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2)

1. 小兒(痢疾)醫云五疳八痢

究其理種數多端,輕重不一,豈可定言

議曰:痢者利也。痢之為疾,無積不成。及至積化成痢,且脾胃亦虛,即不可更下。善痢者,生其胃,溫其脾,厚其腸,和其氣,無不愈也。若成痢疾,故不可下,下之反虛,作渴、浮腫、痞滿、脹急,不食亦未可便補,補則傷熱,能令脫肚不收。先與禁卻一切毒食之物,頻與生胃調氣。

或赤或白,即是冷熱不調。或受暑致濕,即與分陰陽氣,利水穀道。若裡急,即與厚腸胃。腹肚痛,即與和順氣溫臟腑。或純白者,乃積冷毒加之,即與挨去其毒,卻與溫其脾胃,其痢自止。凡痢疾能飲食,可以治之,妙藥調理,無不瘥愈。稍夫胃氣不能飲食,疾名禁口,有不食至死。

又有毒氣侵胃口亦不飲食。或患痢疾,因食毒物,不見腸頭鮮血頻滴,肛門寬大,深黑可畏。腹肚㽲痛,裡急後重,名曰刮腸。日夜頻並飲食直過者,名曰滑腸。此三種痢疾,最為惡候。乃是二十二種中,皆能傳受而作此候。凡言小兒美飲食者,飲謂飲乳,食謂食飯。若病中能飲水漿,喜食果子、魚肉之類者,亦助其虛,不能令臟腑充實。

須是白棕子爛煮飯可矣。若以糍粿𥬲黏膩不堪脾胃之物,猶其增困。幼者吻乳克化漸安,五臟平和,六腑調貼,然後陰陽自均,氣脈自壯。丸散陽劑,不必抑之。或有餘毒,宜以順調緩助,不可攻擊。又有時氣作痢,熏習相染而成。而由天氣睛雨不常,陰濕之氣,冷熱相干,腸胃糟粕不聚,遂成其疾。

腹肚㽲痛,裡急後重,他藥莫治者,宜與服木香、黃連、地榆、川當歸、白芍藥治豆蔻為末,蒸烏梅肉丸棗子湯下,三五十丸如麻子,大加減神。

白話文:

探究小兒痢疾的病理,原因有很多種,輕重程度也不一樣,怎麼能一概而論呢?

我認為,痢疾的「痢」字,就是指「利下」。痢疾的發生,都是因為體內有積滯。等到積滯轉化成痢疾,通常脾胃也已經虛弱,這時候就不可以再用攻下的藥物。擅長治療痢疾的醫生,會先調理好孩子的胃,溫暖脾,增強腸道功能,調和體內的氣,這樣沒有不好轉的。如果已經發展成痢疾,絕對不能用攻下的藥物,用了反而會使身體更虛弱,導致口渴、浮腫、腹部脹滿、肚子痛,甚至不想吃東西。但也不能馬上補養,補養反而會加重體內熱氣,導致脫肛。首先要禁止食用一切有毒的食物,頻繁地用藥來調理胃氣。

痢疾的症狀有時會拉出紅色的(赤痢)或白色的(白痢),這表示體內的寒熱不調。有時是因為暑熱導致濕氣內侵,這時就要區分陰陽,疏通水液和食物的通道。如果出現裡急後重,就要用藥來增強腸胃功能。如果肚子痛,就要用藥來調和氣機,溫暖內臟。如果拉出來的都是白色的,表示體內積寒嚴重,要用藥來排除寒毒,然後溫暖脾胃,痢疾自然會好。一般來說,痢疾病人如果還能吃東西,就容易治療,只要用藥調理得當,沒有不會痊癒的。如果胃氣虛弱,不能吃東西,這種情況稱為「禁口」,有的會因此而死。

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毒氣侵犯胃部,導致吃不下東西。或者患痢疾是因為吃了有毒的食物,這種情況會看到腸道有鮮血滴出,肛門寬大且顏色深黑,非常可怕。肚子劇烈疼痛,裡急後重,這種情況稱為「刮腸」。如果一天到晚拉肚子,吃什麼就拉什麼,這種情況稱為「滑腸」。這三種痢疾是最嚴重的,屬於二十二種痢疾中最容易傳染,而且會出現這些危險症狀的。一般來說,小兒喜歡的飲食,喝的是乳汁,吃的是米飯。如果生病期間喜歡喝水、吃水果、魚肉之類的東西,反而會加重虛弱,不能讓臟腑得到充實。

必須要吃煮爛的白米飯才可以。如果吃年糕、糍粑之類難以消化的食物,只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小孩子吸吮乳汁能逐漸消化,五臟平和,六腑功能協調後,陰陽自然平衡,氣血自然強壯。對於治療疾病的丸散等溫熱藥物,不必刻意抑制。如果體內還有殘餘的毒素,要用藥溫和地調理,不要急於攻伐。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季節性疫病導致痢疾,互相傳染所致。這是因為天氣晴雨不定,陰濕之氣侵襲,冷熱交替,導致腸胃功能紊亂,食物殘渣不能正常消化,從而引起痢疾。

如果出現腹痛劇烈、裡急後重,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療時,可以服用木香、黃連、地榆、川當歸、白芍藥、肉豆蔻等藥磨成的粉末,再用蒸過的烏梅肉做成藥丸,用紅棗湯送服,每次三五十粒,像麻子大小,用藥時可以根據情況加減,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