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1. 卷之三
2. 議調理
議曰醫與調理其意等差,參詳虛實之宜,究竟緩遠之理。若明疾之輕重,當察病之遠邇,為其所患得變稍重,症候稍逆,直取其功而全其效者,醫之良工,可以扶持循症解利,寬緩服藥次第瘳愈,毋令加進剋日安蘇,此乃善能調治。譬如水流就下迸溜遲疾,澄則自清,深則自潤,狹則自湍,岸則自瀉,洄渦漩伏灘瀨奔流者,乃自然而然,不可得使之然也。脈氣之流行,遇冷熱寒涼風溫燥濕,亦由水之就坎也。
調理謂疾作尚未傳變,氣行在乎怯弱膊變,即循其法度,怯弱即緩與扶持。是以調謂守節,理謂有序。節者無太過不及,序者已得其所宜,然後謂之理。無太過不及,可以謂之調。調者而有度,知度而在於形容。理者須可法正,法而全於規矩。譬之絲不及絡頭,不得梳斯皆亂也。
絡之取其條直,梳之析其通解,無毫髮之遺,有純復之慶者,誠謂調理之工也。夫苟以危而用急,見愈而用緩者,乃共度也。斟酌權衡,勿隘偏墜。先約其輕重,察其進退。藥與病勢相參,病與丸散相及。醫自意設智與醫同,藥與疾諧疾用藥等,用之無忽,何慮疾不瘳,病不愈哉!嗚呼!學者理幼,勿恃其自能,執其偏見。事有優長,鬚預學問,盡心而後已。
白話文:
討論「醫療」與「調理」的區別,兩者的意義有所不同,要仔細考慮身體的虛實情況,了解疾病緩慢發展的道理。如果能清楚知道疾病的輕重,觀察病程的遠近,針對病情稍有變化,症狀稍為不順的情況,直接採取有效的方法,並達到完全療效的,這才是良醫的作為。可以按照症狀發展的過程,給予支持性的治療,逐漸舒緩病情,按順序服藥,直到痊癒,不要讓病情加重,並期望在短時間內痊癒,這就是善於調理的方法。
就像水流一樣,會自然地往下流,有時流速快,有時流速慢。水靜止時自然會清澈,水深時自然會滋潤,水流狹窄時自然會湍急,水流到岸邊自然會傾瀉而下。水流的迴旋、潛伏、在淺灘奔流,都是自然而然的現象,無法強迫它如何流動。人體氣血的運行,遇到寒冷、溫熱、乾燥、潮濕等各種情況,也如同水流順著低窪處流動一般。
「調理」指的是疾病還沒有發生明顯變化、氣血運行比較虛弱不暢的時候,就按照既定的方法來處理,如果氣血虛弱就應該緩慢地給予支持。所以說「調」是指遵守一定的節度,「理」是指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所謂的節度,指的是不要太過或不及,而順序指的是已經找到適合的方法,這樣才能稱之為「理」。不走極端,可以稱之為「調」。調要有一定的尺度,而尺度的把握則在於如何看待病情;理則要符合正道,合乎規範。就像蠶絲沒有整理好,就無法梳理,結果就會雜亂無章。
整理蠶絲就是要讓它條理分明,梳理蠶絲就是要把它們疏通開解,不遺漏任何細節,這樣才能獲得完整的效果,這才算是調理的功夫。如果病情危急卻用緩慢的方法,病情好轉卻用急躁的方法,這都是不對的。應該仔細衡量,不要偏頗。先了解病情的輕重,觀察病情的進展與消退,藥物的使用要與病情相配合,疾病的性質也要與丸散等藥劑相配合。醫生的判斷要與醫學知識相符,藥物的使用要與疾病相諧調,使用藥物時絕不能疏忽,這樣又何必擔心疾病不會痊癒呢?
唉!學醫的人,如果資歷尚淺,不要過於自信,堅持己見。學問博大精深,應該事先學習,盡心盡力去研究,然後才能有所成就。
3. 議傷憐
議曰:老矣,見孫長大方子,不惟驕恣之甚,復加愛惜,傷天不任用也。睡思既濃,猶令咀嚼;火閣既暖,猶令欲酌;臥蓋重衾,猶令衣著,撫拍顧愛。常衣裹作(以手掌就衣服裹拍背,引風疾)。指物言蟲驚,因戲謔,莫覷廟識,心情閃爍,危坐放手,我笑渠惡,欲令喜笑,脅肋指鑿門。非仕宦,莫與紮腳;年不及時,莫常梳掠;表裡無恙,莫頻服藥。
戲謔之物,不可恣樂;刀劍凶具,勿可與捉;莫近猿猴(傷志也),莫抱鴉雀(損眼也)。抱男觀書,抱女觀作(女工作也)。男方學行,勿令綽略;兒方學語,勿令揮霍。會坐莫久,腰背卸卻;行莫令早,筋骨柔弱。惡莫與顧,善可與學。順時調攝,自然安樂。雷鳴擊鼓,莫與掩耳;眠臥過時,須令早起;飲食飽飫,須當戒止;非時莫衣,常食莫美;羹蔬宜淡,滋味膿屎。夜莫停燈;晝莫說鬼;睡莫當風坐;莫近水。
笑極與和,哭極與喜。智者當知撫育至理。
白話文:
討論說:人老了,看到孫子逐漸長大,就使用很多方法來養育他,不但更加驕縱放肆,還過分愛惜,實在是傷害天性,無法讓孩子好好發展。明明已經很想睡覺了,還要讓他吃東西;房間已經很暖和了,還一直要他喝熱的;蓋著厚重的被子,還要讓他穿衣服,不停地撫摸拍打,過度呵護。常常用手掌隔著衣服拍打他的背,想藉此驅散風邪(卻反而可能造成傷害)。看到東西就說那是蟲來嚇他,故意開玩笑捉弄他,不讓他接觸廟宇神像,讓他心情緊張不安。如果他坐立難安就放開手讓他活動,我笑他不好,卻又想逗他開心,就用手指去戳他的肋骨和腋下。如果不是做官的人,不要給他紮腳;年紀還沒到的時候,不要經常替他梳頭;身體沒有問題,不要頻繁吃藥。
玩樂的東西,不能讓他過度放縱地玩;刀劍等危險的器具,不可以讓他拿在手上;不要靠近猴子(會損傷意志),不要抱著烏鴉麻雀(會損傷眼睛)。抱著男孩時可以讓他看書,抱著女孩時可以讓她學習女紅(指女性的工作)。男孩剛學走路時,不要讓他太過輕鬆隨意;孩子剛學說話時,不要讓他亂說話,揮霍語言。學會坐著不要坐太久,會讓腰背疲勞;不要太早學走路,會讓筋骨變得柔弱。不好的事情不要讓他看見,好的事情可以讓他學習。順應時節來調理養護,自然就會平安快樂。聽到打雷和擊鼓的聲音,不要摀住耳朵;睡太晚的時候,要讓他早點起床;飲食已經飽足了,一定要戒除繼續吃;不是吃飯的時間不要讓他吃東西,經常吃的食物不要過於精美;湯和蔬菜要清淡,濃厚的味道如同污穢之物。晚上不要關燈;白天不要說鬼故事;睡覺時不要坐在風口;不要靠近水邊。
過度大笑時要適度安撫,哭得太厲害時要逗他開心。聰明的人應該知道撫育孩子的道理。
4. 議食忌
議曰:溥天之下,產育既同,將護之,因有所不同者,貧富之謂歟?然富與貴,飲食臥具有益於兒母,貧賤又何以言之?古人有云:「病不服藥,謂之中醫。」正如此說。外護寒邪,內節飲食,審物順時,何疾之有?前云富與貴,傷其大過,貧與賤,用所不及。然不及之意,乃與中醫之言得其所哉!旦如變蒸之候,數至其時,溫熱有作,令兒漸固,舒展筋骨,生長百脈,和順經絡,自然之理,何必加藥?凡兒漸長,必漸飲食。東西南北,地產果瓜,田種秔稻,山有粟麥,野有蕨筍,魚有溪池,木有清濁。
人之所生,隨土地之所宜,飲食亦隨其所有。南人不堪食北物,以面為膳,以棗為蔬。北人何可食南物,以魚為菜,以詹為飯(詹城米),近海啖之咸鹺,居山食之野味。北果多涼,南果多熱,東果多酸,西果多澀,豈宜多食?五臟六腑強納,疾病生焉。凡小兒心之有病,不可食鹹滷;肺之有病,不宜食焦若;肝之有病,不宜食辛辣;脾之有病,不宜食餿酸;腎之有病,不宜食甘甜。蓋由助其它氣而害於我也。
蓮子雞頭能通心氣,石榴余甘大澀腸胃,乾柿煮蔗猶能益肺,蒸藕炊豆於肝宜利,五味唯棗(五味子足)脾家可意。肺病忌食肥膩,鵝鴨魚蝦漁鹽膻腥咸鹺之類。脾病忌食生冷甘甜,包氣之物。謂饅頭包子餛飩,鴨卵肚臟夾餅,皆包氣之物。心病忌食心血髓腎,雞羊炙膊燴炒煎炸木。
肝病忌食肺頭肚豬雀油膩濕面。應小兒不問有病無病,並不可與食腰子及肚髓心血,令患走馬疳候。蔥韭薤蒜荽蕌亦不可與食,令兒心氣壅結,水竇不通,三焦虛,神情昏昧。飛禽瓦雀不可與食,令兒生瘡癬瘑疥煩躁遁悶。鮭鯗蝦蟹鰻鱔螺螄螃蜆之類,不可與食,令兒腸胃不禁,或泄或痢或通或閉。
食甜成疳,食飽傷氣,食冷成積,食酸損智,食苦耗神,食鹹閉氣,食肥生痰,食辣傷肺。食味淡薄,臟腑清氣,乃是愛其子惜其兒,故與禁忌。若也恣與飽飫,重與滋味,乃是惜而不愛,憐之有傷,以至丁奚餔,露疾作無辜,救療無門,悔之不及。育子之家,當宜知之理,宜戒之!
白話文:
我來說說關於飲食禁忌的事情:
我認為,在這天地之下,所有人的生產和養育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照顧的方式卻有所不同,這難道是因為貧富的差異嗎?然而,富貴人家在飲食和生活起居方面對母親和孩子都有好處,那貧賤人家又該怎麼說呢?古人說:「生病不吃藥,就是中醫的治療方式。」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只要注意外部防寒,內部節制飲食,了解食物的屬性並順應時節,哪裡會有疾病呢?前面說富貴人家容易過度,貧賤人家則容易不足。然而,不足的意思,不正和中醫所說的恰到好處的道理相符嗎?例如,嬰兒在變蒸期時,會定時出現溫熱的現象,這可以讓嬰兒的身體逐漸強壯,伸展筋骨,促進百脈生長,調和經絡,這是自然運行的道理,何必用藥呢?
凡是嬰兒漸漸長大,必然要逐漸開始進食。東西南北各地的物產不同,有水果瓜類,有田裡種的稻米,山上有小米麥子,野外有蕨菜和筍子,魚有溪池裡的,樹木也有不同的屬性。
人的出生地和適宜的飲食是相關的,飲食應該隨著當地的物產而定。南方人可能不習慣吃北方的食物,例如把麵食當主食,把棗子當蔬菜;北方人可能不習慣吃南方的食物,例如把魚當菜,把詹米當主食(詹城米)。住在海邊的人喜歡吃鹹的食物,住在山裡的人則喜歡吃野味。北方的水果多屬性涼,南方的水果多屬性熱,東方的水果多屬性酸,西方的水果多屬性澀,都不宜多吃。如果五臟六腑過度承受,就會產生疾病。凡是小孩心臟有疾病,不應該吃鹹的東西;肺有疾病,不應該吃燒焦或烤焦的東西;肝臟有疾病,不應該吃辛辣的食物;脾臟有疾病,不應該吃酸腐的食物;腎臟有疾病,不應該吃甘甜的食物。這是因為這些食物會助長其他臟腑的氣,反而對自身有害。
蓮子和雞頭米能疏通心氣,石榴和余甘子有收澀腸胃的功效,煮過的柿子和甘蔗能潤肺,蒸藕和煮豆對肝臟有益,五味之中只有紅棗對脾臟最好(五味子應該是筆誤)。肺部有疾病的人,忌吃肥膩的食物,如鵝肉、鴨肉、魚、蝦、海產、腥羶的食物。脾臟有疾病的人,忌吃生冷的、甘甜的食物以及容易脹氣的食物,例如饅頭、包子、餛飩、鴨蛋、內臟、夾餅等,都是容易脹氣的食物。心臟有疾病的人,忌吃心臟、血、骨髓、腎臟等,還有雞、羊肉的烤肉、燴炒煎炸的食物。
肝臟有疾病的人,忌吃肺、頭、豬肚、麻雀肉、油膩的食物和濕麵。對於小孩,無論有沒有生病,都不可以餵食腰子、肚髓、心血等食物,否則容易得走馬疳。蔥、韭菜、薤、蒜、芫荽、蕌頭等也不可以給小孩吃,會造成小孩心氣壅塞、水道不通、三焦虛弱、神情昏昧。飛禽麻雀也不可以給小孩吃,會導致小孩生瘡、癬、瘰癧、疥瘡、煩躁不安。鮭魚、鹹魚乾、蝦、蟹、鰻魚、鱔魚、螺絲、螃蟹、蛤蜊等食物也不可以給小孩吃,會導致小孩腸胃功能失調,容易腹瀉、痢疾、便秘。
吃太多甜食容易導致疳積,吃太飽容易傷氣,吃太冷的食物容易造成積食,吃太酸的食物容易損害智力,吃太苦的食物容易耗損精神,吃太鹹的食物容易閉塞氣機,吃太肥膩的食物容易生痰,吃太辣的食物容易傷肺。飲食清淡,使臟腑清爽,這才是真正愛護子女的表現,所以才有這些飲食禁忌。如果放縱地讓孩子吃太飽,給予過於濃郁的滋味,這其實是溺愛而沒有真正的愛,憐惜反而會造成傷害,以至於讓孩子遭受疾病的痛苦,卻又無藥可救,後悔也來不及了。養育孩子的人家,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並且戒掉這些壞習慣。
5. 議責善
議曰:信夫執術為醫,荷術至重,其或輕舉,有乎得共,稍共其理,如盲索途,事致疏虞,嗚呼!斷不復續,死不復生,哀哀之誠,誰為罹嘆!當知醫家一門,上古聖賢,測天徵道,詳氣四時,逆順陰陽,痞通表裡,然後察之五臟六腑,三焦百脈,究竟標本盈虧,參審絕生變動,代謝榮枯,流行注厥,如此,知義少契古風,然有僥倖侮玩,狂暴輕欺者眾矣!僥倖者,恃其時運以誇䌁;侮玩者,以道之亨通而慢易;狂暴者,不能務本以從師;輕欺者,肆意妄執以為是。四者,人事何掌?博古窮經,明心儘性者,邪醫之務業。
其道有四,不可遺其一焉:行之惻憫,施之喬惠,存之周至,受之平等。惻憫者,每務仁慈;消惠者,常加愛護;周至者,運用無虧;平等者,勿論高下。如此推誠,稍入醫學之道。若也縱恣身心,嬉遊妄作,及其訪問,臨時檢來,以齊規矩,斯乃自敗之端,殃積於後。野老數年,江湖抱街活人,親見同道谷有耽僻,終不為良。
或好籠浪,或貪傳奕,或綱,或釣,或射,或獵,或謳,或飲,或歌,或舞,佞遊花衢,狂穿抑陌,或習弓弩,或縱鞚韁,或樂煙粉怪詞,或悅風情可意,此未用心,不常僻,性詭異,濫禰醫士,得無訴乎?其實非詐,其用以證。凡百枉究,總涉狂佞。須知醫家者流,遵九道,聊伸鑑誡,犯者貴已為幸,志在前賢聖哲,無時不習者,方可謂良醫,受道之職也。杲能守之,以道分之,以安天地,副焉,神明欽焉。
白話文:
論醫者之責
我認為,一個真正執業的醫師,身負的責任極為重大。如果行事輕率,能有成功的嗎?稍微偏離醫理,就像盲人摸索道路一樣,事情必然會出現疏漏。唉!一旦診斷錯誤,病人生命逝去,便無法挽回,那種悲痛,又有誰能體會?
應該明白,醫學這門學問,是古代聖賢觀察天象、參悟天地之道而來,詳細研究四季氣候變化,了解陰陽順逆、表裡通透的道理,然後再觀察五臟六腑、三焦百脈,深入了解病症的根本原因,分辨虛實盈虧,並參照病情的變化、生機的消長、氣血的運行等,這些學問,才能略窺醫學的古老精髓。然而,現在卻有很多醫師,抱持著僥倖的心態、輕慢的態度,甚至狂妄自大、欺騙患者。那些僥倖者,仗著一時好運而誇耀自己;輕慢者,因為醫術順利而怠慢輕忽;狂暴者,不肯從根本學習而跟隨老師;欺騙者,恣意妄為,固執己見。這四種人,醫術如何能掌握得好?
真正深入研究醫學古籍、通曉醫理、修養身性的人,才是醫學的真正從業者。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謹記四個原則:行事要充滿惻隱之心,施藥要給予病患最大益處,為人要考慮周全,待人要平等對待。所謂惻隱之心,是指時刻心懷仁慈;給予病患最大益處,是指常常關愛呵護;考慮周全,是指運用醫術時沒有缺失;待人平等,是指無論病患的地位高低都一視同仁。如果能這樣真心誠意地去做,才算是稍稍進入醫學的門道。如果放縱自己的身心,嬉戲遊樂,在需要看診的時候才臨時翻閱醫書,敷衍了事,這必定會導致失敗,災禍也將在日後不斷累積。
我這個鄉野老者,在街頭行醫數年,親眼看到許多同道中人沉迷於不良嗜好,最終不能成為良醫。他們有的喜歡遊蕩閒逛,有的貪戀賭博下棋,有的喜愛張羅買賣,有的喜愛釣魚,有的喜歡射箭打獵,有的喜歡吟唱飲酒,有的喜歡歌舞,有的沉迷於煙花巷弄,有的瘋狂穿梭於街頭巷尾,有的練習弓箭弩,有的縱馬奔馳,有的喜歡奇特的言詞或沉溺於風花雪月。這些人,沒有用心學習醫術,經常走偏,性格怪異,濫竽充數地當醫生,難道不會被患者抱怨嗎?他們不是在詐騙,而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驗證他們不適合當醫生。所有的錯誤診斷,都與他們的狂妄自大、奸佞虛偽有關。
要知道,行醫的人,必須遵守醫道的準則,我在此提出一些鑑戒,希望大家警惕。觸犯了這些準則,還認為自己很幸運的人,要以古代賢哲為榜樣,時刻勤奮學習,這樣才能稱得上是良醫,才不辜負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如果能夠堅守醫道,將其運用於天地之間,以安撫萬民,那麼天地神明也會因此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