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1. 大效神功救生丹
2. 議脹
疳氣脹 疳極脹 疳積脹 氣積脹
議曰:小兒患疳症候皆由虛所傳,積乃為母積。既已作虛氣傳授,逐成疳疾。其名數種,皆漸所致,不可更與通利,尤加重候。即宜和益消疳調氣。若尚有虛積便白後重,當兼塌氣以去之。先與服神功保童丸,以至泄氣為快。既泄虛氣即散(放臭屁是也),不傷其氣,功效至良。應患疳積便利無度,大有功效。
白話文:
討論關於腹脹:
小孩得到疳症,通常是因為身體虛弱所導致,而積食也是因為母親的因素傳染的。既然已經因為虛弱而導致體內氣機不順,就會逐漸形成疳疾。疳疾有很多種名稱,都是慢慢累積造成的,不可以再用通便的方式來治療,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應該要用溫和的方式來補益身體,消除疳積,調順氣機。如果還有虛弱導致的積滯,出現大便稀白、有便意卻排不乾淨的情況,應該同時用藥來幫助氣機下降。先服用神功保童丸,直到排氣順暢為止。排出身體的虛氣後,就表示氣機疏通了(放屁就是了),這樣並不會傷害身體的元氣,效果非常好。如果患有疳積導致的大便次數過多,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3. 褐丸子
治小兒陰陽不和,臟腑怯弱,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嘔逆氣急,或腸鳴泄瀉頻,並腹中冷痛,食症乳癖,痃氣痞結,積聚腸胃,或秘或利,頭面腫滿,不思乳食,乃療五種疳氣,八種痢疾,飢肉消瘦,氣粗腹大,神色昏憒,情意不樂。常服散冷熱氣,調和臟腑,去疳積,止瀉痢,進乳食,生飢肉,悅顏色,功效非常,不能縷述。褐丸子良方
蘿蔔子(二兩微炒) 陳皮 青皮(去白各一兩) 黑牽牛(一兩半,半生半炒爆尤佳) 京三稜(炮一兩) 蓬莪朮(包兩) 胡椒(半兩) 木香(三分)
又一方加胡黃連半兩,苦楝半兩,蘿蔔子只使一兩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蘿蔔湯下。
議曰:症候不明,醫之過也。丸散不良,士之繆也。去醫裁藥,審證察候,猶若權衡,以究標本,醫藥純全之道。凡調理小兒雜病,須究疳證積候,乃五臟所
傳,及至變作他患,殊失源流,迷而不反,所以作疾。
此方最善寬腸下氣,散結去郁,其疳與積,已作米作,順傳逆傳,並皆宜服,功蓋常方,大厚腸胃,充實臟腑,按症所療,無不克效。京輦之下,作疳藥貨賣,名聞四方,活幼多數,今不隱藏,故述詳悉,請敬用之。
痞氣脹 癖氣脹 症積脹
議曰:痞癖之氣,同根異名,作疾有塊,皆在左脅,男女亦同然。痞者陽症,癖者陰症,緣小兒脾胃不和,陰陽二氣交錯,冷熱相制,皆由積之所致,故先寒後熱,一如其虛汗出則息。若先下卻其積,則熱往往不去,及增加重而又作腫虛滿頭面。凡兒有是疾,醫者不可輕易投砒治之。
其砒有大毒,沖胃三焦,作渴,引飲水停在脾,脾屬四肢,亦作浮腫,重則致喘煩躁,虛悶倦怠,不安。砒之為藥,豈可妄投?宜先與服黎漿飲,加湯使如法取令寒熱退,三五日了卻,與三稜丸磨化積毒,以利為度,去其根本。若未通,更服。
白話文:
褐丸子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孩因為體內陰陽失調、臟腑虛弱、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各種問題,像是肚子脹滿、想吐、呼吸急促、常常拉肚子、肚子冷痛,以及食積、乳癖、痃氣痞塊、腸胃積聚等,也包括便秘或腹瀉交替出現、頭臉腫脹、不想吃東西等症狀。這個藥方主要能治療五種疳病和八種痢疾,對於因為生病而導致肌肉消瘦、呼吸急促、肚子腫大、精神昏沉、情緒低落的小孩都有很好的療效。
長期服用可以驅散體內寒熱之氣,調和臟腑功能,消除疳積,止瀉痢,幫助消化、增加食慾,使肌肉生長,讓氣色變好,功效非常顯著,難以一一列舉。褐丸子是個很好的藥方。
藥方組成:
- 炒過的蘿蔔子(二兩)
- 陳皮(一兩)
- 青皮(一兩,去白)
- 黑牽牛(一兩半,一半生用、一半炒過後爆裂效果最好)
- 炮製過的京三稜(一兩)
- 包裹過的蓬莪朮(二兩)
- 胡椒(半兩)
- 木香(三分)
另有一個藥方,是在這個基礎上加入胡黃連(半兩)、苦楝(半兩),而蘿蔔子只用一兩。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像麻子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顆,用煎過的蘿蔔湯送服。
說明:
如果沒有明確判斷出病症,這是醫生的過失;如果藥方沒有效果,這是使用的人的錯誤。要去除醫生盲目用藥的問題,必須仔細判斷病情、觀察症狀,就像用秤一樣,要探究疾病的根本和表面原因,這才是醫藥的真諦。凡是調理小孩的各種雜病,都必須仔細研究疳病和積滯的原因,因為這可能與五臟功能有關,如果等到病情變化成其他疾病,就會難以追溯源頭,使治療迷失方向,因此才會導致疾病加重。
這個藥方最擅長寬腸通氣、散結解鬱,無論是疳病還是積滯,無論病程如何發展,都可以服用。它的功效勝過一般的藥方,能夠大大增強腸胃功能、充實臟腑。根據症狀治療,幾乎沒有不見效的。京城一帶,有人把這個藥方做成疳藥販賣,名聲傳遍各地,救活了很多小孩。我現在把它公開出來,不加隱瞞,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利用。
關於痞氣脹、癖氣脹、症積脹
說明:痞氣和癖氣,雖然名稱不同,但病因相同,都會在左邊脅肋產生腫塊,不分男女都可能發生。痞是陽症,癖是陰症。這些都是因為小孩脾胃不和、陰陽二氣混亂、冷熱互相影響,都是因為積滯造成的。所以會先感到寒冷、然後發熱,就像身體虛弱出汗後就會停止一樣。如果先消除積滯,那麼熱往往不會消退,反而會加重,甚至出現腫脹虛滿、頭面浮腫等症狀。凡是有這種疾病的小孩,醫生不能輕易使用砒霜來治療。
砒霜有劇毒,會損害胃和三焦,引起口渴、導致飲水過多而停留在脾臟。脾臟功能與四肢有關,所以也會造成四肢浮腫。嚴重的話會導致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精神萎靡、倦怠。砒霜這種藥物,怎麼可以隨意使用呢?應該先服用黎漿飲,加入湯劑,用正確的方法讓寒熱消退,三到五天就可以痊癒。然後再服用三稜丸來消除積滯的毒素,以大便通暢為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還沒通暢,就繼續服用。
4. 三稜煎丸
治嬰孩小兒食傷生冷黏膩熱毒等物,脾胃積滯久不克化,令兒肚熱腳冷,痞癖寒熱,及療癥瘕,中脘不和,膨脹上膈,氣壅心腹不得宣通,所以作疾。此藥溫良,但是諸積滯食不化,並宜與服三稜煎丸方。
京三稜 蓬莪朮(並炮各半兩) 羌花(一分) 鱉甲(去裙米醋炙令焦半兩) 淡豆豉(二兩重) 巴豆(二十一粒去殼) 川當歸(半兩) 杏仁(去皮尖一分令炒赤)
上前六味一處,以米醋一碗煮令乾,仍就炒起,更細截焙為末,次入當歸末,又入杏仁巴淡豆,和勻水煮麵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大小加減服之。
議曰:此方亦名消痞丸,又名化積丸。其藥破氣行血,和脾開胃,應痞癖癥瘕,諸積氣滯,並皆療之。噫!調理嬰孩之法,預究脾胃之源。脾胃者,乃飲食之臟腑也。古云:人無根株,飲食為命。然飲食之物,有所宜則穀氣消,血脈勻則肌膚壯,精神爽。有所不利則腸胃虛,肢體瘦,面目黃,疾病作。
是以藥固臟腑,其胃氣和即穀食自然留之,其脾胃壯即穀食自然磨之。若飲食遲化即氣弱,飲食不化即氣虛。小兒服此,初安臟腑,次益肌膚,三焦既順,百脈俱調,效驗至良,醫痞第一。
白話文:
這個名為「三稜煎丸」的藥方,是為了治療嬰兒和幼童因為吃太多生冷、黏膩、燥熱的食物,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長期積滯無法消化,引起肚子發熱、腳冰冷、腹部有硬塊或痞塊、時而發冷時而發熱,以及治療腹部腫塊,胃部不適,腹脹,胸膈不舒,氣體鬱積在心腹部無法順暢運行,這些都可能是導致疾病的原因。這個藥方性味溫和,主要用於各種積食不化的情况。
藥方組成包含:
- 京三稜、蓬莪朮(都炮製過,各半兩)
- 羌花(一分)
- 鱉甲(去除邊緣,用米醋炙烤至焦,半兩)
- 淡豆豉(二兩)
- 巴豆(二十一顆,去殼)
- 川當歸(半兩)
- 杏仁(去皮尖,炒至赤紅,一分)
前六味藥混合在一起,用一碗米醋煮至汁液收乾,然後取出炒乾,磨成細末。接著加入當歸粉末,再加入杏仁和淡豆豉,全部混合均勻,用水煮麵糊做成藥丸,如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劑量可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
這個藥方又名「消痞丸」或「化積丸」。它的藥性能夠破除氣滯、活血、調和脾胃、開胃,對於腹部硬塊、腫塊、各種氣滯引起的積食都有療效。調理嬰幼兒的重點,應該從脾胃的功能著手。脾胃是消化飲食的臟器。俗話說:「人無根株,飲食為命」,說明飲食的重要性。飲食得宜,則消化良好、氣血運行順暢,身體強壯,精神飽滿;飲食不當,則腸胃虛弱,身體消瘦,臉色發黃,容易生病。
因此,藥物調理可以固護臟腑。當胃氣調和,食物自然可以停留在胃中;當脾胃功能強健,食物自然可以被磨碎消化。如果食物消化緩慢,表示身體氣虛;如果食物無法消化,表示身體氣更虛弱。幼童服用此藥,首先能安定臟腑,其次能增強體質。當三焦經絡運行順暢,全身氣血就能調和,療效非常好,是治療痞塊的良方。
5. 鎖肚脹急
議曰此一症候兒在胞胎中無恙,只由初生七日內有患觸受而成,急如水火,其作延久,漸見加重,以至肚上青筋,撮口不乳,其候甚速,得名脹急。其兒感觸邪氣入腹衝心,不能自化,遂變風候。及至成風,不可更投藥餌。雖然鎖肚撮口不乳,其色未變,精神未亂者,速便下藥,以通為度。
方通便安,功效至聖,無可疑者,兒已獲安,吻乳如法,漸次氣肚肉重,歡悅可愛。宜服真珠天麻丸(方在前急驚證內)。
白話文:
這種鎖肚脹急的病症,是嬰兒在母親肚子裡時沒有問題,只是出生後七天內受到某些因素影響而發生的。發病時非常緊急,就像火燒一樣,如果拖延時間久了,病情會越來越嚴重,甚至肚子上出現青筋、嘴巴緊閉無法吸奶,情況非常危急,所以稱之為脹急。這是因為嬰兒受到邪氣侵入腹部,直衝心臟,無法自行化解,進而轉變成風邪的症狀。一旦形成風邪,就不能再用藥物治療了。但是,如果出現鎖肚、嘴巴緊閉無法吸奶的情況,但嬰兒的臉色還沒變、精神狀況還沒混亂的時候,就應該趕快用藥,以通暢大小便為目標。
使用通便的藥方就能讓嬰兒平安,效果非常好,沒有什麼好懷疑的。嬰兒康復後,就能像正常一樣吸奶,身體也會逐漸恢復,變得健康可愛。建議服用真珠天麻丸(藥方記載在前面的急驚證裡)。
6. 附初生鎖肚撮口施藥法說
夫人才生下男女,忽有一症:男在三五七日,女即二四六日,奇偶之有數,陰陽之顯道者,遂感客忤,邪正相干,令兒肚緊,青筋禁口不乳。此由客情外來,致襲其邪,陰陽不順,胃觸其正。(初生男女,氣脈未定,精神未全,不經邪氣,所以古人禁客一臘,遠其此禍。)邪謂淫欲交適,殺氣侵臨。
(應非禮不正之屬,總皆邪屬。)上古醫家著述,繁雜難窮,至要世俗,雖有加文理,無灸法。(血氣方生,豈固經絡,若以艾炷,即為虛設。)既受此厄,越日移時,母泣父啼,痛心待斃,咸謂傷嗟,誰可與活?僕參執幼科,傳授四世𭷱緣,回祿之難,淬遜三紀,一日扣遇高明,深詰其妙方藥,秘傳屢用獲處。
嗚呼!天地生萬物,惟人尊貴,人能稽仰於天地之間,且天地豈特害於人,自是事在遇不遇之如此,稍有感傷悔怨,執滯於人情者多矣!僕輒行小惠普濟,初生躬對神聰,選材修合,其或高下民戶,生兒有被此難,無問輕重,不拘早晚,施與良餌,決定保全,頓然蘇活,豈小補哉!
上膈脹 中浣脹 食傷膨脹
議曰:膈與浣上下相承,膨與脹輕重自別。脘受疾久則痞悶,膈作病停則鬱結,是和膈隱胸堂,脘臨脾胃。膈者猶隔,也有如隔礙,脘者猶管也,通即流利。二位皆由食傷宿冷,眠臥過時,停滯氣不順於三焦,怯弱脈虛,傳於五臟,所謂脾不磨食不化,胃不開食無益,所以膨脹。
若於膨脹之時,不與消利,遂致虛滿,又於虛滿不為疏補,其氣即攻中脘,又於中浣不化,即冒上膈。既在上膈為疾,必作形症傳,即為重,醫莫容易取愈。食傷膨張宜服三稜煎丸,中脘痞脹宜服王氏塌氣丸,上膈郁脹宜服大茱連丸。
白話文:
剛出生的嬰兒,不論男女,都會遇到一種狀況:男嬰在出生後的第三、五、七天,女嬰則在第二、四、六天,這是因為陰陽奇偶的道理,導致嬰兒受到外來的邪氣干擾,正氣與邪氣互相衝突,使得嬰兒肚子緊繃、青筋浮現、無法張口吸奶。這是由於外來邪氣侵襲,導致陰陽不調、脾胃功能失常。(剛出生的嬰兒,氣血未定,精神不全,容易受邪氣侵擾,所以古人禁止外人探望嬰兒一個月,以避開這種禍害。)所謂的邪氣,指的是不正常的性行為、殺戮之氣等。(所有不正當的行為,都屬於邪氣。)古代醫書內容繁雜,難以窮盡,當今世俗,雖然有增加醫理,卻沒有灸法。(嬰兒血氣剛生,不宜用艾草燒灼經絡,否則只是徒勞。)一旦遇到這種狀況,過了幾天,母親哭泣、父親哀號,痛苦地等待孩子死亡,大家都感到悲傷,有誰能救活他們呢?我研究幼科醫學,傳承了四代,經歷了火災的磨難,隱居了三十年。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高人,他深入地教導我藥方,我多次使用,都能夠成功治癒。
唉!天地孕育萬物,人類最為尊貴,人能立足於天地之間,難道天地會特意傷害人類嗎?事情往往是機遇的問題,如果稍有感傷、悔恨、執著於人情,那就太多了!我常常行善,普濟眾生,面對剛出生的嬰兒,我虔誠地選擇藥材,調製藥物。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只要嬰兒遇到這種困難,不論輕重,不分早晚,我都會提供良藥,一定能保住他們的性命,讓他們立即恢復生機,這難道不是一點小小的貢獻嗎!
上膈脹、中脘脹、食積膨脹。
論述:膈與脘上下相連,膨與脹輕重有別。脘部患病久了就會感到痞悶,膈部患病停滯就會感到鬱結,膈部隱藏在胸腔,脘部接近脾胃。膈就像是阻隔,有阻礙之感,脘就像是管道,通暢則流利。這兩處都是因為飲食不當、受寒、睡眠不規律,導致氣機停滯、三焦不暢、身體虛弱、脈象虛弱,影響到五臟,所謂的脾臟無法磨碎食物,食物無法消化,胃口不開,吃東西也沒用,所以就會出現膨脹。
如果膨脹時沒有及時消導,就會導致虛滿,虛滿時沒有及時疏通補益,氣就會攻到中脘,中脘無法消化,就會影響到上膈。一旦疾病發展到上膈,必然會出現明顯的症狀,發展成重症,醫生很難治癒。食積膨脹宜服用三稜煎丸,中脘痞脹宜服用王氏塌氣丸,上膈鬱脹宜服用大茱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