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卷之二 (2)
卷之二 (2)
1. 議行醫
議曰醫之為字,左七右八,乃言表裡。其下九晝,乃云九道合之二十四,以按二十四氣。古人設意,義理深奧,垂象於天地之間,以應人倫之道。與其成人之夫為契論。獨小兒氣脈微弱,難以謂之醫。蓋是七表八里未全,故云調理。愚曰不然,曷不知其善用心者,則奇妙純粹在其中矣。
茲說孰是經云:醫者意也。以意理之為得,擾之為失。得失之義於人禍福,是以純粹之妙,良工之能。學者究備行,則盡心可謂善術之道。凡見脈不若議症,議證不如識病。識病爭如藥對。小兒作疾多是無事,歷家輕狂,所以有乎得失。如病人危薦,但需其藥,求速安愈。醫者要須得中,無有大過及之害。
所謂𤜂之為功,神聖工巧。明其標本表裡陰陽,參其盈虧經絡榮衛,察平升降臟腑腸胃,審其盛衰。然後可以度其疾之輕重,較其方之優劣。行醫之功,譬如簧弩發矢,一視決中,十全為工。如此準繩,可謂醫者意也。若也覷睹僥倖,勿謂醫之良工為福使之然也。智者謂宜鑑戒,二者不可偏。
有僕謂良魚福烏,醫士者乃醇乎醇者耶?
白話文:
我認為「醫」這個字,左邊是七,右邊是八,是用來表示人體的表面和內部。下面的「九晝」,意思是將九道(陰陽、表裡、虛實等)合起來,總共二十四,用來對應二十四節氣。古人設定這個字的用意,道理非常深奧,將天地的形象展現出來,用來對應人倫的道理,並且與成人的身體狀況相符合。但唯獨小孩子的氣脈微弱,很難用「醫」這個字來形容。因為他們身體的表面和內部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只能用「調理」這個詞。我認為不是這樣,怎麼會不知道用心醫治的人,其高明的醫術就在其中呢?
這種說法哪個對呢?經典上說:「醫者,意也。」意思是說,用心的診治才能得到效果,疏忽大意就會產生過失。這其中的得失關係到人的禍福,所以精純高妙的醫術,是高明醫者所具備的能力。學醫的人如果能深入研究,完全掌握,那就可以稱得上是醫術高明。看脈不如問症狀,問症狀不如認識疾病,認識疾病不如用對藥。小孩子生病常常是沒什麼大問題,許多醫生輕率隨意,這就是造成醫療得失的原因。如果病人情況危急,只想要用藥,希望趕快痊癒。醫生必須掌握恰當的用藥,不能有太大的偏差和傷害。
所謂醫療的功效,是神聖而且精巧的。要明瞭疾病的根本、表面和內部、陰陽的狀況,參詳身體的盛衰、經絡和營衛的運行,觀察身體的平衡升降、臟腑腸胃的狀況,審視身體的強弱。這樣才能判斷疾病的輕重,比較藥方的優劣。行醫的功效,就像弓箭發射一樣,一箭就要命中目標,十次都能成功才是高明的技術。能夠達到這個標準,才能稱得上是用心行醫。如果只抱著僥倖的心理,就不要認為醫術高明的醫生是福氣的使者。有智慧的人應該引以為戒,這兩種情況不能偏廢。
有人說,良醫能夠像好魚一樣造福人群,像烏鴉一樣不辭辛勞,難道醫生就是這樣純粹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