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議責善
議曰:信夫執術為醫,荷術至重,其或輕舉,有乎得共,稍共其理,如盲索途,事致疏虞,嗚呼!斷不復續,死不復生,哀哀之誠,誰為罹嘆!當知醫家一門,上古聖賢,測天徵道,詳氣四時,逆順陰陽,痞通表裡,然後察之五臟六腑,三焦百脈,究竟標本盈虧,參審絕生變動,代謝榮枯,流行注厥,如此,知義少契古風,然有僥倖侮玩,狂暴輕欺者眾矣!僥倖者,恃其時運以誇䌁;侮玩者,以道之亨通而慢易;狂暴者,不能務本以從師;輕欺者,肆意妄執以為是。四者,人事何掌?博古窮經,明心儘性者,邪醫之務業。
其道有四,不可遺其一焉:行之惻憫,施之喬惠,存之周至,受之平等。惻憫者,每務仁慈;消惠者,常加愛護;周至者,運用無虧;平等者,勿論高下。如此推誠,稍入醫學之道。若也縱恣身心,嬉遊妄作,及其訪問,臨時檢來,以齊規矩,斯乃自敗之端,殃積於後。野老數年,江湖抱街活人,親見同道谷有耽僻,終不為良。
或好籠浪,或貪傳奕,或綱,或釣,或射,或獵,或謳,或飲,或歌,或舞,佞遊花衢,狂穿抑陌,或習弓弩,或縱鞚韁,或樂煙粉怪詞,或悅風情可意,此未用心,不常僻,性詭異,濫禰醫士,得無訴乎?其實非詐,其用以證。凡百枉究,總涉狂佞。須知醫家者流,遵九道,聊伸鑑誡,犯者貴已為幸,志在前賢聖哲,無時不習者,方可謂良醫,受道之職也。杲能守之,以道分之,以安天地,副焉,神明欽焉。
白話文:
論醫者之責
我認為,一個真正執業的醫師,身負的責任極為重大。如果行事輕率,能有成功的嗎?稍微偏離醫理,就像盲人摸索道路一樣,事情必然會出現疏漏。唉!一旦診斷錯誤,病人生命逝去,便無法挽回,那種悲痛,又有誰能體會?
應該明白,醫學這門學問,是古代聖賢觀察天象、參悟天地之道而來,詳細研究四季氣候變化,了解陰陽順逆、表裡通透的道理,然後再觀察五臟六腑、三焦百脈,深入了解病症的根本原因,分辨虛實盈虧,並參照病情的變化、生機的消長、氣血的運行等,這些學問,才能略窺醫學的古老精髓。然而,現在卻有很多醫師,抱持著僥倖的心態、輕慢的態度,甚至狂妄自大、欺騙患者。那些僥倖者,仗著一時好運而誇耀自己;輕慢者,因為醫術順利而怠慢輕忽;狂暴者,不肯從根本學習而跟隨老師;欺騙者,恣意妄為,固執己見。這四種人,醫術如何能掌握得好?
真正深入研究醫學古籍、通曉醫理、修養身性的人,才是醫學的真正從業者。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謹記四個原則:行事要充滿惻隱之心,施藥要給予病患最大益處,為人要考慮周全,待人要平等對待。所謂惻隱之心,是指時刻心懷仁慈;給予病患最大益處,是指常常關愛呵護;考慮周全,是指運用醫術時沒有缺失;待人平等,是指無論病患的地位高低都一視同仁。如果能這樣真心誠意地去做,才算是稍稍進入醫學的門道。如果放縱自己的身心,嬉戲遊樂,在需要看診的時候才臨時翻閱醫書,敷衍了事,這必定會導致失敗,災禍也將在日後不斷累積。
我這個鄉野老者,在街頭行醫數年,親眼看到許多同道中人沉迷於不良嗜好,最終不能成為良醫。他們有的喜歡遊蕩閒逛,有的貪戀賭博下棋,有的喜愛張羅買賣,有的喜愛釣魚,有的喜歡射箭打獵,有的喜歡吟唱飲酒,有的喜歡歌舞,有的沉迷於煙花巷弄,有的瘋狂穿梭於街頭巷尾,有的練習弓箭弩,有的縱馬奔馳,有的喜歡奇特的言詞或沉溺於風花雪月。這些人,沒有用心學習醫術,經常走偏,性格怪異,濫竽充數地當醫生,難道不會被患者抱怨嗎?他們不是在詐騙,而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驗證他們不適合當醫生。所有的錯誤診斷,都與他們的狂妄自大、奸佞虛偽有關。
要知道,行醫的人,必須遵守醫道的準則,我在此提出一些鑑戒,希望大家警惕。觸犯了這些準則,還認為自己很幸運的人,要以古代賢哲為榜樣,時刻勤奮學習,這樣才能稱得上是良醫,才不辜負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如果能夠堅守醫道,將其運用於天地之間,以安撫萬民,那麼天地神明也會因此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