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卷之十三 (2)
卷之十三 (2)
1. 截風丹
治嬰孩小兒四症已作八候未具者,速宜與脈。
金蠍(去毒炒) 白殭蠶(去絲炒) 天麻 白附子(炮) 天南星(炮各一分) 硃砂(一兩)赤腳蜈蚣(一條酒炙酥) 麝(一字)
上為末煉蜜為丸雞頭實大,每服一二粒,煎金銀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嬰幼兒四種病症,症狀剛開始出現,還不完全明顯的時候,應該趕快讓醫師診斷開藥。
藥材包含:炒過的去毒金蠍、炒過並去除絲的白殭蠶、天麻、炮製過的白附子、炮製過的天南星,各取一份;另外加上一兩硃砂、用酒烤酥的一條赤腳蜈蚣、以及少量的麝香。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大小如雞頭實。每次服用一到兩顆,用煎好的金銀花薄荷湯送服。
2. 定搐散
治嬰孩小兒急驚四症八候俱並,作者宜服
天麻 白附子(炮) 天南星(炮各半兩) 蠍稍(炒一分) 硃砂(一兩) 代赭石(一兩煆米醋浸七次) 雄黃(一兩) 乳香(一兩) 白花蛇頭(一分酒炙) 腦(一字) 麝(一字) 赤腳蜈蚣(一條酒炙)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煎金銀薄荷湯調下,煉蜜如雞頭大亦佳。
議曰:搐症未作,痰熱壅盛,故生其風,風不自散,流入筋脈,又入經絡,遂發搐搦。定其搐搦,先用截風,風若不加,則搐搦自息矣。且搐搦已作,痰熱有盛,疾候傳極,其風不可得而截,搐不可得而定,由如遺漏,炎熾猛烈,難以摸減,如此患者,理宜下之。大抵陽癇用下乃良,陰癇何以加之?兒分長幼,用藥惟有發風作搐,大小皆然。
風之為疾,猖獗衝突,乃五臟虛處受之,察之在證,療之未前,由驚而作,或痰與熱而為,察其源而定其疾者,要也有其風即發搐,有其搐即因風,風定搐其議相續。今述截風散,不待搐搦,才覺風痰驚熱有作,便與服之,令不搐搦,故曰截風。既已搐搦並作,宜與定搐散御之,御之不散,與服暖金丹,其勢加重,即與下之。
且下之法,醫家出不得已而為劫風揭風青金三方,量其輕重。今人直便擬下,更不截風定搐之藥,得失之議,皆由忽遽昏惑。智者良工,幸宜考較。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定搐散」,是治療嬰幼兒出現急驚風,也就是四種症狀、八種情況同時發生的情況,給患者服用。
藥方組成:
天麻、炮製過的白附子、炮製過的天南星,各二分之一兩;炒過的蠍子尾,一分;朱砂,一兩;煅燒後用米醋浸泡七次的代赭石,一兩;雄黃,一兩;乳香,一兩;酒炙過的白花蛇頭,一分;冰片,少許;麝香,少許;酒炙過的赤腳蜈蚣,一條。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金銀花薄荷湯煎煮後調服,也可以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服用。
分析:抽搐症狀還沒發作時,是因為體內痰熱過盛,所以產生風邪。風邪無法自行消散,進入筋脈和經絡,進而引發抽搐。要平定抽搐,首先要截斷風邪,如果風邪沒有加重,抽搐自然會停止。然而,抽搐已經發作,說明體內痰熱很盛,病情發展到極點,此時風邪難以截斷,抽搐也難以平定。這就像水壩漏水一樣,一旦水勢猛烈,就難以控制。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考慮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一般來說,陽性的抽搐用瀉下法效果較好,但陰性的抽搐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呢?因為嬰幼兒有年齡大小之分,使用藥物都是為了治療由風引起的抽搐,無論大小都一樣。
風邪這種疾病,來勢洶湧,是因為身體五臟虛弱才容易受邪。觀察其症狀,治療卻沒有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受到驚嚇,或者由痰熱引起。要找到病因才能確定疾病。重點是只要有風邪就會出現抽搐,而有了抽搐也多半是由風邪引起。平定風邪,抽搐自然就會停止。現在說的這個截風散,是在抽搐還沒發作,只是感覺到風邪、痰熱、驚嚇等徵兆時,就立即服用,使其不發作抽搐,所以叫做截風。如果已經抽搐,就要服用定搐散來控制,如果控制不住,就服用暖金丹。如果病情加重,就要用瀉下法。
至於瀉下法,醫生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劫風、揭風、青金這三個方子,要根據病情輕重來選擇。現在的人卻直接就用瀉下的方法,而沒有先用截風、定搐的藥物,這種做法對與錯,都是因為太過匆忙、昏聵、迷惑導致。有智慧、醫術高明的醫生,應該仔細考慮、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