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卷之八 (4)
卷之八 (4)
1. 十五·令子無辜
議曰:夫人所藉者陰陽而生,所宜者氣血而長。血氣不順則五臟以違其和,陰陽不均則百脈以亂其體,流之於表裡相參,注之於經絡致急。凡周晬乳兒等閒捉舉,又更齊齒,身體檢束,頭目搖動,此乃陰陽有虧,榮衛失正,疾名猢猻禁,十二種無辜疾之一也。丹情不識見之,喜笑復作體態,以教令如其然也。
久而不已,愈加其遍次,非風痰之所攻,無驚熱之致作,當為舒其氣,調其脈,均其陰陽,適其灑淅(止解下息裡寒有作),休言乳幼無妨,曾見父母慟哭。
白話文:
要說的是:人活著依靠陰陽調和而生,需要氣血充足來成長。如果氣血不順,五臟就會失去協調;陰陽不平衡,全身的經脈就會紊亂,這些問題會表現在身體內外,影響經絡的運行。像是剛滿週歲的嬰兒,或是剛長齊牙齒的幼兒,如果隨意抱起或舉起,或是身體看起來不協調,頭部會搖晃,這都是因為陰陽失調,導致氣血運行不正常,這種疾病叫做「猢猻禁」,是十二種幼兒無辜疾病的其中一種。有些人不明就裡,看到孩子這樣反而覺得好笑,甚至模仿他們的樣子,這是不對的。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會越來越嚴重,這不是風邪或痰引起的,也不是受到驚嚇或發熱導致的,應該要疏通他們的氣,調整他們的脈搏,平衡他們的陰陽,讓他們身體感到舒適(停止忽冷忽熱的現象)。不要說嬰幼兒沒關係,曾經看過有父母因為孩子這樣而痛哭的。
2. 十六·受氣不足
議曰:三才降氣,數成方,謂為人萬象,論功道合,始知得志。胞胎既備,心定神全,血脈未充,骨萎髓薄,筋力藉乎骨髓,智謀出乎心神。為人恍惚者斯可知,多志者應由是,傴僂者乃如然,侏儒者必若此。不及數之重者,候存五軟;大過受之深者,身負五硬。由其肺心脾肝腎所屬者,氣血脈筋骨;所受者,體舌臂項膝。
其或有疾於症候不及議者,往往無辜;無辜形骸,必定受氣不足。謂如五硬五軟,只許聞名,稍有求醫,難著方藥。後進執謂堪與療理者,野老付之一笑。
白話文:
討論說:天、地、人三者降下的氣息,依循一定的規律形成萬物,這就是人類的奧妙之處,了解其中的道理,才能明白人生的目標。當胎兒的形體具備時,心智也穩定完整,但此時氣血尚未充盈,骨骼虛弱,骨髓稀薄。筋骨的力量仰賴骨髓,而智慧謀略則出自心神。
所以,精神恍惚的人可以由此推知原因,多愁善感的人也是這樣造成的,駝背的人也是如此,身材矮小的人也必定是這個道理。如果是氣血不足的情況比較嚴重的,就會出現五軟的症狀;而氣血過於充盛的人,則會出現五硬的情況。這些情況都與肺、心、脾、肝、腎這五臟的氣血脈絡筋骨有關,所影響的部位則包括身體、舌頭、手臂、脖子、膝蓋。
如果有一些疾病,病因不在這些常見的症狀之內,往往很難找到真正的原因;而這種原因不明、形體虛弱的情況,必定是受到氣息不足所導致。就像五硬五軟這種情況,往往只能聽過它的名稱,一旦求醫,很難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後世的醫生如果認為這類病症可以治療,那些經驗豐富的老醫生聽了大概也只會一笑置之。
3. 十七·飯多傷氣
4. 十八·臍中受熱
議曰:初生未及蔭乳,洗罷便用斷臍帶,留一握綿裹三重。受氣根全者,其臍自深,成胎數關者,其臍自突。臍者,受質之根也,為人之本也,形體之基也,元命之壽也。迭月之前,一臘之後,其兒臍紅高腫,不作水濕,亦無風候,但將胸堂仰起,呃呃作聲。闔家無見,責之皂嫗,有傷臍帶,致之非也。
召愚一觀察,知心氣受之,胎熱與利丁火,少項不展,胸堂呃聲遂止。越宿視之,臍根後本,醫工與傳及洗,總施謬妄,故書於楮,果其宜哉!謾舉頤以誚之云耳。
白話文:
我認為:剛出生的嬰兒還沒開始哺乳,洗完澡後就用剪斷的臍帶,留下一把棉花包三層。如果嬰兒的先天根基完整,他的肚臍自然會比較深;如果經歷的孕育階段比較多,他的肚臍就會比較突出。肚臍是接受生命物質的根源,是人的根本,是形體的基礎,也是關乎壽命長短的關鍵。在嬰兒出生後一兩個月,如果他的肚臍紅腫高起,沒有出現濕疹,也沒有像是著涼的症狀,只是會把胸膛仰起,發出「呃呃」的聲音。家裡的人都沒看到,就責怪幫忙洗澡的婦人,認為是她傷到臍帶,這是不對的。
我召來一位略懂醫理的人來觀察,才知道是心臟受熱的緣故,這是胎熱和心火旺盛造成的。只要稍微調整一下脖子的姿勢,讓脖子伸展開,胸膛發出「呃呃」的聲音就會停止。隔天再觀察,發現問題的根本,是因為醫生或是幫忙洗澡的人,使用了錯誤的方法。所以我把這些寫在紙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只是隨便說說,用來嘲笑那些無知的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