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 卷之十四 (1)
卷之十四 (1)
1. 保命丹
治嬰孩小兒急驚風候傳慢驚宜服保命丹良方
白話文:
治療嬰兒和小孩的急驚風症狀,如果轉變為慢驚風時,應該服用保命丹,這是一個很好的處方。
白茯苓 硃砂(令研) 白附子(炮) 牛黃(如無以制者加用之) 天南星(炮各一兩) 全蠍(炒半兩) 天麻(炒一兩半) 甘草(炙一兩) 硼砂(一兩) 腦 麝(各半字)
白話文:
-
白茯苓
-
硃砂(研磨成粉末)
-
白附子(炮製過的)
-
牛黃(如果沒有牛黃,可以添加其他藥材代替)
-
天南星(炮製過的,每種藥材各一兩)
-
全蠍(炒過的,半兩)
-
天麻(炒過的,一兩半)
-
甘草(炙過的,一兩)
-
硼砂(一兩)
-
腦(半個)
-
麝香(半錢)
上為末和勻薄糊為丸雞頭大每服一丸金銀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研磨成粉,均勻調和成薄糊,並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以金銀薄荷湯送服。
議曰此一方已述靈秘所治急傳慢候用之極良其藥純和卻驚安神化痰定搐功效非常然急驚傳來初入慢候須較陰陽虧盈乃為法則陰盛陽虧方謂陰癇榮虛衛弱方傳陰癇心驚神散方傳熱熱經桑絡弱方傳熱熱癇之為病四體不收精神失守百病於邪五臟受虛但隨四症而作八候醫工當察標本理之若也症傳候變即入慢脾十死一生至為難事請究所受療理越於古意或太過不及總為虛哉
白話文:
評論說,這個方劑已經說明瞭靈祕的治療方法,用於急性發作和慢性續發,效果非常好。其藥物純和,可以鎮驚安神,化痰定搐,功效非常明顯。但是,對於急性驚嚇傳來的,初次發作的,必須比較陰陽虧損增益的多少,作為法則。陰盛陽虛的,叫做陰癇;榮氣虛弱,衛氣衰弱的,叫做陰癇心驚神散的,叫做火熱;經絡脈絡薄弱的,叫做火熱。火熱癇的病症是四肢不收斂,精神失守,百病於邪氣,五臟受虛損,但是隻能根據四種症狀而發作八種病症。醫生應該觀察標本,並加以治療。如果症狀傳變,就進入慢性脾證,十死一生,處理起來很困難。請研究所受的治療方法,超越古人的理論,或者過猶不及,總之都是虛證。
2. 觀音全蠍散
治嬰孩小兒因吐而傳慢驚風候宜服觀音全蠍散
白話文:
治療嬰兒和小孩因嘔吐而引發的慢驚風症狀,適合服用觀音全蠍散。
黃耆(一兩) 人參(一分) 木香(一兩) 炙草 石蓮肉(炒) 扁豆(炒) 白茯苓(各一兩) 白芷 全蠍 防風 羌活(各一兩) 天麻(二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一錢,棗子半個,水一小盞,煎至半與服,不拘時候,慢脾尤宜服之。
白話文:
-
黃耆:1 兩
-
人參:1 錢
-
木香:1 兩
-
炙草:適量
-
石蓮肉(炒):適量
-
扁豆(炒):適量
-
白茯苓:1 兩
-
白芷:1 兩
-
全蠍:1 兩
-
防風:1 兩
-
羌活:1 兩
-
天麻:2 兩
議曰:觀音散東漢王氏所著,調理嬰孩清神固氣,補虛益脈,開胃止吐,醇乎醇善之善者耶?所緣用藥截風者何?正於危急之際,卻作兩餌役之先,與生其胃氣,次服截風定癇。如此療理,不惟迃曲致緩,又旦未能藥入脾胃之間。悟其至理,兩劑一行,或加白丸子末以半和之,乃盡其妙。
白話文:
評論:觀音散是東漢時期王氏所著,用於調理嬰孩清神固氣,補虛益脈,開胃止吐,配方可說是精妙無比。但為什麼要先用截風藥呢?這是因為在危急時刻,先用截風藥來阻斷風邪的侵襲,再用生胃氣的藥物,最後服用截風定癇的藥物。這樣治療雖然曲折緩慢,但可以讓藥物充分進入脾胃。如果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將兩種藥劑混合服用,或者加入白丸子末一起服用,就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3. 犀角散
治嬰孩小兒因吐瀉神困力乏欲傳作慢驚風候
犀角(鎊二兩) 白朮(二兩水煮過) 甘草(半兩炙) 陳皮(舊者良去白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小中盞,金銀薄荷同煎三五沸,通口無時。
白話文:
犀角(研磨成粉,二兩) 白朮(用兩升水煮過後,使用二兩) 甘草(半兩炮炙過) 陳皮(陳皮越久越好,去掉白色的內皮,取一錢)
議曰:此方治小兒因吐瀉神困力乏欲發慢脾風候,正謂救急不可令緩。若已傳受,即風即熱即痰即驚交相致,作神散不定,上竄搐搦,悉由脾虛之所致也。脾經既虛,次第胃虛,其藥白朮陳皮預理脾胃,犀角退熱去風熱,既不作痰無發生,醒脾壯胃,風何得有?漸見蘇省。兼與醒脾散及既濟丹相間服,一向取愈為良。
白話文:
診斷:此方治療小兒因嘔吐腹瀉而精神睏倦,體力不支,想要發作緩慢的脾風症候,正是所謂救急不能緩慢。如果已經傳染,則風、熱、痰、驚互相影響,精神錯亂不穩定,抽搐痙攣,都由脾虛所致。脾經既虛,次第胃虛,其藥白朮陳皮預理脾胃,犀角退熱去風熱,既不作痰無發生,醒脾壯胃,風何得有?漸見蘇醒。兼與醒脾散及既濟丹相間服,治療痊癒為佳。
其方全不用逐風化痰之藥者,蓋是症候欲作慢驚,所以未宜先投緊藥,故用此方謂之和劑,一正其脾氣,得無傳變,不勞療理,簡徑微妙,稽首智者作之,施功利益已耳。
白話文:
這個處方完全沒有使用針對風痰的藥,因為這個症狀想要變成慢驚風,所以不宜先投下強力的藥。因此用這個處方稱為和劑,來調正脾氣,不會繼續傳變,不勞煩處理,簡便又巧妙,稽首智者所作,已經施行功德利益民眾。
4. 醒脾散
治嬰孩小兒吐瀉不止痰作驚風脾困昏沉默不食醒脾散方
白話文:
治療嬰兒和小兒不停嘔吐和腹瀉,痰多導致驚厥風症,脾臟功能不佳導致精神不振、沈默寡言、不吃東西,可以使用醒脾散這個方劑。
木香(炮一兩) 全蠍(炒半兩) 天麻(炒一兩) 人參(一分) 白茯苓(一兩) 白朮(炒一兩) 甘草(炙一兩) 白殭蠶(炒一兩) 白附子(炮一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大者加服水少許,棗子同煎至五七沸,通口無時服。
白話文:
木香(一兩,炮製過) 全蠍(半兩,炒過) 天麻(一兩,炒過) 人參(一分) 白茯苓(一兩) 白朮(一兩,炒過) 甘草(一兩,炙過) 白殭蠶(一兩,炒過) 白附子(一兩,炮製過)
議曰:此良方最為勝善。小兒吐瀉脾虛作疾,驚風神困氣弱,沉沉默默,皆脾經虛乏,已成風痰並聚,故爾不醒。宜多與服,仍加既濟丹及觀音全蠍散俱良。其疾復有引掣搐搦,無與驚風丸散及腦麝寒涼等藥,其症愈惡,其候愈盛,不惟驚風未退,且痰熱助之,令兒疾作傳變。傳即慢脾,變即陰逆。
白話文:
意見:此良方最為妥善。小兒因脾虛而引發嘔吐、腹瀉,驚慌煩躁、神志憂鬱、氣虛無力,沉默寡言,都是脾經虛乏,已經形成風痰並聚,所以才昏迷不醒。應多吃,再加既濟丹和觀音全蠍散都很好。若其病情還有抽搐、痙攣,不可與驚風丸散和腦麝寒涼等藥物一起吃,否則症狀會越來越嚴重,病情會越來越嚴重,不僅驚風未退,而且痰熱也會加重,使兒童的病情發展變化。傳就是慢脾,變就是陰逆。
慢脾猶載方藥尚可理之,陰逆之候何可醫治?陰逆者,陰謂陽氣欲絕,逆謂受症不順,不順欲絕,但增吁嗟,使人無所措手。醒脾良方豈可隱匿(真所謂活人飲子)。
白話文: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還有藥方可用來治療,但陰氣逆亂、症狀不順、陽氣即將枯竭的狀況,該如何醫治?陰逆就是指陽氣即將消失,逆則是指症狀不順,不順又即將消失,只會令人徒增嘆息,使人不知所措。醒脾良方豈可隱藏不說(這真是可以救人的藥方啊)。