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

1. 卷之十三

2. 真珠天麻丸

治急驚風,請量用之,以通為度。此方仍治吊腸、鎖肚、撮口,至為妙絕,功效無比。丸如麻子大,初生患者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青黛名青黛丸。

天南星(炮) 天麻 白附子(炮各一分) 膩粉(半分重) 巴霜(一字) 蕪荑(炒) 全蠍(麵炒) 滑石(各一分半)

上事治為末,水煮細麵糊丸如大,每服一歲五丸,二歲十丸,大小加減薄荷湯點茶清送下。

議曰:此方乃下驚風又去痰熱,須先服截風定搐,次與下之,切不可以多利之,但通為度。宜其詢問前人已未曾下,惟恐病家不曉此理,遂致疏失。若初醫在我,則當循症截風定搐或朱蠍散,尚有痰熱,宜與下之,免作風候。且小兒被驚發風,胡不知先有熱在臟。若知有熱在臟,甚勿驚著。

蓋熱盛即心氣虛,一驚觸心,心氣迸散,所以面青唇白,良久驚氣卻收。其或肝虛入肝,肺虛入肺,五臟六腑皆由虛處,其驚氣自然投入,因而作疾。前歌亦載然。急驚之急,痰熱相觸,觸亂神情,氣脈互馳,經絡乘熱,熱即生風,風熱不散,筋吊脈縮,或搐或搦或掣或引,各於輕重所適而然。

善醫者截風定搐,有熱與痰隨而下之,其搐搦自定,拳攣自舒,吊縮自寬,風熱自散,何患氣不蘇,省神不和暢?直言至簡,良士當和之矣。

白話文:

真珠天麻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兒急性驚風的,請依據孩子的狀況酌量使用,以排便順暢為標準。這個藥方也能治療小兒吊腸(腸道痙攣)、鎖肚(腹部僵硬)、撮口(嘴巴緊閉),效果非常神奇,功效無可比擬。藥丸像麻子一樣大,剛發病的患兒,第一天吃三顆,第二天吃五顆,第三天吃七顆。如果加入青黛粉,就叫做青黛丸。

藥方成分:

天南星(炮製過的)、天麻、白附子(炮製過的,各一份),膩粉(半份),巴豆霜(少許),蕪荑(炒過的)、全蠍(麵粉炒過的)、滑石(各一份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煮細麵糊做成藥丸,像大麻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一歲的孩童吃五顆,兩歲的吃十顆,可以根據年紀大小增減藥量。用薄荷湯或淡茶水送服。

藥理分析:

這個藥方主要作用是排除體內因驚風而產生的痰熱,應該先服用能鎮風定驚的藥物,然後再服用這個藥方。切記不能過度使用,讓腹瀉太嚴重,只要排便順暢就可以了。最好先詢問長輩或有經驗的人,是否曾經使用過類似的藥方,因為有些病人家屬可能不了解這些道理,導致用藥上的疏忽。如果第一次看診的醫生是我,我會先根據病症使用鎮風定驚的藥物,比如朱蠍散,如果還有痰熱,就應該用這個藥方來排除,避免轉為風症。小兒受到驚嚇而發病,往往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有熱氣。如果知道體內有熱氣,就更不要讓孩子受到驚嚇。

通常熱氣過盛會導致心氣虛弱,一旦受到驚嚇,心氣就會散亂,所以臉色蒼白、嘴唇發白,過一會兒驚嚇的症狀才會消失。有時候,因為肝虛,驚嚇之氣會進入肝臟;因為肺虛,驚嚇之氣會進入肺臟。五臟六腑都可能因為虛弱而讓驚嚇之氣侵入,從而導致疾病。古老的歌謠也記載了這些道理。急性驚風的發作,往往是由於痰和熱相互作用,擾亂神志,導致氣血運行紊亂,經絡受到熱的影響,熱就會生風。風熱如果不能散去,就會導致筋脈抽搐、蜷縮,出現各種抽搐、肢體顫抖等症狀,這些症狀的輕重程度因人而異。

好的醫生會先鎮風定驚,然後根據情況排出體內的痰和熱。這樣,抽搐顫抖的症狀自然就會平息,蜷縮的肢體也會舒展開來,吊縮的部位也會放鬆,風熱就會消散,何愁氣息不順暢、神情不舒爽呢?這些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明瞭,有見識的人應該明白這些道理。

3. 卻風散

治嬰孩小兒急驚風候方作搐搦,熱盛涎潮,宜下之

天南星(四枚,炮去皮為末) 巴豆四枚(出油如霜) 大半夏拾枚(用甘草水蒸熱切焙為細末) 白殭蠶(去絲炒一分) 金蠍(炒二分,去尾)

上件和勻,每服一字許,煎金銀薄荷湯調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嬰幼兒急性驚風的,症狀是抽搐、發高燒、流很多口水,這種情況應該要用瀉藥來治療。

藥方組成: 天南星四個(炮製過後去皮磨成粉末)、巴豆四個(去除油脂如同霜狀)、大半夏十個(用甘草水蒸熟後切片烘乾磨成細粉)、白殭蠶(去除蠶絲後炒過,用量一分)、金蠍(炒過,去除尾部,用量二分)。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約一字(古時計量單位,約一小撮),用金銀花和薄荷煎煮的湯藥送服。

4. 揭風湯(所治在前)

全蠍(去毒麵炒一分) 天南星(一兩為末水調作劑包裹蠍煨令赤色蠍不用炒亦得) 天麻(一分) 硃砂(一分令研) 輕粉(半分重) 腦子(一字) 麝(一字)

上件為末和勻,每服半分,煎金銀薄荷湯調,以通為度。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全部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分(藥粉),用煎好的金銀花薄荷湯調服,以達到藥效能發揮作用、症狀緩解為度。

5. 青金丸

治嬰孩小兒急驚風痰涎壅盛,欲下去痰退熱:

巴霜(半兩已) 青黛(一分) 天南星(半兩炮) 輕粉(一兩重) 滑石(二兩重) 全蠍(或外去毒炒)

上為末,水煮麵糊為丸,麻子大,每一歲五丸,二歲七丸,三歲十丸,大小加減,用薄荷茶清送下,以通為度。

議曰:凡看小兒症候,不問長幼,目視指切,心究意到醫權藥衡,准鑑疾之輕重,所謂斟酌對治已,遵其法,藥入腸胃,猶合符節者上也。按睹之後,忖度方法,思惟料理,良久始達其源,用醫投藥者次,也不體全功。何謂艱療?非四病之異端,乃謂究竟不若是。今議驚風之疾,有急有慢,鄙夫以搐急謂急,搐慢謂慢,斯說未當。古人言論陰陽癇者是也。陽癇曰急驚,陰癇曰慢驚。陽癇頰赤體熱,唇紅脈數,牙關緊,口流涎。陰癇者吐利作熱,生風不有陽症,惟有搐搦,畢竟脈來散緩,乃是陰候,無可疑。惟是陽症傳陰,陰盛陽虧,陰症作疾,速用扶里。如急驚風候,陽盛陰虧,陰氣剛壯,當用下之,使陰陽二氣均平,調榮衛二脈和順,方乃可宜。前件方藥,輕則揭風,盛則劫風,重則青金或以真珠丸。請詳而復已,其切察之輕重,審以湯劑,得中勝妙,莫令違也。若或怠緩,害加禍生,醫者主察,勿今致咎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青金丸」是治療嬰幼兒急性驚風,痰液阻塞嚴重,目的是要降痰退熱的。

藥方成分包含:巴豆霜(半兩,已處理過)、青黛(一分)、炮製過的天南星(半兩)、輕粉(一兩重)、滑石(二兩重)、全蠍(或去除毒性後炒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煮過的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像麻子一樣。一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五顆,兩歲七顆,三歲十顆,之後依照年齡大小增減。用薄荷茶清送服,服用到排便通暢為止。

醫者診斷小兒疾病時,不論年紀大小,都應該仔細觀察、觸診,用心思考,充分理解病情,才能準確判斷病情的輕重,進而對症下藥,這樣才能藥到病除。在診斷之後,要仔細衡量治療方法,反覆思考,才能真正了解病因。先思考再用藥是比較好的做法,如果沒有這樣做,就難以達到最佳療效。

什麼是難以治療的疾病呢?不是因為病症特殊,而是指沒有深入了解病因,並對症下藥。以驚風來說,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一般人認為抽搐得快就是急性,抽搐得慢就是慢性,這種說法不夠準確。古人提到的陰陽癇才是重點,陽癇就是急性驚風,陰癇就是慢性驚風。陽癇的特徵是臉頰發紅、身體發熱、嘴唇紅、脈搏跳動快、牙關緊閉、口流口水。陰癇的特徵是嘔吐、腹瀉、身體發熱,但沒有陽癇的症狀,只有抽搐,而且脈搏散亂、慢弱,這是陰虛的表現。要注意的是,陽症可能會轉為陰症,陰盛陽衰時,陰症就會發作,此時要趕緊扶助正氣。如果是急性驚風,屬於陽氣過盛而陰氣虧虛,陰氣剛強,應當用藥瀉下,使陰陽二氣平衡,讓身體的氣血循環順暢。

上面提到的藥方,病情輕微可以使用來祛風,病情嚴重可以用來控制病情,更嚴重者則可使用青金丸或真珠丸。請仔細考慮病情的輕重,並根據情況調整湯藥,掌握恰當的用藥,不要有所偏差。如果輕忽延誤,會導致病情加重,產生禍患,醫生應當仔細觀察,避免造成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