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卷之十五 (1)
卷之十五 (1)
1. 卷之十五
2. 慢脾風候(治法截要)
議曰慢脾風候即是慢驚風所傳,元由吐瀉脾虛,驚與風傳入,故曰脾風。謂其脾家受風者,更逐風無風可逐,若也逐驚無驚可療,但有療涎虛熱來去,兒病至此,所以難醫。蓋由症與候,驚與風傳經已極,總歸虛處,惟脾所受。何故不曰胃風?胃屬陽,其病即傳陰臟,故無胃候。
兒既尚有胃氣,可以一向生胃,兼與回陽,即漸蘇省。若更一向攻擊驚風,脾亦不受,而又傳散諸經,不可得而加藥。若見眼合,即是脾風,宜服下項藥。
議治慢脾風,乃是不得已而設,其疾危如燈無油,漸見昏滅。錢氏所用全液丹,又青州白丸子,各半細研,和勻飯飲薄荷湯,下一兩半兩許,此乃截風回陽。又一方,以四君子湯加黑附子末四分之二,腳手冰冷者,用和對半生薑棗子煎與服。此萬古人用之,豈不同常所較,下項良方,亦盡世之善也。
議治慢驚慢脾,須禁腦麝膩粉,水銀粉霜之項,及寒涼動臟脂等,或以燥熱,俱不可用,只宜回陽醒脾湯,使與服。
議慢脾風候,十個孩兒,有個以艾灸之,須當斟酌病候,有已來脈絕之理。若也一臟絕,即不可用藥。謂如眼無光,指甲黑,四肢垂嚲,五體俱冷,並不可勉強下藥。
議慢驚風候,至於痰涎在膈之時,諸臟皆虛,喉中聲如拽鋸,一二日之間,不散,但只閉目。此乃虛之盛也,只是虛痰飽養其氣,未有所知之者,直便下去,痰涎其兒隨時化去。宜用下項妙沙丹服之,乃良。
議嬰孩所患,急驚慢驚脾,三者皆由風痰所作,以漸傳及。未有初得病,而便慢脾,或急驚傳來,或即吐瀉而得久痢,其氣虛脫,而得傷寒,表裡俱虛,傳入陰症,亦成慢候。久嗽成癇,亦傳慢候。霍亂吐利,亦傳慢候。脾困久睡,亦作慢候。吐血,亦傳慢候。蟲積衝心,亦傳慢候。
肝風筋憊,亦傳慢候。大小便閉,亦作慢候。心虛煩躁,亦作慢候。煩渴引飲,亦傳慢候。腹肚㽲痛,亦傳慢候。睡里咬牙,亦傳慢候。般日夜汗出,亦傳慢候。走馬疳急,亦傳慢候。諸丹毒,亦傳慢候。龍帶纏腰,亦傳慢候。膀胱吊疝,卵腫莖曲,亦傳慢候(莖曲陰莖勾曲)。
四體浮腫,亦傳慢候。以上小兒所患諸疾,皆能傳作慢驚風候。由慢驚乃傳作慢脾,脾氣既絕,胃氣已盡,無可得而治療故也。
議嬰孩五臟易冷易熱,易虛易實,醫方並不治臍,受病曰脾不病耳。曰非也。小兒在腑有疾,自愈者有之,在臟不可不治。臟者陰屬,腑者陽屬。謂小兒先陰而後陽。又曰小兒乃純陽之氣,在腑則順,在臟則逆。故前賢皆理其臟,未言治腑也。又腎一臟,常主虛,不可攻療。若有腎臟患,但清心肺綠心與腎,即既濟也。肺與腎乃子母也,無與腎藥及諸補藥。
白話文:
討論慢脾風這種病症,其實是慢驚風病情加重後傳變而來。最初是因為吐瀉導致脾胃虛弱,這時驚恐和風邪入侵,所以才說是脾風。這樣說,是因為病邪是侵犯脾胃,如果只是一味驅風,實際上沒有風可驅;如果只是一味鎮驚,實際上沒有驚可治,這時主要症狀是虛熱和痰涎反覆出現,所以這種病很難醫治。這是因為病情已經從經絡傳變到極限,最終都歸於虛弱,而脾是承受這些虛弱的主要臟器。為什麼不說是胃風呢?因為胃屬陽,生病後會傳到陰臟,所以沒有胃的病候。
孩子如果還有胃氣,可以著重調理脾胃,同時配合回陽,病況就會漸漸好轉。如果還是一味用藥攻打驚風,脾胃也承受不了,病邪反而會四處傳散,這樣就更難用藥了。如果看到孩子眼睛閉合,就是脾風的表現,應該服用接下來說的藥方。
討論治療慢脾風,這是一種不得已的辦法,因為病情危急,像燈油耗盡,即將熄滅一樣。錢乙曾經使用全液丹和青州白丸子,各取一半磨成細末,混勻後用稀飯或薄荷湯送服,一次服用一兩到半兩左右,這是用來截斷風邪、回覆陽氣的。還有一個藥方,是用四君子湯加上四分之二的黑附子粉,如果手腳冰冷,就加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服用。這些是古人常用的方法,效果不凡,接下來說的藥方也是很有效的。
討論治療慢驚慢脾,要禁忌使用冰片、麝香、膩粉、水銀、粉霜等,以及寒涼、容易刺激內臟的食物,或是燥熱的藥物,都不能使用,只能服用回陽醒脾湯。
討論慢脾風這種病症,十個孩子裡,大概有一個可以用艾灸治療,但必須仔細判斷病情,有時候會出現脈象微弱甚至消失的情況。如果有一個臟器功能衰竭,就不能再用藥了。如果孩子出現眼睛無神、指甲發黑、四肢無力、身體冰冷等症狀,就不能勉強用藥了。
討論慢驚風,當痰涎積聚在胸膈的時候,各個臟器都已經很虛弱了,喉嚨裡發出像拉鋸一樣的聲音,一兩天都不會消散,而且只是閉著眼睛。這是虛弱到了極點的表現,是虛弱的痰涎在滋養病氣,很多人都不知道,就直接用瀉下的藥,這樣痰涎反而會隨時消失。應該服用接下來說的妙沙丹,效果很好。
討論嬰兒的疾病,急驚風、慢驚風、脾風,這三種病都是由於風邪和痰液引起的,並且逐漸傳變加重。沒有一開始就得慢脾風的,大多是急驚風傳變而來,或是因為吐瀉不止導致脾胃虛脫、氣虛,又感受寒邪,表裡俱虛,病邪傳入陰證,也會變成慢脾風。久咳引起癲癇,也會轉變為慢脾風。霍亂導致的吐瀉,也會轉變為慢脾風。脾胃虛弱導致嗜睡,也會變成慢脾風。吐血、蟲積衝心、肝風導致筋脈疲憊、大小便不通、心虛煩躁、煩渴想喝水、腹痛、睡覺磨牙、白天晚上都出汗、走馬疳、各種丹毒、龍纏腰、膀胱疝氣導致睪丸腫大、陰莖彎曲、四肢浮腫,以上這些小兒疾病,都有可能傳變為慢驚風。慢驚風又會進一步發展成慢脾風,當脾氣衰竭,胃氣耗盡,就沒有辦法治療了。
討論嬰兒的五臟容易受寒受熱,容易虛弱也容易實證。醫生治病常常不重視臍部,認為只有脾臟生病了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不對的。小兒在六腑有病,有的可以自癒,但是在五臟有病,就不能不治療。五臟屬陰,六腑屬陽。小兒的生理是先有陰再有陽。還有人說,小兒的陽氣很旺盛,病在六腑就順應氣機,病在五臟就逆亂氣機。所以古代的醫學家都重視調理五臟,不說治療六腑。而且腎臟這個器官,常常是虛弱的,不能攻邪,如果腎臟有病,只要清心肺,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就行了。肺和腎是母子關係,不要給腎臟用藥,或是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