淨的東西,在母親的子宮裡慢慢形成。

到了生產的時候,真氣和智慧才會結合,隨著個人的業力而出生。一般老百姓,怎麼會知道這個道理呢?他們隨心所欲,即使在臨產的月份,還進行房事,擾亂了氣機,傷害了血脈,耗損了精神,敗壞了血液。孩子出生後,全身潰爛,滿頭都是瘡瘍,精神萎靡不振,哭鬧不止,這些都是在胎內受到的影響,用污穢的東西侵犯了純淨,用邪氣侵犯了正氣。有德行的賢士明公都不會說這些,只有我這種愚笨粗野的人才會說,但又怎麼能告訴他們呢?謹慎地寫下來,希望大家能夠鑑察,懇請大家聽從。

5. 議鼻塞

議曰:凡兒稟賦胎氣充實,三關九竅,五臟六腑,內外呼吸,上下貫通,流行百脈,正順三焦者,皆由所協無命自然之氣也。凡產牙兒三朝、五日、六晨、一臘,忽然鼻塞,吻乳不能開口呼吸者,多是乳母安睡之時,不知持上兒子鼻中出息吹著兒囟,或以水浴洗,用水溫冷不避風邪,所以致兒鼻塞。宜與通關膏敷之,消風散服之。

或有驚悸作熱,杜薄荷散與服通關膏。用白殭蠶、豬牙、皂角、荊芥、香附子、川芎、細辛等分為末。

白話文:

關於鼻塞的討論:

一般來說,如果嬰兒天生體質好、胎氣充足,身體的各個關節、孔竅、臟腑,以及內外的呼吸都能順暢,氣血能運行全身,且三焦的功能正常,這都是因為體內自然之氣運作良好。

然而,有些嬰兒在出生三、五天、六個早上或滿一個月時,突然發生鼻塞,無法用嘴呼吸,甚至無法正常吸吮母乳。這種情況多半是母親在睡覺時,不小心將自己呼出的氣吹到嬰兒的囟門,或是替嬰兒洗澡時,沒有注意水溫,且讓嬰兒吹到風寒所導致的鼻塞。這時應該使用通關膏外敷,並服用消風散。

如果嬰兒同時出現驚嚇、發熱的症狀,則可以服用杜薄荷散,並搭配通關膏使用。通關膏的成分包含白殭蠶、豬牙皂角、荊芥、香附子、川芎、細辛等藥材,將它們磨成粉末,等比例混合即可。

6. 議耳聤耳

議曰:凡兒胎氣不充實,關竅不通利,蓋由稟賦不足,胞養有虧,臟傷腎經。腎為根本,水之一數也,外應耳孔。或云水入耳,或曰乳汁入耳。較之即非兒生,氣脈根壯,臟腑固實,雖水及乳入耳,必不此作。自是氣不充,脈不實,使之然也。兒無補腎之方,但清心肺而已。

初生之兒而有作,尤甚重也。卒難療理,用藥敷糝,少愈愈而復發。至於過周,與服黃耆、白茯苓、人參、白芍藥、川當歸、熟地黃、甘草等分,作湯劑以固其內。內若固實,不必摻傳,亦自瘥愈。摻方用壁上蜘蛛一枚,瓦上火干坯子、白礬、腦子、麝香各少許,同研令勻,雞羽引入,自愈。

白話文:

討論嬰兒耳內流膿:

一般來說,嬰兒先天體質虛弱,身體各個孔竅不暢通,大多是因為天生體質就不好,在母親肚子裡就沒養好,傷到了腎經。腎是身體的根本,五行中屬水,而耳朵與水相應。有人說是水跑進耳朵,也有人說是乳汁跑進耳朵。但仔細想想,如果嬰兒天生氣血充足,身體各個器官都強壯結實,就算水或乳汁跑進耳朵,也不會這樣。之所以會耳內流膿,就是因為嬰兒氣血不足。嬰兒沒有直接補腎的方法,只能清心肺而已。

剛出生的嬰兒如果出現耳內流膿,情況會更嚴重,很難治療。用藥敷或灑在耳朵裡,通常會稍微好轉又復發。等到滿周歲後,可以服用黃耆、白茯苓、人參、白芍藥、川當歸、熟地黃、甘草等量混合的湯劑,來鞏固體內。體內強健了,就不必再使用外敷藥,自然就會痊癒。外敷藥的配方是:用一隻牆上的蜘蛛,加上瓦片上燒乾的土坯、白礬、冰片、麝香各少許,一起研磨均勻,用雞毛輕輕塗抹在耳內,就能痊癒。

7. 議便血

議曰:兒生七日之內,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氣熱盛之所致也。母食濃酒、細面、炙爆、醃咸等,流入心肺,兒在胎內受之,熱毒亦傳心肺。且女子之臟,其熱即入於心,故小便有之;男子之臟,其熱即入於肺,故大便有之。血出淡淡,有似坯水;盛則其血加鮮。凡遇有此,不可它藥,盡以生地黃根研取自然汁五七匙,一二匙蜜半匙,和勻溫溫與服,移時安愈。男皆效,不請醫。

甘露飲宜莫與服,不必地黃。黃一無恙,勿自忘,投丸散徒咎矣。

白話文:

討論嬰兒便血:

一般來說,嬰兒出生七天內,如果大小便有血,這是因為胎內熱氣太旺盛所導致的。母親如果吃了濃酒、精製麵粉、燒烤、醃製鹹味等食物,這些食物的熱氣會流進心肺,嬰兒在胎內也會受到影響,熱毒也會傳到心肺。而且,女嬰的臟腑,熱氣會進入心臟,所以小便會有血;男嬰的臟腑,熱氣會進入肺部,所以大便會有血。出血量少的時候,顏色像淡水,出血量多的時候,顏色就會比較鮮紅。遇到這種情況,不需要用其他藥物,只要用新鮮生地黃的根磨碎取汁,大約五到七匙,加一兩匙蜂蜜和半匙水,調勻後溫熱給嬰兒服用,過一會兒就會好。男嬰通常都有效,不需要請醫生。

甘露飲這種藥物不宜服用,也不需要用到生地黃。只要嬰兒沒有其他問題,就不要自己忘記這件事,隨意投藥丸或散劑,反而會造成不好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